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岈口村

1992年,村委辦公大樓建成使用。 1999年4月,呂口村歸入城鎮建制,建呂口居民委員會。 1950年,成立第一個村黨支部,呂成恩任支部書記。

概況

全村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有利於農業發展,境內主產小麥、玉米、大豆及各類蔬菜。
境內交通十分便利。 沿人民北路向東過縣城與220國道交織,向西有公明大道直通京九鐵路梁山站。境內駐有黃河河務局、縣政府招待所、縣中醫院、縣體委等機關、事業單位12家,建有魯西南最大的商品批發市場--梁山水滸商貿城。
1999年4月,呂岈口村納入城區建制,成立呂岈口居民委員會,轄10個居民小組,302戶,122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現主要有呂、駱兩個姓氏,均為漢族。
建國初期,由於生產力落後,再加上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致使農業產量很低,大部分民眾過著半溫半飽的生活。1980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 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0.6萬元,人均收入106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100萬元, 人均純收入3438元。一、二、三產業比為7∶54∶39。集體固定資產1350萬元,人均占有1.1萬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600萬元。
呂岈口是濟寧市首批經濟百強村,榮獲“濟寧市‘八五’兩個文明建設百家功勳單位” 稱號。1993年,該村黨支部被中共濟寧市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1995年6月, 該村村委會被濟寧市政府命名為模範村民委員會。2000年4月,呂岈口居民委員會被濟寧市政府命名為模範居民委員會。該村自1994年起,連續被中共濟寧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計畫生育“三為主”先進單位。

