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巷[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周家巷]

周家巷[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周家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家巷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周家巷是古秦州始祖為“周公完顏氏”家族建造的精神寄託地。 院大門為懸山頂兩坡水門庭,門枋上有雙層角背,前後四檐柱,柱高約2.30米,山柱均內傾,有宋元建築風格。柱礎成獨特的高台鼓式樣,據說此柱礎在甘肅南部發現尚為首例。大門頂脊端飾吻獸,為唐宋之砥吻向明清時期的過渡產物,其形為鴟尾向龍首過渡的貓頭形吻獸。據筆者多年對我市寺廟祠觀及古建民居脊飾吻獸的調查,這是在天水古建築中罕見的飾物之一。雙開扇大門,每扇門頂三排十二枚之棍板門,正面檐下橫枋,中間飾以簡單穿壁雲卷紋,柱面榫頭飾蛇頭狀象鼻紋,門楣上飾筒狀如意牡丹紋及纏枝卷葉紋雀替,裝飾簡約、質樸。大門內花飾考究,檐下上層為纏枝花飾,小耍頭為三朵雲,其上為三朵雲的大耍頭,其斗較低,左右兩側變化各出兩朵雲。後栱板倒豎梯形,雙線花板內刻浮雕如意紋。栱板間飾透花寶相牡丹紋。花板中心部位為一圓形圖案,為口含桂花的玉兔,雙耳圓眼,憨態十足。細觀此門飾,花飾及玉兔當與宅之主人喜好有關,為此宅系完顏氏金禪公主老宅物證之一。在此點左右及下均飾寶相式牡丹花,兩端簡飾折枝牡丹,粗線條、草葉紋,花枝均寫實,有宋代建築之遺風。

歷史研究

我們對於這條古巷之所以關注,除為先賢周務學先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行謳歌、讚美外,更重要的是對頗為傳奇的周氏歷史進行溯源。在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這項工作對構建和諧社會,開展歷史文化名城地域文化的挖掘、研究、保護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原甘南州首任博物館館長、現專門從事古建民居研究的李振翼先生研究,周氏郡馬府其實就是古秦州周氏最早的發祥地。位於今天水市澄源巷中段,坐東面西。一進三院,經前院過庭、中院後到達後院,然後右進為一進二院,此為周氏家廟。

特徵

院之正東為過庭,為該院最高的建築。筒瓦覆蓋的大屋面有別於秦州明清古建築。兩坡水歇山頂,有飛檐,三開間。山柱山牆及檐下飾件厚重。後院庭房今已不存,但南北廂房尚存。廂房均為一坡水懸山頂,檐下有補作鋪間,大耍頭為兩朵雲,其間圓珠紋,有元代建築遺風。後花園今不存。

74號院為家廟院,穿過庭二院有樓,原為安放周氏祭祖神龕之地,後被改建。今北房仍保持原貌,檐下有補作鋪間,二朵雲大耍頭,為明代建築風格。1992年拆除正庭廟堂時,屋內曾發現有20×15cm淡綠色紙質銀票一張,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之物,同時該院出土一塊方形青磚,為建房之初之“用物”(起鎮宅用),故斷定此為明代建築無疑。

周氏現存古宅的大門、過庭,其構件組合、比例尺寸、雕飾風格及過庭大屋面等特徵,均不同於明清兩代中國北方古建築高大厚重之風格,大耍頭二朵雲之間有圓珠紋,為宋代圖案雕飾之遺風、金元風格之吻獸等特色的古建築,為我們研究古秦州周氏家族歷史,特別是其家族發展歷史增添了物證,也對研究天水金元時期的古建增添了物證,其價值自不待言。

“周公完顏氏”是天水地區一個比較龐大的家族,其久遠的歷史今不得而知,只傳說其祖由外地遷徙到天水定居,至於什麼時候,因何而來,由什麼地方而來,至今仍為迷團。如今周氏家族以承認“周公完顏氏”為聯宗認祖的標誌,只要承認“周公完顏氏”者即為周氏後裔。解放前周氏家族都要在清明時節,齊集秦州城東關祖廟(現天水市政府招待所所在地),祭奠先祖神靈,然後到黑鷹咀祖墓上墳掃墓,大操大辦祭祀活動三五天。據南郭寺周法天先生講,他也曾在解放前參加過一次周家在黑鷹咀祖墓上墳掃墓及在東關祖廟的祭祀活動,其儀式莊嚴、隆重。後來,周氏家族這種活動逐漸稀少了,他們心中都有了一種失落感,而且都十分留戀。如今族人中大都相見並不相識,年青一代有到老不相往來之勢。好在於天水有熱心鄉邦文化、歷史文獻及佚聞考究的王耀先生,積十餘年之功,東奔西走,廣徵博引、纂編成《忠武將軍周務學》一書,給我們一個認識周氏家族歷史的機會與平台。其在書中羅列了他曾見到的周氏家族中兩件類似家譜的“伏紙單”。一件是周家祥先生家藏的;另一件是周航先生家藏的手抄宣紙本“伏紙單”。兩“伏紙單”均共同記載始祖為“周公完顏氏”。尤以周航先生提供的此單獨特,其記載了周氏傳承輩份次序,共五十個單字組成,曰:

來福署永和,天元祿明存,

尚白傅受瓜,進禮成儀隆,

熊根戍為桂,青明梅花糶,

喜孝田龍榮,康寧鳳吉祥,

印扭八鴻業,長世鑄武鑫。

家族是社會的單元及組成部分,通過對周氏郡馬府金元建築的發現,也通過對諸如周氏家族歷史的演變以及秦州周家氏族獨特的認祖聯宗這種文化形式的研究,有利於激發人們對其祖上歷史的懷念與認同,激勵他們對周務學先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偉大民族精神的發揚光大與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