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簡介
【物種名稱】 葫蘆(bottle gourd)
【英文名稱】 Calabash Gourd,Bottle Gourd
【科屬分類】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五椏果科、堇菜目、葫蘆科、葫蘆屬
【變種信息】有多個變種:
原變種:(葫蘆)瓠果大,長數十厘米,中間縊細,上部和下部膨大,下部大於上部。
var. depressa (Ser.) Hara(匏瓜、葫蘆)瓠果梨形,直徑約30㎝。亦有更大、更小的變型。
var. microcarpa (Naud.) Hara
var. gourda Hara
var. microphylla Hara(微型葫蘆)
以上三變種可通稱“小葫蘆”。瓠果長不足10㎝,其中“微型葫蘆”更小。
var. hispida (Thunb.) Hara(瓠子)瓠果圓柱形,長60-80㎝。
亦作calabash gourd。亦稱白花葫蘆(white-flowered gourd)。
葫蘆科(Cucurbitaceae)蔓生或攀緣藤本植物,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原產舊大陸熱帶,在溫暖地區已栽培數百年。葫蘆各栽培類型藤蔓的長短,葉片、花朵的大小,果實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果有棒狀、瓢狀、海豚狀、壺狀等,類型的名稱亦視果形而定。
葫蘆枝蔓生長快,莖多毛,卷鬚分叉,有麝香氣味。花大,白色,美觀。葉稠密。常栽培作涼棚或供觀賞。果實嫩時可食,成熟後殼硬,可做瓶、瓢、匙羹等用具,以及鳥巢、小裝飾品、燈具及樂器等。有些品種果實長逾1公尺(約3呎)。葫蘆以種子繁殖,易栽培,但要求有較長的炎熱季節果實才能成熟。
形態特徵
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軟毛;卷鬚2裂。葉片心狀卵形至腎狀卵形,長10—40厘米,寬與長近相等,稍有角裂或3淺裂,頂端尖銳,邊緣有腺點,基部心形;葉柄長5—30厘米,頂端有2腺點。花1—2果生於葉腋,雄花的花梗較葉柄長,雌花的花梗與葉柄等長或稍短;花萼長2—3厘米,落齒錐形;花冠白色,裂片廣卵形或倒卵形,長3—4厘米,寬2—3厘米,邊緣皺曲,頂端稍凹陷或有細尖,有5脈;子房橢圓形,有絨毛。果實光滑,初綠色,後變白色或黃色,長數十厘米,中間縊細,下部大於上部;種子白色,倒卵狀橢圓形,頂端平截或有2角。花期6—7月,果期7—8月。
種植
葫蘆屬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近幾年在黑龍江省種植面積發展很快,一般畝效益1000~1500元。甜葫蘆瓜條主要出口日本、韓國等地。
1.選茬整地選擇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平川及低洼地和有灌溉條件的崗地。忌西瓜等瓜類重迎茬。整地:頂漿打壠,及時鎮壓保墒。移植壟為長口壟。壟寬9~13厘米,中間7~8條空壟也要打壟利於滅草。
2.浸種、催芽品種選用日本青皮葫蘆,用40℃溫水浸種12~24小時,撈出後用紗布包好甩乾,並嗑開浸好的甜葫蘆種子。用木槽或普通的盆子,墊一層消毒的鋸末或沙子,再墊上一層紗布,將浸好的種子均勻地放在紗布上,上面蓋上擰乾的新毛巾,蓋上蓋簾,蒙上棉被催芽,每天用新刷帚撣水2次。催芽溫度一般在25~28℃。要求每天撿出已出芽的種子,放在另外的盆里,置於室內陰涼的地方,控制芽的生長。
3.苗床播種①苗床準備。苗床底墊8~10厘米馬糞或碎草,上面鋪一層土,踩平。同時用70%的0.3~0.6克/平方米敵可松可濕性粉劑消毒,同時扣棚。待播完種子後,在苗床上再扣小棚。②營養土準備。選擇沒有使用過普施特、豆磺隆等除草劑的土壤,並篩好,與篩好的腐熟農家肥按7∶2比例混拌。③裝袋播種。將營養土裝入10厘米×15厘米的塑膠袋中,並在塑膠袋底1/3處放入20~30粒二銨作底肥,裝滿墩實,並將營養袋底角剪開或者在底部扎孔徑為8~10毫米的眼2~4個以便透水。播種時間根據當地的季節為準。用木棒在營養袋中間扎3~4厘米深的眼,將催好芽的種子,芽眼朝下放好,復完土後進行一次澆水。
4.苗床管理適當澆水,不能過澇;防治鼠害、蟲害:可用辛硫磷、敵百蟲拌麥麩子(毒餌)均可;及時鋤草,噴施葉面肥;在真葉長到3~4片時開始定心,防止徒長;苗床適宜溫度25~28℃,夜間不低於15℃。一般苗齡35~40天,栽前5~7天煉苗。
5.適時移栽(1)挖大穴。移栽前挖20厘米×20厘米大穴,株距1.3~1.6米,畝保苗80~100株左右,每穴施5~7.5公斤農家肥和100~250克化肥(二銨、鉀肥、鎂粉比例為3∶1∶1)做底肥。(2)人工移栽。移栽前把營養袋澆足水,將苗移植穴中,蓋土,並澆足水。同時覆膜,摳眼放苗。也可選擇雙膜移栽,即移栽後加蓋拱膜。
