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檔案
周志湘的辦公室里很乾淨,記者剛一進門,就見到他頭頂上那塊牌匾,匾上的“誠信、公道、人和、政通”映在乾淨的辦公桌上——這是周志湘治所的八字方針,更是他日夜自勉的座右銘。要並不富裕的居民從幾十年的故土老屋搬走,讓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老街坊頃刻各奔東西,並且因條件有限,並不能統一安置新房,其難度可想而知。可所有的難題,在周志湘手裡都迎刃而解!
更奇的是——拆遷戶們不但心甘情願地答應拆遷,而且還敲鑼打鼓給周志湘送來了錦旗,甚至一次次向政府、媒體表達對他的謝意。
能打硬仗的團隊
2004年,31歲的周志湘來到湘潭市城鎮房屋拆遷事務所擔任所長。這個而立之年的男子上任之初,拆遷所正值資金困難,人心浮動,內外交困。
軍人出身的周志湘,越是面對困難越顯得執著。上任的第一天,他就組織全所幹部職工進行大討論。經過持續半個月的討論,他摸清了單位的情況和職工的思想。
如何打破“吃大鍋飯”的困境?周志湘決定引入現代企業的科學管理,實現由管理到服務的變型,由坐等上級安排到走向市場競爭轉軌。於是,他提出了治所方針——誠信、公道、人和、政通。同時建立了項目管理、薪酬分配、職工培訓等全套制度。
思路提出了,制度建立了,他又帶頭參加項目的實施,主動把自己實施的項目情況放到會上接受考核。同時,他自己努力學習從法律到心理學等多門類與拆遷相關的知識,並組織大家從理論知識到實務分析互教互學,使得團隊的素質大大提高。
2005年,湘江湘潭段燒窯港擴卡工程是國家水利部確定的湖南“四水治理、五大擴卡”重點工程中最後一個亟待完成的工程,省明確這一工程為湘潭市2005年“十大實事”之一。為了搶在枯水季完成施工任務,當年7月份市政府將拆遷任務給了周志湘,僅僅給了他90天的時間!
燒窯港地段位於東坪街道老城區,低保戶和無業人員多,社會環境複雜。接到任務,周志湘便開始精心設計拆遷方案,併到現場宣講政策,與當地政府一起從拆遷戶中選聘公信力高的人員,參與到他帶來的8個拆遷小組中一起上門。每天早上8點,準時點名集合,安排布置,晚上11點再集中逐一匯報、分析、拿辦法。等最後一個組的工作研究完,已是凌晨3點。為了擠出時間休息,周志湘常常蜷縮在工作車裡睡上一覺,又開始新的一天的忙碌。
周志湘的心血並沒白費,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打了一場漂亮的硬仗:燒窯港地段249戶,3.5萬㎡的房屋,僅僅用了66天的時間全部拆遷安置到位,無一戶上訪,無一戶強拆。這是湘潭市拆遷史上和諧拆遷的首例。湘潭市委、市政府稱他們為“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而別人更不知道的是,在這難忘的66個日日夜夜裡,周志湘的老母親正身患癌症在住院化療,他的妻子也臥病在床,他3歲的小孩無人照管,66天內換了11戶人家代為撫育。沒有誰知道,他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打下一場又一場硬仗的。
隨後幾年,在周志湘的帶領下,湘潭市城鎮房屋拆遷事務所被評為湖南誠實守信企業、湖南省房地產十年風雲榜優勝單位、省房地產優秀拆遷企業、晉升為全市唯一的一級拆遷資質企業。同時,周志湘的名字已登錄在湖南拆遷專家庫名錄醒目的位置。
拆遷戶的“貼心人”
也許對很多拆遷人而言,完成任務,保證工作進度比什麼都重要。而對周志湘來說,民眾的利益始終不能忘記。在拆遷安置工作中,他千方百計地為拆遷戶排憂解難。家住橫街的孤寡老人李娭毑提起周志湘,至今都讚不絕口。當初,她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安置房,周志湘先後11次上門幫她介紹房源,並親自帶著她到小區、到街巷看房子。在周志湘的努力下,老人終於被就近安排到一處直管公房內。
有5戶漁民,住房拆遷異地安置後,無法繼續從事漁業生產。周志湘十分焦急,多次向工程指揮部提出建議,重新安排失業漁民就業,並由工程指揮部撥出專款,每戶給予經濟補償1.5萬元,漁民們安居樂業。
拆遷戶張某,是當地影響力較大的人物,由於沒有理解拆遷政策,執意要上訪,並列印了上訪材料。周志湘登門拜訪,先是徵求他的意見,聽完連珠炮髮式的11個問題。周志湘便開始娓娓而談,解開了他的心結。對立變融通,張某爽快地帶頭在拆遷協定上籤字,並與周志湘交為朋友。
在燒窯港擴卡工程中,拆遷戶從周志湘這裡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高興地搬進了安置房,其中11戶低保戶住上了廉租房,30戶低收入家庭住進了廉價商品房。
這些拆遷戶們敲鑼打鼓送到周志湘手中的錦旗,成為老百姓真心實意的口碑:“上為黨委政府分憂,下為民眾百姓造福”。
在周志湘看來:良好的口碑需要長期與民眾有著密切的溝通和聯繫,是一種細水長流。
於是,拆遷時,這個重點工程建設的開路先鋒與民眾心連心;拆遷後,他又跟民眾打成一片,聆聽他們的困難。
採訪結束後,記者走出周志湘的辦公室,迎面看到樓梯拐角處放置著愛心箱。該所工會主席尹鳳容說,周所長帶頭把自己的一些零花錢放進愛心箱裡,每逢過年過節,他們會帶著這些“愛心”回訪被拆遷戶。
此時,夏日正午的陽光從窗戶里溜進來,正照在箱子的紅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