大事記

1946年7月,村民呂學禮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該村第一名中共黨員。
1950年8月,成立中共呂岈口村第一屆支部委員會,呂成恩任支部書記。
1953年,全村村民自由結合,成立3個農業生產互助組,走互助合作之路。
1954年10月, 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3個,第一初級社社長呂成倫,第二初級社社長呂成春,第三初級社社長呂學倫。
1956年3月,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2個,第一高級社社長呂成倫,第二高級社社長呂成春。 1958年3月合併為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呂成倫任社長。是年,該社榮獲山東省政府頒發的“小麥高產先進單位”錦旗一面。
1960年2月,榮獲山東省頒發的“村級財務先進單位”獎章。
1962年6月, 購買全縣第一部12馬力柴油機,主要用於灌溉、磨麵,是該村第一個副業項目。
1967年,全村架起了低壓電路,在全縣農村率先使用電照明。
1975年,建水泥預製件廠,生產建築用水泥預製件。
1977年8月,全村以行政村為單位統一調宅基地和耕地。
1980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田到戶。
1982年, 投資1萬元在鳳凰山、龜山山口進行開山擴路,拓寬連線城區的山口路80米,動土石320立方米。
1983年,成立西關建築工程處,並於當年首次包工包料承建梁山縣中醫院病房大樓。
1986年4月,投資140萬元建灰砂磚廠,年產灰砂磚2000萬塊。該項目為省星火項目,填補省內空白。
1988年7月,投資16萬元建第一家民營企業--梁山鎮織布廠。
1990年,打第一眼深機井,在全縣農村率先向村民供應自來水。
1991年,打第二眼深機井,埋設地下管道6000米,建28個出水口,對全村15公頃蔬菜地實現自來水灌溉。
1992年,村委辦公大樓建成使用。
是年7月, 經村民大會表決,通過村莊規劃、土地調整等實施方案。大田地、宅基地和空閒地一律收歸村委會管理。
是年9月,投資13.7萬元第二次對鳳凰山、龜山山口進行拓寬,拓寬山口路100米。山口的進一步拓寬,打開了縣城西大門,為公明大道的建設及沿公明大道新的經濟帶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1993年, 實施新的村莊規劃,搬遷110戶,拆除房屋700餘間,通街道4條,建寬50米、長650米主街道,路面全部硬化。
是年,在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的基礎上建設新村,建標準房800間、樓房100間,住戶150家。拆除36戶大田地亂建房屋,退還耕田1.33公頃。新修寬40米、長700米的星海路。
1994年11月,成立梁山銀河實業總公司(梁山銀河集團的前身),下轄建築安裝公司、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銀河裝飾裝修公司、銀河水電暖安裝公司、灰砂磚廠、水泥預製件廠等企業,村支部書記呂玉來兼任公司總經理,呂成勤、呂玉軍任副總經理。
1996年,建成銀河加油站、冶金機械廠。
是年,投資10萬元建星海大橋1座。對星海路路面進行硬化,全線通車。
1997年3月至11月,在公明路、星海路兩側建2層商貿經營樓453間,總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租賃經商。
是年, 銀河賓館開工建設,總投資240萬元,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翌年12月完工。
是年3月,投資60萬元建成高標準3層33間教學樓1幢。
1998年,在縣城人民北路西段沿街建2層商貿樓28間,租賃經營。
1999年4月,呂 口村歸入城鎮建制,建呂 口居民委員會。
是年7月,在梁山銀河實業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梁山銀河集團總公司,實行黨、政、企一體化管理。總經理呂玉來,副總經理呂成勤、呂玉軍。
2000年4月,投資600萬元興建梁山最大商貿城--梁山水滸商貿城。一期工程總建築面積1.182萬平方米。 其中,門樓4層,面積2800平方米;商品經營房105套,8820平方米。商貿城廣場4200平方米,用漢白玉雕刻的毛澤東主席紀念雕像矗立其間。水滸商貿城以經營規模大、環境好而遠近聞名,受到省、市領導的一致好評,有力促進了全縣商貿經濟的發展。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建國初期,糧食平均畝產不足70公斤。1953年,全村回響黨中央的號召,成立農村互助組,後又辦起初級社,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澆地水井安上新式水車,後又購買一部12馬力臥式柴油機抽水進行農田灌溉。生產工具也逐步實現半機械化, 生產力不斷提高。1958年,小麥畝產達到200公斤,受到山東省政府的表彰。1966年至1978年,投入勞動力4萬個,大搞農田改造水利建設,翻淤壓沙、翻淤壓鹼,逐步改良土壤結構,累計改造鹽鹼地33公頃、澇窪地20公頃。打機井12眼,修渠10公里。建變壓室2處,架設低壓線路7公里。改革耕作方式,積極引進和自產優良品種,進行種植革新, 糧食畝產量突破千斤大關。1978年平均畝產450公斤,總產達10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1982年糧食單產700公斤,比1978年增加250公斤。1983年,該村被縣政府批准為蔬菜種植基地。全村種植以蔬菜為主,主要種植西紅柿、豆角、黃瓜、茄子、辣椒等。每年向蔬菜公司及市場供應鮮菜4000噸,畝產值5000元。200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50萬元。
第二產業 村工業始於“人民公社”時期,當時僅建起手工磚瓦廠和預製廠各1處,規模很小,收入低微,從業人員不足20人,但也僅是季節性生產。改革開放之後,村黨支部、村委會緊緊抓住發展機遇,選準目標,全力發展集體經濟,帶動民營經濟。1986年, 投資140萬元建起年產2000萬塊的灰砂磚廠。爾後,又相繼組建起建築安裝公司、裝飾裝修公司、水電暖安裝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銀河加油站、銀河賓館等企業。1994年,為適應形勢發展,擴大企業規模,成立了銀河實業總公司,統一管理各村辦企業, 實行黨、 政、企一體化管理體制,村黨支部書記呂玉來兼任總經理。2000年,建起梁山水滸商貿城。是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450人,實現產值2800萬元,利稅626.4萬元,年末固定資產原值1350萬元。
第三產業 1956年,辦起第一家私營商店,時稱代銷點。之後,陸續辦起幾個豆腐坊、饃坊、掛麵坊,均為私人經營,收入很低。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村黨支部為加快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利用緊靠縣城的地理優勢,動員村民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全村有24家106人從事第三產業。