6.田間管理(1)人工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2)結合追肥耮平空壟並鋪草。每平方米用稻草或麥秸1公斤左右,防止草荒。在主蔓長到50厘米左右時,最好結合灌水,每株追施尿素100~250克,追肥不要距主根太近,防止燒根。不要將尿素散落於葉面上,防止燒葉。(3)順蔓、掐尖、打杈、人工授粉。順蔓,每株留兩個主蔓。兩條主蔓均橫向擺在空壟上,可培一次定向土。掐尖:一級分杈,長到3片葉時,開始掐尖,看住並掐調二、三級分杈,主蔓掐尖在8月23日以後。人工授粉:一般甜葫蘆每天上午打杈,掐尖,下午16時開始授粉,過了處暑以後就可停止授粉,一般兩條主蔓結瓜6~8個。
7.採收8月上旬開始逐漸採收,即第一茬瓜長到7~9公斤左右,原則頭一天採收,第二天先削掉瓜皮,再削瓜條。
8.在8月到9月份,基本上是9月份葫蘆長成近似白色,表皮上的毛沒有了,但是還是比較沉的時候就可以採摘了,不然的話如果蔓枯黃了,葫蘆就有可能掉下來砸壞了。採下來後還要風乾,這樣大半年的豐收果實就是你的了。
葫蘆藝術的特點
每一種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葫蘆也不例外,
它是藝術品也是很好的遠古文化傳承的載體,是一門“易學”
但卻“難精的民間技藝,其作品大多出於民間藝人之手,由
於他(她)們以歷史題材為基礎,全憑純樸的感情與直覺的
印象去創作,因此形成葫蘆藝術渾厚、單純、簡潔、明快的
特殊風格,反映了人們那種樸實無華的精神。葫蘆是由圓構成的,象徵著和諧美滿。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質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與文學、藝術、宗教、民俗、神話傳說乃至政治等關係也十分密切,圍繞葫蘆形成的種種意識形態,無疑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博大精深,葫蘆文化經歷數千年的歷史積澱,以其獨特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廣泛的民眾基礎,在現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徵。
1 葫蘆藝術的天然性。
2 葫蘆藝術的觀賞性。
3 葫蘆藝術的技巧性。
4 葫蘆藝術的獨特性。
5 葫蘆藝術的趣味性。
6 葫蘆藝術的通俗性。
葫蘆由來
甲骨文與《詩經》的敘述
現代植物學把各種“葫蘆”都歸屬於葫蘆科。而在中國古代葫蘆有眾多稱呼,最早是出現在甲骨文當中。在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中有這種類型的文字 ,古文字學者指出,這是“壺字”,有專家指出它也是“葫蘆”,除甲骨文這個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名稱外,葫蘆在中國古籍中最早稱瓠、匏和壺,這三個字都可以在《詩經》中找到,《邶風》云:“匏有苦葉,濟有涉深”;《衛風》云:“齒如瓠犀”;《幽風》云:“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瓠”、“壺”、“甘瓠”均指葫蘆。前二字在古代大約是相通的。
《說文解字》、《世說新語》與孔子的敘述
“葫蘆”這個名稱,從《說文解字》中兩字互訓這點中可以看出。瓠字從瓜,說明古人把它看作瓜的一種;另外,孔子曾在《論語?陽貨》中提到“匏瓜”,也是很好的說明。後來這些名稱在流傳中,逐漸出現壺盧這個雙音的名稱。這個名稱大約出現在三國時期,《世說新語》中記載了當時的學者提到東吳有“長柄壺盧”。大約在南北朝的時候,在江南還出現一個發音與壺盧相近的名字,那就是“瓠樓”(音婁)。“瓠樓”的出現,進一步證實我們的推測。胡蘆和葫蘆這兩個名稱顯然是從這裡衍生而來。到了唐朝,“葫蘆”這一名稱開始流行起來。宋代以後,由於葫蘆品種繁衍,名稱也變得更多了。
李時珍《本草綱目》的敘述
關於“葫蘆”的稱謂,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出現了七種名稱:懸瓠、蒲盧、茶酒瓠、藥壺盧、約腹壺、長瓠、苦壺盧。之所以出現眾多名稱,主要因為古人把葫蘆按其性質和用途與形狀大小的不同而分類或由古人用字同音假借造成的。
為什麼“葫蘆”名稱眾說紛紜
一是因為葫蘆有很多品種,這是古人的一種分類方法。如陸佃《碑雅》認為:“長而唐上日瓠,短頸大腹曰匏”、“似匏而圓曰壺”。他的意思是瓠、匏、壺是三種葫蘆的名稱,其區別主要表現在外形上。瓠即現在用來當菜吃的瓠子,細而長,猶如絲瓜;匏即農家作水瓢用的瓢葫蘆;壺即扁圓葫蘆。但古人的分類並不統一,李時珍解釋匏、壺的含義,正好與陸佃相反,即匏是扁圓葫蘆,壺才是瓢葫蘆。崔豹在《古今注》中則認為瓠、匏、壺盧、瓢等都不是種與種的區別,而是種屬之別。他認為“瓠”是一切葫蘆的總稱,而匏、壺盧、瓢、懸瓠都是瓠,只是外形有差別罷了。
