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周家鎮村委會共13個,分別為:周家村、房村、蘆家堡子村、梁家村、下馮村、西莊村、橋坡村、燕家村、核桃峪村、宮家川村、大璋村、惠家塬村、車家溝村。
地理環境
地處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北塬最西端,南與陝西省彬縣毗鄰正寧縣周家鎮,西與陝西長武接壤,北與寧縣隔無日天溝相望。全鄉總面積11.7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5.29萬畝。地形東高西低,東寬西窄略呈三角形。境內塬、梁、川、峁、溝相間,是典型的黃土高塬溝壑區。年平均氣溫8.3攝氏度,年平均日照總時數2400多小時,年平均降雨量635毫米左右,無霜期年平均180天左右。
鎮情概況
周家鎮地處正寧縣北塬西端,距縣城37公里,是寧正煤田核心區和年產800萬噸的核桃峪煤礦、正寧電廠、工業集中區所在鎮,西南部與陝西省長武縣、彬縣毗鄰,北部與本省寧縣接壤,歷來有“雞鳴聽四縣”之說。211國道、寧正長公路穿境而過,西有平西鐵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鎮轄13個行政村,72個村民小組,6018戶,24181人,其中非農人口6550人。鎮域總面積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萬畝。有涇河、四郎河兩條水系,地形東高西低、東寬西窄,略呈三角形,塬、梁、川、峁、溝相間,屬殘塬溝壑地形地貌。平均海拔1283米,其中車家溝村1177米,是全縣海拔最低處。年平均氣溫8.3攝氏度、日照總時數2400多小時、降雨量635毫米左右、無霜期180天左右。
鄉域物產豐富,資源集聚,經在北部天寧溝及南部四郎河川勘查,均有石油、天然氣分布;煤炭儲量達到15億噸,是18.48億噸的正寧南部煤田主產區。細沙、豆石、塊石等石料資源也較為豐富。現代農業產業有蘋果、中藥材、拱棚蔬菜、畜禽等,核桃峪村的柳編加工聞名省內外,柳編產品有簸箕、笸籃、花籃、果籃等,產品行銷西北各省區,被譽為“隴東簸箕村”。鄉域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現有燕家村元代燕提領墓(安西郡總管燕桂之父)、周家村遺址(新石器時代、距今約300萬年前後)兩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有宮家川彩陶遺址、核桃峪遺址、吳家坡遺址、車家溝遺址(均為新石器時代、系古人類燒制陶器的地方)和惠家塬曹家山化石點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6月,周家鎮與全市其他7個鄉鎮被確定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區。民間民俗文化豐富多彩,麵塑、石雕、木刻、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1997年被慶陽行署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2004年,下馮村婦女朱慧琴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西莊村婦女王重陽,被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家”。革命戰爭年代,出現過王克功、楊振華、王萬年、李輝寶、周儒等一大批曾參加過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抗美援朝戰爭的老紅軍、老革命。並出現了黃正興、馮興治、周新國、李文錄、劉軍民、張國傑、劉永哲、梁文鋒等社會名人;作家、藝術家有李文華、曹煥榮、賈慧法等,物華天寶,人文薈萃。
隨著寧正煤田開發步伐的不斷加快,年產800萬噸核桃峪礦井、2×660MW正寧電廠以及正寧縣周家工業集中區等國家、省、市大型工業項目在周家落地建設,使該鎮成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我縣第二個經濟中心。周家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幹部民眾,在動態中審視鎮情,在傳承中創新發展,按照依煤強鎮、產業富民、統籌城鎮、和諧發展的總體思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形成了煤電一體化開發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有力的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曾榮獲全省創建文明鄉鎮工作先進鄉鎮、文明鄉鎮、五個好鄉鎮黨委,全市科技創先鄉鎮、衛生先進鄉等稱號。2012年,全鄉生產總值達到2.8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65億元,農業增加值1019萬元,工業增加值9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60元,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保持了兩位數增長。
重要通知
關於撤銷周家鄉設立周家鎮的通知
根據《甘肅省民政廳關於慶陽市西峰區合水縣華池縣正寧縣環縣鎮原縣所轄溫泉鄉等11鄉撤鄉改鎮的批覆》(甘民復〔2014〕148號),現撤銷周家鄉立周家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其行政區域界線、鎮政府駐地及隸屬關係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