1994年後,在水泊中路、人民北路沿街建工商用房61間租賃經商,年創收20萬元。1997年擴街後,沿公明路、星海路兩側建商貿用房453間,面積2萬平方米,經建設材批發零售、 餐飲服務、五金商品、機械加工維修等,年創收100多萬元。1998年,銀河賓館正式營業,建築面積達4200平方米,集經商、餐飲、住宿服務於一體,年創利稅36萬元, 壯大了集體經濟。2000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500人,實現總產值2000萬元,創利稅200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建國前,民眾文化十分落後,學齡兒童入學率30%。建國後,逐步改善了辦學條件。1953年,對舊學校進行改造,成立了呂 口國小。1986年,在村西建起新校, 共5個級部,達到了校舍、課桌凳、操場、院牆、大門、廁所六配套,整個校園綠樹成蔭、鮮花叢叢,被梁山縣評為花園式學校。1997年,投資60萬元新建教學樓。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先後有36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大本11名、大專10名。近年來,對科技事業投入不斷增加,先後派41人到大專院校、科研部門參加學習、培訓,有2人獲高級職稱,10人獲中級職稱,26人獲初級職稱。村內有天主教堂1處,有近百年歷史。現教堂建於1997年,建築面積297平方米。
人民生活 建國前,年人均糧食僅70公斤,大多數村民過著貧窮生活。建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58年人均純收入70元,人均糧食達到300公斤。1978年人均純收入200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村民收入迅速提高,村民生活得到較大改善。2000年,人均純收入3438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5500元。多數村民住上了小康樓, 住宅寬敞明亮。至2000年,全村擁有電話220部,電冰櫃70台,電視300台,各種機動車155輛。
村莊建設 建國前,村內街道狹窄,村民住房以土石木結構為主,低矮狹小。建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的住房條件逐步改善,逐漸被磚石結構代替。80年代後,大多使用鋼筋水泥預製件建房。 1993年,全村實施新的村莊規劃,新建標準房800餘間, 小康樓100餘間。新拓道路兩條,長1300米,路面寬均在40米以上。1997年,在公明路、 星海路兩側建集住宅、經營為一體的沿街樓453間。村內街道實現了硬化、美化和綠化, 安裝了路燈,有3名專職環衛人員負責街道衛生。新落成的梁山水滸商貿城,主樓為仿古建築,古樸典雅,寬闊的商貿城廣場,用漢白玉雕刻的毛澤東主席紀念雕像矗立其間,成為村內的一大景觀。
集體福利 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村民福利逐步提高。80年代後,在村西打深井兩眼,村民免費用上了自來水。幼兒免費入園。對每個考入大學的學生獎勵1000元。村民免費收看有線電視。自1993年以來,村民的“三提五統”費用、公差義務工費,全部由村上負擔。自1995年起,村上凡60歲以上的黨員每人每月發20元生活補貼,8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春節送壽糕、點心,敬老祝壽。1999年以來, 為村民辦理了人身傷害保險和家庭財產保險。村設衛生室1所,聘請縣醫院專家坐診,做到了小病不出村。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6年,呂學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該村第一名中共黨員。解放戰爭時期,全村處在白色恐怖下,黨的活動只能秘密進行。為支援前線,村上有10名青年參軍參戰, 100名民工參加支前。1950年,成立第一個村黨支部,呂成恩任支部書記。1958年,駱連祥任第二任村支部書記。1962年冬,呂成坤任第三任村支部書記。1966年,駱連柱任第四任村支部書記。1977年,呂成全任第五任村支部書記。1979年,呂學卿任第六任村支部書記。1987年5月,呂玉來任第七任村支部書記至今。幾十年來,黨支部一班人團結一致,努力工作,帶領全村民眾發展經濟,使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民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村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縣先進基層組織, 被授予梁山縣奔小康先進黨支部等。2000年,黨支部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0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46年,五區民主政府建立呂 口農民協會。之後,村農救會、自衛隊、青救會、婦救會相繼建立。解放戰爭時期,村政權帶領民眾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 支援前線。 1956年, 建立高級農業合作社,呂成倫、呂成春任社長。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呂 口設立第七營,呂成倫任營長。1961年,成立呂 口大隊,呂成坤任大隊長,下設3個生產小隊,後有呂天水、呂玉芝相繼擔任大隊長。1968年,成立呂?口大隊革命委員會,呂成相、駱連柱先後任主任。1983年,成立呂 口村民委員會,設委員5人,呂成勤任主任,村民委員會下設10個村民小組。1999年4月經上級批准,呂 口村納入城鎮建制,設立呂 口居民委員會,呂成勤任主任。200 0年,呂 口居民委員會由7人組成,主任呂成勤,副主任呂玉華(兼調解主任) 、呂玉營,委員劉月英(兼婦女主任)、呂昌明(兼會計)、駱全成、呂天保。自1995年以來,相繼被濟寧市、梁山縣評為模範村民委員會、奔小康帶頭村、文明村、紅旗村、省科普先進村、鄉鎮企業先進村、市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市創安工作先進村。

人物簡介

呂玉山 1941年12月22日生,呂岈口村人。196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工學院,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級工程師。歷任梁山發電廠黨總支書記、副廠長,梁山縣經濟委員會主任,梁山縣委常委、副縣長、縣長,濟寧市計畫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兼濟寧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濟寧市人民政府重點項目辦公室主任。多次參與濟寧市政府的國內大型招商活動,並出訪歐美、東南亞、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招商引資。
呂玉來 1955年10月29日生, 呂岈口村人。1976年8月3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文化程度, 高級經濟師。1987年5月任村支部書記至今。他帶領全村民眾圍繞強村富民,全力發展經濟,先後創辦起灰砂磚廠、建築安裝公司、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銀河賓館、冶金機械廠、梁山水滸商貿城等10餘個村辦企業,並組建了村級企業集團--梁山銀河集團總公司。呂玉來先後被評為省、市、縣優秀共產黨員,省、市、縣勞動模範,並當選為市、縣人大代表,縣科協常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