二是古人認為葫蘆的性質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名稱也就有所不同。有人認為就其質來說,葫蘆有甘、苦之分,甘者曰“瓠”,又曰“甘瓠”;苦者曰“匏”,又曰“苦匏”《毛詩陸疏廣要》。至於“茶酒瓠”、“藥壺盧”,皆因用途而名之《本草綱目》。
三是由於古人用字同音假造成的。葫蘆不但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而且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從《詩經》記載的時代來計算,中國栽培葫蘆也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詩經》之後,記載葫蘆的文獻就更多了。據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統計,提到葫蘆的古書有近百部(篇)。在這些書里,有的寫葫蘆的種植方法,有的寫葫蘆的食用、藥用及日常器用的價值,有的是歌詠葫蘆的詩文,還有大批有關葫蘆的神話傳說故事。
葫蘆傳說
中國至少有20多個民族拜匏,也就是崇拜葫蘆,並有葫蘆神話相伴隨。聞一多在《伏羲考》中,列出了與葫蘆相關的神話49種;據統計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發現葫蘆神話119則。上古神話中作為人類始祖的伏羲、女媧,皆看作是葫蘆的化身。上古神話中還有“開天闢地”的始祖盤古,“‘盤’與‘?#93;瓠’之‘?#93;’古通用,‘古’與‘瓠’音近,‘盤古’即為‘?#93;瓠’,而‘?#93;瓠’就是葫蘆。”總之,創造人類及世界萬物的始祖乃是葫蘆轉化,“至於為什麼以始祖為葫蘆的化身,我想是因為瓜類多子,是子孫繁殖的最妙象徵。”由創生、始祖,再引申到男女性愛、婚戀等方面的意義,正是葫蘆作為隱喻意象在《詩》之興及《易》之象中的真正涵義。
葫蘆神話大多有這樣一些內容:葫蘆是誕生始祖的母體;是先祖靈魂的歸宿地;葫蘆籽是萬物的種子;葫蘆笙聲是祖先的聲音。彝族民間長詩《梅葛》說,漢、傣、彝、僳僳、藏、白、回等民族,都是從一個葫蘆里出來的親兄弟;拉祜族長詩《牡帕密帕》中說:第一代人扎笛和娜笛是天神厄莎用葫蘆孕育出來的,拉祜、佤、哈尼、彝、傣等九個民族是扎笛和娜笛所生的九對孩子。佤族《司崗里》也有類似的傳說。《牡帕密帕》中又說扎笛和娜笛長大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扎笛砍來最好的泡竹(不是爆竹),找來最好的葫蘆,找到蜂蠟和樹槽,做出了第一隻葫蘆笙。”“娜笛砍來最好的金竹做響篾(口弦)。彈起響篾象夜鶯歌唱,吹起葫蘆笙象布穀鳥歡唱”,“厄莎給響篾放上相思藥,厄莎給葫蘆笙放上相思藥;扎笛吹葫蘆笙就想到妹妹,娜笛彈起響篾就想起哥哥。”還說,葫蘆笙的五根音管是五兄弟,有一年天大旱,五人每人拿一根竹管去找天神降雨,可是天神睡著了,怎么推喊也叫不醒,五人吹響了竹管,天神聽到這美妙的樂聲才醒過來。有一次五兄弟去深山,老父親盼兒歸來,就採集了五根竹管綑紮在一起,吹響後五兄弟聽到,知道是老父親在召喚,立即回到了父母身邊。
葫蘆崇拜的傳說
葫蘆還是有的少數民族崇拜的圖騰。在傈僳族口頭世代相傳的《創世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遠古時候,天地相連,混混沌沌。人們都要彎著腰走路、要不然,頭就會碰著天。有一個人罵道:該死的老天,你不能高一點嗎?”這咒罵觸怒了老天,突然天降傾盆大雨、九天九夜不停,世間一片汪洋。有對兄妹倆人躲藏在一個大葫蘆里,隨著洪水漂流。洪水退落後,葫蘆擱淺在泥灘上,兄妹倆人從葫蘆里走出來,發覺天地分開了。天是那么高,地也不是那么混濁,出現高山、平原、河流、森林,但世上的人都被淹死了。世上只剩兄妹二人,如何生活和繁衍?哥哥說,世上人都死光了,只剩我們兄妹二人,為了不使人類絕種,我們結婚,才能繁殖後代。妹妹說,不行不行、我們都是一母所生,結婚是違反天道的。哥哥說,世上只剩我倆人,若不結婚。人類將會絕種。妹妹說,若老天同意我們才能結婚,如果你的箭射穿我的骨針孔,表示老天同意、我們就結婚。哥哥拉起彎弓、一箭射穿骨針孔。哥哥高興地說,老天同意我們結婚了。妹妹又說,還是不行,並指著一付磨盤說,我拿磨心,你拿磨軸,我們把它滾下山,如果磨心和磨軸合在一起,我們方可結婚;如果磨盤分開,我們就不能結婚。倆人把磨盤滾下山,磨心和磨軸果然合擾在一起。於是兄妹結為夫妻。
兄妹結婚後,生了五個孩子。生第一個孩子時,父親把白布裹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說,你是漢族;生第二個孩子時,父親把弩箭放在孩子身旁,對孩子說,你是傈傈族;生第三個孩子時,父親把黑布裹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說、你是彝族;生第四個孩子時、父親把木棍插在孩子身旁,對孩子說,你是獨龍族;生第五個孩子時,父親把簸箕蓋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說。你是怒族。總之,我們中華各民族都是同胞弟兄。
