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稱周家巷,清代考證出應稱“周家港”。明朝萬曆年間成書的《宛署雜記》記為“周家巷”,興善寺明碑記為“周家向”。清朝《光緒順天府志》記為“周家港”,《昌平外志》記為“周家港”。因為發源於西竺寺的河由周家巷村北流過,發源於寨口村的河由周家巷村南流過。南北兩河交匯於南沙河,周家巷成為兩河之間的重要港口。清人麻兆慶《昌平外志》載:“《明史·地理志》:昌平……南有榆河,即古濕余水。其源有三:曰月兒灣,曰家港,曰黑龍潭。以今水勢論之,以月兒灣為正派。”民國年間稱“周家巷”,1953年稱“周家巷村”。周家巷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村呈長方形,村內主街兩條,東西走向,與六條胡同相交。
村東有娘娘行宮,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修。廟坐北朝南,四合布局,分為東西兩院。東院正殿兩闊三間,硬山箍頭脊。東西配殿各三間。西院形制與東院同,尚存正殿和東院東配殿及古松、古柏二株。附近有關帝廟一座。村東南有清雍正朝經筵官禮部尚書墓,石碑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