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義大利、瑞典等地組建自己的樂團,被當地音樂人尊稱為“指揮大師”的呂嘉沒有失去謙虛的美德,他對記者說他什麼時候也沒忘記“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大學時的戴洪威老師、鄭小瑛老師”,因此,遠在異國的他,每當鮮花和掌聲湧來時,總會驕傲地說:“我是中國人!”第五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期間,義大利青年指揮家呂嘉率領他執掌的瑞典諾紹賓交響樂團來到中國演奏,他心中自然激動不已。
個人經歷
他的“南天門”不是靠碰大運撞開的。他也不是音樂神童,這個“小上海”12歲才有機會跟在部隊文工團工作的爸爸媽媽學鋼琴、學視唱練耳。他卻叩開了西方歌劇之鄉義大利和交響樂之鄉歐洲諸多歌劇院和交響樂團之門,被聘為首席指揮和音樂總監。功成名就後的大師呂嘉與卡拉揚、小澤征爾相比,似乎過於斯文了———語不誇張、貌不驚人,有著最典型的中國式的小平頭和最樸素的中國式平和的臉蛋和表情。我是在今年初,上海靜安希爾頓21層一個向南的套房,第一次“零距離接觸”了世界著名指揮家呂嘉,他在盛況空前的“2006上海海外華人音樂家新年音樂會”中擔任指揮。
苦其心志:在捷運車站度過5個不眠之夜
沒什麼客套也沒什麼障礙,筆者對呂嘉的“軌跡”、“印痕”相關的一系列數字產生了特別的興趣。
15歲,呂嘉面臨了一次最初的人生選擇,雖然數學、物理都是年級的第一名,但對音樂的偏愛還是讓他如願考進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18歲,他成了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唯一的本科生,並且榮幸地在嚴師鄭小瑛的麾下學習執棒。酷愛文學,嗜好體育,參加過兩次北京馬拉松賽,充沛的體能和智慧型儲備為他以後的指揮“營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3歲,呂嘉順利畢業,兼任中央廣播樂團、民族樂團和青年交響樂團的客席指揮,藉此機會他積累了初期寶貴的工作經驗。
數字25,成了呂嘉人生履歷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年,呂嘉放棄了在北京安逸舒適的生活,懷揣300美元,隻身赴歐洲古典音樂的發祥地———德國柏林藝術學院開始艱辛的留學生涯。期間,因為初來乍到,手頭拮据,住宿一時難以著落,不得已在捷運車站度過了5個不眠之夜;之後,又在學生宿舍冰冷的地下室倉庫熬過了兩個月;由於自費生沒有獎學金,為生存計,他只能每天中午12點至晚上12點在華人餐館打工,爾後,再讀譜到凌晨;稍事休整,上午8點再到學校上課。
如此煉獄般的歷練,呂嘉不覺得苦,他說“我來這兒就是‘勞其筋骨,苦其心志’。一有空,就去看西柏林愛樂樂團和德意志歌劇院的排練,這是最好的學習。”因此,柏林的這一段苦行僧般的經歷,對呂嘉來說,既極其艱難又極其珍貴。
個人成績
2000年10月,世界著名“瑪利亞.卡拉絲國際歌唱比賽”在威爾第的家鄉帕爾馬市開幕,呂嘉應邀指揮義大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參加了所有6場決賽的演出,該比賽由義大利國家電視台實況轉播。極為挑剔的帕爾馬觀眾對呂嘉的指揮以及他與歌唱家的默契合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義大利國家廣電部給呂嘉寫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德意志南方報》評論:“他指揮的音樂如此完美、對勃拉姆斯的音樂理解得如此透徹和具有說服力。樂隊在這位年輕大師的帶領下散發著如詩一般的細膩和意境,這使他將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指揮家之一”;義大利《共和國報》評論:“雖然我們對呂嘉的名聲早已耳聞,但是他對義大利歌劇的傳統、歌詞、舞台、特別是對於聲樂的引導和精確理解、以及讓人陶醉的音樂美,仍讓我們感到十分吃驚……”
個人特點