中國葫蘆文化
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們常掛在門口用來避邪、招寶。上至百歲老翁,下至孩童,見之無不喜愛。就連電視劇中也要賦於葫蘆以多能和神話的功效。緣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著古老的淵源。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里葫蘆籽眾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亞腰葫蘆在外型上看是由兩個球體組成,象徵著和諧美滿,寓意著夫妻互敬互愛。如果夫妻緣薄,可以擺放一隻在床頭,加強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葫蘆還用作除病之用,只須掛在病者的床尾或擺放在病者的睡側。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氣,使其快速的好起來。如果是健康人,則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氣,提升運勢。葫蘆掛在大門外,則有保屋內人平安的作用。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
葫蘆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質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與文學、藝術、宗教、民俗、神話傳說乃至政治等關係也十分密切,圍繞葫蘆所形成的種種意識形態,無疑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博大精深,葫蘆文化經歷數千年的歷史積澱,以其獨特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廣泛的民眾基礎,在現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總之,葫蘆已成為觀賞、收藏、實用的上好佳品,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徵。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國考古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了7000年前的葫蘆及種子,是目前世界上關於葫蘆的最早發現。葫蘆在中國古代有許多記載,同時關於其名稱也有多種叫法,“瓠”、“匏”、“壺”、“甘瓠”、“壺盧”、“蒲盧”均指葫蘆。“壺”、“盧”本為兩種盛酒盛飯的器皿,因葫蘆的形狀和用途都與之相似,所以人們便將“壺”、“盧”合成為一詞,作為這種植物的名稱。而“葫蘆”則是俗寫,並不符合原意。不過後來人們約定俗成地寫作“葫蘆”,一直延續到現在。葫蘆文化研究者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敬文認為,葫蘆文化是中華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義的組成部分。中國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於葫蘆的神話,葫蘆被當作祖先的來源看待。從文獻上看,中國古代民間就有以葫蘆等為多子象徵的信仰。後來道教興起,葫蘆被納入其宗教體系,增加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佛教的傳入和流布,也給葫蘆增添了新的花葉。現在民間傳承的故事中,葫蘆成為一種“靈物”。例如廣泛流傳的“寶葫蘆”故事就說故事的主人翁擁有了寶葫蘆,想要什麼就可以有什麼。這表現了過去貧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使他們欲望得到滿足的手段就是得到寶葫蘆。所以說,葫蘆是中華文化中有豐富內涵的果實,它是一種人文瓜果,而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瓜果!
葫蘆與孟姜女的傳說
從前有兩戶人家,住在壽山的長城嶺下,一家姓孟,一家姓姜,他們是一牆之隔的好鄰居,但兩家都無子女。
有一年,孟家栽了一棵葫蘆,葫蘆長得很旺盛,葫蘆秧都爬到了姜家的屋頂上去了。奇怪的是這棵葫蘆只結了一個葫蘆,葫蘆又正長在兩家共有的牆上。秋天葫蘆成熟了,孟、姜兩家都希望葫蘆歸自家,兩家各不相讓,爭吵不休。最後,在村人的調和下決定每家各分一半。
兩家把葫蘆摘下來,當場就要鋸為兩半,但孟家找到鋸後怎么也鋸不開,後經木匠師傅指點才總算鋸開。當鋸開後,眾人十分驚訝!裡面竟然端坐著一位俊俏的小姑娘,長得似仙女下凡。兩家一見這小姑娘都不爭著要那葫蘆了,卻搶著要抱那小姑娘。兩家誰也不能說服誰,最後還是由眾人調解,兩家輪流撫養這個小姑娘。
