人物簡介
周忠仁,化纖工程技術專家。20世紀70年代研究玻璃鋼材料在化纖防腐蝕的套用取得成效。80年代初率先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建成現代化滌綸廠;開發生產差別化纖維新產品。參與籌建和主持建設6個化纖工程項目,為發展化纖事業作出了貢獻。
人物履歷
1932年2月15日 出生於北京市
1951-1955年 天津大學紡織工程系纖維材料機械工學專業本科畢業
1955-1961年 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機電室技術員
1961-1979年 新鄉化學纖維廠技術科、安裝辦公室、動力車間、機修車間工段長、工長
1979-1984年 廣州紡織工業局技術科、基建設備科(處)技術員、工程師、副科(處)長
1981-1984年 廣州合成纖維廠籌建處副主任、工程師
1984-1993年 廣州合成纖維廠廠長、高級工程師
1993-1994年 廣州紡織(集團)公司副董事長
1988-1990年 三江化纖集團有限公司常務董事
人物生平
周忠仁,1932年2月15日出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周德光,在毛紡、印染、針織行業辛勤耕耘40餘年。父親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激勵著周忠仁從小立志做個有一技之長的工程技術人員。新中國成立初期,周忠仁考入天津市立一中就讀。讀大學期間,擔任過班長、學生會民眾文化部副部長。
1955年從天津大學紡織工程系畢業,分配到紡織部紡織科學研究院,從事冷凍、空調和除塵方面的研究工作。1959年被派往紡織部設計院,參加紡織研究院試驗工場的設計工作,掌握了設計計算、施工圖紙和工程預算等技術。
1961年奉調新鄉化纖廠,參加紡織部在保定化纖廠組織的化纖設備鑑定工作,從此與化纖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新鄉化纖廠籌建期間,分管空調施工,首先碰到的技術難題是用塑膠板材加工製作風道及系列製品。周忠仁會同師傅們一起摸索、改進,取長補短,創造了一套完整的加工設備和製作方法,完成了任務,工程質量評為優級。
1967-1979年,周忠仁負責全廠的設備防腐蝕工作。時逢文化大革命,在班組勞動十餘年,但仍一心埋頭鑽研技術。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玻璃鋼離心罐和耐酸泵葉輪等科技攻關項目,榮獲新鄉市和河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1977年和1978年,先後被評為新鄉市和河南省先進工作者,並出席河南省科學技術大會。
1979年,周忠仁調到廣州紡織工業局工作,先後在技術科、基建設備科(處)任技術員、工程師、副科(處)長等職,主管化纖方面的工作。1981年,該局組建廣州合成纖維廠籌建處,周忠仁任副主任,主管工程技術方面的工作。該廠計畫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設備,1982年初開始與外商交流談判,同年9月與德國迪迪爾(DIDIER)公司簽訂契約,1983年7月7日動工,用了不到15 個月時間建成投產。紡織部在紹興會議上肯定了廣州合成纖維廠是全國建設速度最快的項目之一。該工程在1985年3月獲廣州市引進項目一等獎。
1984年,周忠仁被任命為廣州合成纖維廠廠長。他總結國外滌綸廠的經驗,認為開發新產品是企業的生命線,也是興旺發達的必由之路。為此,他經常帶領供銷和技術人員走訪西樵及紹興兩大布匹市場,捕捉信息,為開發新產品找準方向;通過購買新設備、改造裝置等措施,為開發新產品打好硬體基礎。他還重視企業內部的獎勵和激勵機制,使開發新產品工作在廠內形成人人關心、個個參與的和諧氣氛。因為注重新產品開發,以此拓寬市場,該企業純利潤每年遞增30%以上。
