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生出惆悵

因為我們還沒有成熟到生出惆悵的人生階段。 我們是在向幾千年的中國農業文明傳統作告別,內心升騰起的惆悵,能不深沉嗎? 告別農業文明,歸根到底是向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作告別。

內容介紹

“告別”是我們的命中注定:
“落地哭三聲,好歹命生成。”
先是告別母體,這是原(元)告別,然後告別無憂慮的童年,再就是告別國小、中學。畢業典禮那天,我們還沒有惆悵。因為 我們還沒有成熟到生出惆悵的人生階段。
在人類感情譜中,惆悵是一種很微妙、很細膩和很高級的感情。
大學畢業,要離校的日子,從我們內心深處才冉冉升起了一絲惆悵……
當我們告別傳統的農業文明,要去過一種現代化的西方機器文明的生活方式,我們生出的惆悵則會更多、更濃和更高級。因為它很根本。
惆悵是有等級、有層次的。
當代中國人告別已漸漸遠去、消失在地平線那一頭的農業文明,生出的惆悵當屬於最高等級,最高層次。因為它很哲學。
我們是在向幾千年的中國農業文明傳統作告別,內心升騰起的惆悵,能不深沉嗎?能不根本嗎?能不哲學嗎?
這時驀然生出的,是“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的惆悵,大惆悵,高級別的惆悵。
告別生出惆悵的大小和級別,取決於告別對象的性質,以及它所處的層次和大小。
告別農業文明,歸根到底是向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作告別。這種生活方式延續了好幾千年。中國人就是從這種古老的傳統中走出來的……
江南水鄉烏鎮的價值就在於它成了一個完整、生動體現該傳統的醒目符號,建築空間的符號。
沒有中國傳統建築空間語言符號系統(包括石橋和佛塔),烏鎮便不復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