從此之後,這個小姑娘就被孟、姜兩家養活著。一天,孟家對姜家說:“我們給她取個名吧。”,經雙方商量便起名孟姜女。從此,孟姜女這個名字就被人們叫開了。等她長大後就出嫁了,沒到兩個月的時間,丈夫便被齊威王徵召為民夫,到壽山後修築長城去了。後來丈夫累死在長城下,又被埋進了長城內,她便哭塌了長城。她的美名就在民間流傳下來了。
葫蘆與端午節的傳說
端午節習俗,民間門上插桃枝掛葫蘆。現代氣功測試證明,葫蘆有隔絕氣場功能。民語有“不知葫蘆里賣的什麼藥”,意即難以穿透葫蘆測視內中物品。從風水場氣分析,乃葫蘆的曲線外形狀含“S”形的太極陰陽分界線的神奇功能。因此常在風水化煞中套用。據神話傳說,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化作賣油郎到一山村中賣油,油價標明後任人根據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於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錢則少付。有一少年也學著別人的樣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錢。這位少年歸家後將大家買油及自身買油情況向母親如實介紹,母親對兒子進行了嚴肅批評,並責令兒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並前去對賣油郎賠禮。呂洞賓深感其誠實,於是告訴這位少年,五月初一將有大禍降到人間,在門口掛一個葫蘆則可太平無事,躲過災難。這位心地善良的母親急忙把這一訊息轉告鄰友,凡是聽到訊息的家家戶戶都紛紛在門眉處掛起了葫蘆。果然未過數日,一場特大山洪捲走了沒有掛葫蘆的人家,而掛葫蘆人家則是安然無恙。從此留下了端午節前幾天掛葫蘆的習俗。也有民間傳俗,說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藥王爺下凡,見到人間毒蟲橫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裝神藥的葫蘆掛在一家門口,滅蟲降瘟,普救眾生,留下了這一習俗。
葫蘆與民俗的傳說
古代夫妻結婚入洞房飲“合卺”酒,卺即葫蘆,其意為夫妻百年後靈魂可合體,因此古人視葫蘆為求吉護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葫蘆與仙道的關係非常密切。《列仙傳》上的鐵拐先生、尹喜、安期生、費長房這些傳說中的神話人物,總是與葫蘆為伍的,以致後來葫蘆成為成仙得道的標誌之一。由於“葫蘆”與“福祿”音同,它又是富貴的象徵,代表長壽吉祥,民間以彩葫蘆作佩飾,就是基於這種觀念。另外因葫蘆藤蔓綿延,結子繁盛,它又被視為祈求子孫萬代的吉祥物,古代吉祥圖案中有不少關於葫蘆的題材,如“子孫萬代” 、“萬代盤長” 等。有些民家在屋樑下,懸掛著葫蘆,其稱之為“頂梁”,據說有此措施後,居家比較平安順利;較講究的民眾,則用紅繩線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在台灣的鄉間,流傳一句諺語:“厝內一粒瓠,家風才會富”,意思是說,在家裡擺放一個葫蘆,才會發財、富有。
有關葫蘆的詩篇
《葫 蘆》
陳 源
坐在矮牆上,我已年老
老年的我 徜徉在自家院子
看海浪飛揚
醒來時 綁我的繩子
卻成了我生長的藤枝
越過高高的牆頂
瀰漫整個院子
誰也看不見
我的內心不停地歡跳
昨夜的月光奏響音樂
牆上掛著卻是一把
陳年的琵琶
當紅燭靈光的手撫去
琵琶上的積塵舊事
牆上的葫蘆被星光擊得粉碎
我坐在自家院子 看漏雨的
老屋。迴響琵琶的歌
歌聲是一條條葫蘆藤
傳遍千萬個村莊
葫蘆產地
過去有人認為葫蘆的原產地是印度與非洲。但據考古材料記載,亞洲的中國、泰國,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非洲的埃及,都曾出土過石器時代的葫蘆化石。早在近一萬年前,在我們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經生長著葫蘆植物。據浙江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的考古發現 ,在7000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已開始種植葫蘆,而用葫蘆作為盛水的用具則要早於陶器和青銅器。在以後的歲月里,人們對葫蘆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它的利用也愈來愈廣泛,如用它製成樂器,作為養蟲的器具,甚至用模具套制出多種多樣的高級藝術品——葫蘆器。這些都說明,葫蘆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植物,不是從外國引進的;當然,也沒有材料說明,葫蘆是由中國傳到外國的。
葫蘆挑選