在歌劇和交響樂兩方面都有著獨到天分的呂嘉指揮風格熱情而流暢、細膩而奔放,涉獵曲目和劇目廣泛。他在歐洲、北美、南美、大洋洲以及亞洲等地指揮過700多場音樂會和歌劇,是第一位在歌劇的故鄉義大利出任國家歌劇院首席指揮的亞洲指揮家,第一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並率該團赴歐洲巡演的中國指揮家,也是第一位錄製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交響曲全集的中國指揮家。
數字呂嘉
屈指算來,呂嘉1991年上任至今,每年排演三四部歌劇,每年演出100場音樂會。累積疊加,已遠遠超過1000多場次的演出了。對於這些令人驚嘆的“數字”,呂嘉認為,成熟的音樂家是需要大量實踐的,數量和質量有時是分開的有時是成正比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實踐多了,眼界就會更開闊,理解也會深一層;藝術水準的提高需要悟性,不斷地由數量的累積到質量的提升,才能永遠地往上走。
現在的呂嘉,就像是一個不知疲倦的“旅人”,永無止境地在音樂的旅途上前行。能容納1.5萬人的羅馬古鬥獸場維羅那歌劇院、羅馬室內樂團和西班牙特內里夫交響樂團“三駕馬車”音樂總監,是他目前的使命與職責,從選拔演員、季度規劃、曲目安排到行政保障等等均須一一過問,碰到意外的麻煩,還要善於用智慧“擺平”。
如今的呂嘉,擁有著西洋歌劇和交響音樂的寬廣曲目,從德奧古典音樂到晚期的浪漫派作品,法國印象派作品和浪漫歌劇,俄羅斯、中歐、北歐浪漫派音樂,義大利古典及浪漫歌劇,直至20世紀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
“數字”呂嘉,用他的勤奮和智慧,創造著一組組閃光的令人瞠目的“數字”;這“數字”的連綴構成了他奮搏前行的一串串清晰堅實的腳印。呂嘉今年才42歲,來日方長。我們有理由相信:作為搭建2006中意文化年彩橋的“紅娘”,作為3月鷺島廈門音樂節的“陽春”使者,作為有史以來華人音樂家最壯觀的集聚———上海國際節日樂團的特邀“主持”,指揮家呂嘉的魔棒會使一切都變得更紅火,更清新,更出彩。
人物軼事
2000年10月,世界著名“瑪利亞.卡拉絲國際歌唱比賽”在威爾第的家鄉帕爾馬市開幕,呂嘉應邀指揮義大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參加了所有6場決賽的演出,該比賽由義大利國家電視台實況轉播。極為挑剔的帕爾馬觀眾對呂嘉的指揮以及他與歌唱家的默契合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義大利國家廣電部給呂嘉寫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德意志南方報》評論:“他指揮的音樂如此完美、對勃拉姆斯的音樂理解得如此透徹和具有說服力。樂隊在這位年輕大師的帶領下散發著如詩一般的細膩和意境,這使他將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指揮家之一”;義大利《共和國報》評論:“雖然我們對呂嘉的名聲早已耳聞,但是他對義大利歌劇的傳統、歌詞、舞台、特別是對於聲樂的引導和精確理解、以及讓人陶醉的音樂美,仍讓我們感到十分吃驚……”
“班門弄斧”:在義大利出任歌劇院首席指揮和音樂總監
接下來的歲月,印證了一句中國古話“蒼天不負有心人”!就在呂嘉到德國9個月以後,他偶然在餐館的一張過期報紙上看到義大利特蘭多市舉行國際指揮大賽的訊息,遂報名聯繫,被告知是30名正式選手和12名備選中最末一名候補選手。
然而,事情的走向有時恰恰與人們的預料大相逕庭,經過轉機、轉車一路周鏇、顛簸,和緊接著的一輪又一輪的“較真”比試、攻關奪隘,呂嘉坦然面對,放手一搏,一舉奪得“安東尼奧·佩德羅帝國際指揮大獎賽”的第一名和評審特別獎。真可謂天地翻覆、乾坤倒轉,歷經劫波,苦盡甘來!窮書生呂嘉“一不留神”抱了個金娃娃!這給他以後的拓展打下了根基,也為而後的輝煌留下了伏筆。
翌年,當時的評審主席、義大利佛羅倫斯歌劇院院長看到呂嘉在歐洲各國的演出進步飛快,他自己又兼任特里埃斯特市歌劇院院長,遂先後邀請呂嘉擔任特里埃斯特市歌劇院和佛羅倫斯市交響樂團的指揮和音樂總監,從而使“小不點”呂嘉一躍成為亞洲人中在世界歌劇之鄉———義大利出任歌劇院首席指揮和音樂總監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