周忠仁在化纖行業工作40年,參與籌建了新鄉化纖廠、中外合資廣州亞美聚酯公司、廣州赫斯特母粒公司;主持建設了廣州合纖廠、中外合資廣聯化纖和廣奧化纖公司等工程項目。1993 年,廣州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廣州紡織(集團)公司,周忠仁出任公司副董事長。周忠仁於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晉升為化纖高級工程師;1991年被廣州市政府授予“廣州市先進工作者稱號”,1992年被中共廣州市委評為“廣州市優秀共產黨員”。1988-2002年,受聘為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空調除塵專業委員會委員;1986-2000年,擔任廣東省、廣州市紡織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理事,化纖專業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1996年退休,1997-2001年,受聘於香港朝東國際公司作顧問,兼任外商獨資南充泰達化纖公司董事、顧問。
人物成就
廣州紡織行業存在著織大於紡和不產棉花兩大難題,制約著該省紡織工業的發展。1981年,周忠仁提出發展化纖、在廣州籌建一家滌綸廠的建議,受到紡織工業局領導的支持和市政府的重視,責成周忠仁執筆編寫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報告,辦理立項手續,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計畫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首先要談判簽契約,在國內沒有先例可借鑑的情況下,確實負擔很重。周忠仁與同事梁仲誠共同研究,決定突出抓好兩件大事:一是技術談判,邀請紡織部設計院金浩生、袁殿文等幾位專家共同組成談判小組,由周忠仁負責主談,把好技術關;二是委託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代理進口,把好契約關。經過反覆與外商交流會談,篩選出兩家德國和兩家日本工程公司作為談判對象,拿到報價後,前往國外實地考察,澄清了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後確定的產品是滌綸牽伸加捻絲和彈力絲。選用紡速4000米/分的高速(POY)紡絲,再到後紡加工成品絲,它具有速度高、產量大、消耗低、質量穩定等優點,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是大規模生產的主導方向;但高速紡也有不足之處,在新產品開發方面的功能和靈活性均遜於日本的常規紡。高速紡絲機選用德國巴馬格(BARMAG)公司的產品,其材質、加工精度、結構、檢測技術均處在優勢地位,特別是一些關鍵部件,如螺桿擠壓機、紡絲箱體和卷繞頭等,設計構想和加工技術都較日本先進很多,產品質量可靠;隨紡絲機供應的動力設備、自動控制儀表等,全部由知名廠家西門子(SIEMENS)公司供應。後紡設備用德國青澤(ZINSER)公司與日本石川公司合作生產的牽伸加捻機,該機除機台穩重度稍差些外,其整體機械性能與德國產的相差無幾,並不影響正常生產運行,而價格卻便宜10%-20%,運輸和配件供應均很便捷。經徵得外商的同意,全部後紡主機設備由中方單獨簽約購買,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匯。軟體技術德國工程公司從70年代開始在印度、韓國、西班牙等國承包了一些生產滌綸的工程項目,成功投產,而且在他們公司本部設有小型生產樣機,可進行各種工藝的模擬測試,儲備有大量的技術資源和成熟的經驗,值得信賴。
經過貨比三家,由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將報價拿到國際市場上進行對比,最後證實德國迪迪爾公司報價略低於市場價格,且態度誠懇,急於創造條件開拓中國市場,雙方正式簽訂了契約。契約內容十分詳盡,附屬檔案有400多頁,主機、輔機、配件均有編碼、規格、數量、材質、價格和生產廠商等。當時國內許多兄弟廠正準備從國外引進滌綸生產設備,急需一本可靠的契約作為“藍本”。周忠仁敢為天下先,把契約翻印成中文本贈送給前來參觀取經的單位。實踐證明,引進設備的思路是正確的,簽訂的契約也是成功的。此後,周忠仁受聘主持或參與了安陽化纖廠、陽春錦綸廠、桂林第二針織廠以及成都滌綸廠的引進設備談判、簽訂契約工作。
主要論著
1.周忠仁(用新鄉化纖廠名義).樹脂玻璃鋼在我廠的套用.人纖通訊,1974(1)
2.周忠仁(用新鄉化纖廠名義).自力更生土法上馬,自製酚醛樹脂.人纖通訊,1974(6)
3.周忠仁(用新鄉化纖廠名義).酸浴石英砂過濾器貼襯環氧玻璃鋼.人纖通訊,1974(6)
4.周忠仁(用新鄉化纖廠名義).用環氧酚醛玻璃鋼壓制KH310/35酸泵葉輪.人纖通訊,1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