一、葫蘆要乾透、型好、芯正。
二、葫蘆上手要有墜手的感覺,葫蘆越重密度越高,所以葫蘆的生長期要長。
三、葫蘆上手撮一下應當有圓潤光滑的手感。
四、里子要糠,有厚度,跟海綿墊似的有彈性,行話:瓷皮糠里。
五、葫蘆的皮色應當乾淨,必須沒有一點瑕疵,要像水一樣乾淨,行話:一汪水。
六、皮色慘白的葫蘆千萬不能要,因為葫蘆肯定用藥水浸泡過。
七、拿起葫蘆用鼻子問一下里子和外皮的味道,沒有動過手腳的葫蘆應該發出濃郁自然的葫蘆香味。如葫蘆里子和外皮有刺鼻的味道或者一點味道也沒有的,這表明葫蘆本身已經做過手腳,堅決不要。
成熟的葫蘆去皮風乾後呈淡黃色,托在掌中有果實沉甸感,稍用力搖動有清脆的葫蘆籽撞擊葫蘆內壁發出的清脆“嘩嘩”聲,屬上佳葫蘆。隨著時間的流逝顏色逐漸成暗黃色,長時間日照顏色會逐漸成褐紫色,在加上收藏者長期用手賞玩,葫蘆表面會有一層自然包漿,更顯晶瑩光潔。
品質優良的葫蘆不僅外觀重要,更重要的是葫蘆壁的厚度,壁厚為葫蘆生長過程中養料供給充足,未受病蟲害侵擾,且生長周期長,葫蘆品種純正。宜雕宜烙,在藝術家手中雕琢起來得心應手,手隨心愿,且保存時間長。製成工藝品可收藏盤玩數百年不朽不腐。
葫蘆本身經過長期的把玩以後,本身的色澤會逐漸由黃變紅、由紅轉紫,光亮潤澤。這種顏色葫蘆的價值必然遠遠高於一般葫蘆。因此有的商家為了逐利的需要,作舊現象隨之而生。以下介紹幾種葫蘆作舊的方法。
一、日照塗油法:將葫蘆置於陽光之下,均勻地暴曬一段時間以後,在用質地細密的布料蘸上乾淨的核桃油均勻塗於葫蘆的表面。如此上面的兩個過程交替進行,就可以極大地加快葫蘆變色的過程,不過要想達到那種古色古香的境界還是需要經過1到2年左右的時間方可。
二、沸水煮色法:將葫蘆放到濃紅茶水、中藥兒茶水或者紅木末水之中煮或高溫浸泡一段時間以後使色彩浸入葫蘆的表皮之內。
三、高溫油炸法:將葫蘆完全浸入高溫的食用油之中,經過一段時間後葫蘆就會變顏色,顯得古色古香了。
不過如何作舊我們依然有辦法將其與真正自然變色的葫蘆給區分開來。下面是一些簡易的鑑別方法:從顏色上看人工作舊的葫蘆可能在色度上酷似自然變色的葫蘆,但卻沒有內斂的光暈,表面的那層浮光皮生硬無比,很容易鑑別。其次看葫蘆的內壁,自然變色的葫蘆顯得比較陳舊,特別是蟲具,葫蘆的內壁一般會是灰黑色,並經常有蟲蛀的痕跡。而人工作舊的葫蘆則不然,其內壁的顏色多與外壁的色澤相同,並有侵染之相。最後,從葫蘆各部位的著色程度來看,自然變色的葫蘆各部位色澤不完全一致,一般是把玩、觸摸越多的地方色澤越深,反之則越淺。以范制葫蘆為例其陽文凸起的部位由於經常受到摩擦後色澤較其他部位深的多。而人工著色的葫蘆在這方面則截然相反;盤玩摩擦越多的地方會掉色而變淺,反到是凹陷之處色澤更深。
吉祥意義與風水力量
一、吉禮、吉市為吉器。
“合卺(jǐn),夫婦之始也”。將一隻葫蘆剖作一對瓢,以線相連用以飲酒合婚,古代稱為“合卺”,象徵新婚夫妻連為一體。由自然物為吉器即吉祥物,正是早期居民的經驗與創造,葫蘆獲得了“文化”屬性,開始成為文化載體、文化事象。
二、圍繞葫蘆的生長態勢、性能與實用,古人不斷將逐步發展的感知、希望、幻想加諸於它。如:
1.適應性強、長勢好、果實纍纍圓潤飽滿,令人聯繫家族興旺,繁衍,美滿。
2.既為食,又為器;作器皿既能容納、包藏,並且不拒固體、液體,又便於多種使用,攜帶,貯存;除因襲上古為吉器,象徵天生品質以及被重視、重用,又寓意順利、富裕、如意。
3.由濟水,共濟,代表保平安、濟世救人;以利水與易燃成灰等可入藥,還可用以裝藥及作火器、兵器,進而代表醫藥,健康,長壽,甚至包括驅災難、避兇險。僅此,已足夠“五福”,不論是《尚書·洪範》所列“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命終”抑或通常所指福、祿、壽、喜、財。不僅如此,經《葫蘆棗》、《壺公》傳說,善待道人可由葫蘆帶給致富財源或得登入“壺中仙境”,“壺中仙境”在道家臆想中即至高無上的福地:無憂無慮、長生不老。因《八仙過海》傳說,葫蘆躋於“暗八仙”亦即“八寶”,獲“寶葫蘆”之譽,並“葫蘆中豈只存五福”之謂,包羅了“應有盡有”、“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由於葫蘆所具封閉、包藏等原生形狀與性能,誘發了人類的想像力及神秘感。
三、福、祿、萬、生、升的諧音。福、祿與福祿因諧音用葫蘆表示,子孫萬代用枝葉繁茂、多果的葫蘆藤蔓表示,笙表示生與升,葫蘆的稱謂與書寫僅漢字楷體不下50種,也是葫蘆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以最基本的瓠(hù)、壺、葫,鍾盧、蘆,匏(páo),瓢而言,可直析為大瓜,大圓球,大包或大泡,和瓢瓜對照方言並慮及早期居民發音或較單一,或不盡相同,瓠一浮一蒲一匏一漂一瓢有所近似結合聲韻,恰似仿效葫蘆受物體、流體作用的擬音,即嚕,呼嚕,浮嚕,噗嚕……葫代福,蘆代祿,蔓代萬,笙代生、升均為約定俗成,笙又因聲音如春天生機勃發而代表生機。葫蘆笙成了許多民族的吉祥樂器。
四、合卺,婚禮專用吉語。
合卺是結婚的同義詞,吉祥詞,專用的慶賀詞。首先,它源於前文所述《昏義》等記載。其次,合婚飲酒用葫蘆作瓢特定字——卺從楷體解:上部丞即承,為繼、延續,和佐,相輔、相助之義;下部巳,為篆體卩,即竹,現作節,指貞節、節操、操守。如《昏義》所講“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一對新人各以一系紅繩之半瓢交杯對飲,後合二半瓢為一體用紅繩系牢成為婚禮上最重要的儀式,寓意不言而明。
五、葫蘆多種多樣造型超越吉祥圖譜。
吉祥圖譜或圖案是中華吉祥文化歷史的積累和重要部分,為建築,裝潢,雕塑,繪畫,刺繡,剪紙等不同材質、不同工藝、不同需要的構思與設計提供參照。葫蘆或花、果、葉、蔓連綿,或突出果實,在有關圖譜中或為主,或為輔。猴子上葫蘆意為從此見者一家代代封侯,葫蘆金剛、葫蘆兄妹是正義與神通的化身。諸多的葫蘆圖譜,表明了葫蘆在中華吉祥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為吉祥物過去與現在的穩固地位。
六、葫蘆諧音“福祿”。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莖稱為“蔓”。“蔓”與“萬”諧音,“蔓帶”與“萬代”諧音。“福祿”“萬代”即是“福祿壽”齊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徵。葫蘆與它的莖葉一起被稱為“子孫萬代”表意家族人丁興旺、世世榮昌。
七、送瓜求子是中國民俗活動的重要事項,《清稗(bài)類鈔·迷信類·食瓜求子》條記載“中秋夕,徽州有送瓜之俗,凡娶婦而數年不育者,則親友必有送瓜之舉。”
八、道觀及佛廟也多以葫蘆寶頂作為鎮寺廟之靈寶。與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比較起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特殊思維方式的民族,象徵主義就是這種特殊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和標誌。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里葫蘆籽眾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有些民家在屋樑下,懸掛著葫蘆,其稱之為“頂”,據說有此措施後,居家比較平安順利;較講究的民眾,則用紅繩線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在台灣的鄉間,流傳一句諺語:“厝(cuò)內一粒瓠,家風才會富”,意思是說,在家裡擺放一個葫蘆,才會聚財、富有。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拉祜(hù)人把葫蘆籽釘在小孩的衣領上以保佑孩子平安生長;姑娘和少婦則喜歡在領口、袖口、統裙邊銹上葫蘆花紋以示吉祥;葫蘆花潔白無瑕象徵著愛情的純潔、痴情。一些民族的小伙子也常在三弦和贈給姑娘的信物筒上,雕刻葫蘆圖案,象徵愛情像葫蘆花一樣潔白、純淨。亞腰葫蘆在外型上看是由兩個球體組成象徵著和諧美滿,寓意著夫妻互敬互愛,因此擺放一隻在床頭,永保家庭和睦,民俗研究者認為,吉祥的葫蘆滿足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葫蘆是常用的風水道具,因為它嘴小肚大的外形,可以將好的氣場收納為己有,也可以將壞的氣場吸收殆盡,不至於造成危害,是輔佐風水布局、加強感應的絕佳道具。風水用葫蘆一般採用天然葫蘆瓜曬乾成品或銅製葫蘆。
葫蘆是風水學中常用之物,效果好,威力大,作用奇特,它有兩個重要的作用,一是醫病,二是化煞收邪。《飛星賦》曰:‘七有葫蘆之異,醫卜興家。’七為兌卦,如果這個方位有山如葫蘆狀,為葫蘆砂,主人在醫卜星相方面有很高的學術和發展。在洛書里兌卦在西方。
葫蘆主醫卜星相,如果有人是從事這個方面職業的,在家中掛葫蘆,則對事業和學術有利。在《魯班寸白薄》中有此詩:牆頭樑上畫葫蘆,九流三教用功夫,凡往人家皆異術,醫卜星相往來多。除此之外,葫蘆還是一件神秘之物,可以降妖除怪,阻擋任何煞氣,特別是銅葫蘆化煞效果最好。
在風水上,令人運程阻滯並帶來疾病的星耀,都是五行屬於土,而銅葫蘆即擁有化解土煞的功效,如果在銅葫蘆的底部及蓋加上八卦圖案,便成為效果更佳的‘八卦化煞葫蘆’,為何能化煞呢?原因有四:
一、銅葫蘆五行屬金,可化土煞。
二、葫蘆有兩個圓形的葫蘆身,圓形屬金,可化土煞。
三、八卦為天地萬物的符號代表,能化解各類不同的煞氣。
四、葫蘆嘴窄身肥,所收煞氣,易入難出。
可見,其化煞功能非同凡響。另外,遇到一些不好變動的風水,例如壓梁、路沖、形煞等等,葫蘆也能夠化解僵局。
住宅中有大梁壓床、壓灶等梁煞,可以在大樑上或兩梁之間,掛一個葫蘆來化解。
打開窗戶或大門,就可以看到醫院、殯儀館、墳場、廟宇、監獄、屠場、垃圾場、色情場所,或住家底下剛好是停車場之出入口,這都會對住宅中人的財運、事業、健康、情緒等有不利的影響,解決方法是在迎接這些煞氣的窗戶或大門上,懸掛葫蘆即可。
不限材質,把葫蘆掛在汽車後視鏡或機車龍頭上,對行車平安也有幫助。
醫病保健康
葫蘆是過去醫師裝盛仙丹妙藥的法器,它能納福增祥、去除災厄;並且吸取空間中的穢煞之氣,恢復原本的乾淨清晰。對身體不好、罹患疾病的人,能夠緩和症狀,讓身心都好過一些。從風水命理的角度來看,人之所以會生病,與犯到病符星有莫大的關係。先找出住宅中的病符星方位之後,再放置葫蘆,即可達到保健康之效果。用法如下:
1.在床頭放置三個葫蘆。
2.準備兩個葫蘆,一個掛在門背上,另一個則掛在廚房門上或廚房內的瓦斯爐附近。
3.除了上述地點外,也可找出‘病符星’方位所在,將葫蘆放置於此。
增夫妻感情
夫妻感情淡薄、經常為小事爭執,這樣的家庭將會經營得很辛苦。想要增進夫妻感情,葫蘆也能派上用場。
準備葫蘆一個,最好是銅製的或木製的,不限時間,安放在主臥室的床頭上,將可收夫妻恩愛的效果,對促進家庭和樂,甚至生育能力都有不錯的助益。
納氣招福祿
葫蘆的音與‘福祿’相近,而它的外形圓滾有曲線,看來相當福氣,加上入口小、肚量大的特色,仿佛能夠廣吸金銀珠寶。掛在財位上,葫蘆納進了財富,就不易外流,守財聚富功能一級棒。
將葫蘆放置在生肖財位,可以放在桌上,也可以懸掛在這些方位的門口或牆壁上。
葫蘆用途
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果實老熟後經一定處理可作容器,如酒壺;生活用具,如水瓢;鳴蟲玩具,如蟈蟈葫蘆;及觀賞品等。
·食用
葫蘆的吃法很多。元代王禎《農書》說:“匏之為用甚廣,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葷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條作乾……”又說:“瓠之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無窮,烹飪鹹宜,最為佳蔬。”可見古人是把葫蘆作為瓜果菜蔬食用的,而且吃法多種多樣,既可燒湯,又可做菜,既能醃製,也能幹曬。燒湯清香四飄,其味鮮美。與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論葫蘆還是它的葉子,都要在嫩時食用,否則成熟後便失去了食用價值。
·藥用
葫蘆除了能盛藥,本身也可為藥。葫蘆味甘,性平滑無毒,其蔓、須、葉、花、子、殼均可入藥,醫治多種疾病。據古代醫書記載,葫蘆花味甘,性平,無毒,可做解毒之藥,對各種瘺瘡尤為有效。蔓、須藥性與花相同,可治麻瘡。葫蘆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齦或腫或露,牙齒鬆動。又可治面目、四肢腫,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癰疽惡瘡。尤以葫蘆殼的藥用價值最高,其味甘,性平,無毒,用於消熱解毒,潤肺利便。愈是陳年的葫蘆殼,療效愈高。
·樂器在古代,葫蘆是製作樂器的重要原材料,其價值不亞於絲,竹。《堯典》中有匏為八音之一的說法。葫蘆笙最早載於漢代的《禮樂志》:“有葫蘆笙。”後來晉崔豹《古今注》又一次提到:“瓠有柄者懸瓠,可以為笙,曲沃者尤善。秋乃可,和則漆其里。”這句話是說長柄葫蘆可以加工成笙,其中以曲沃的葫蘆最佳。除了笙、竽等簧管樂器外,葫蘆還可以做弦樂器或彈撥樂器的共鳴箱。葫蘆還可以做鴿哨,分很多種,製法各異。
“葫蘆絲”在民間稱為“葫蘆蕭”,別處也有稱為“葫蘆笙”,名稱的變化原因說法不一,有說是解放初期,知識青年下鄉,將傣族不標準的漢語“蕭”誤聽為絲而得名,有說是為了區別於哈尼族的“蘆笙”又區別於“蕭”(蕭無簧),故文藝工作者將它定名為“葫蘆絲”。說以前者居多。葫蘆絲的傣語名稱為“篳朗道”,“朗道”為“葫蘆”的傣語名,“篳”為傣語對吹管樂器的總稱。德昂語稱“篳格寶”,阿昌語稱“拍勒翁”
·日用
葫蘆作為日常用具,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葫蘆開口做成各種形狀的器具使用,最常見的是用來裝水或裝酒的水壺或酒壺,也可用來舀水、淘米、舀面、盛東西東西等。在古代葫蘆還被用來盛藥,它保存藥物確實比其他的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為它有很強的密封性能,潮氣不易進入,容易保持藥物的乾燥,不致損壞變質。另外,葫蘆還能製成舟和農具,甚至被製成火器,在戰爭中使用。
·鳴蟲葫蘆。
葫蘆器范制工藝自清康熙朝始創,興盛於乾隆道光。至清末同光時期官模器逐步衰落,一些宮廷范制葫蘆的藝人將手藝傳出紫禁城,帶到宮外,自民國初期民間范制葫蘆器已經初具規模,對其他地區不了解,我單說天津,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有著悠久的碼頭文化,加上離北京較近亦受北京皇城滿洲旗人文化影響,同時由於天津有對外開放的租界地也接納了許多外來文化,當時有前清廢帝溥儀在津靜園暫居,前清的遺老遺少王公貝勒每日簇擁其左右。下台的政客,軍閥也蟄居於此,這些人每日除去吃喝玩樂,養花玩鳥,駕鷹斗蟲幾乎沒有什麼正事,但這些都為後來天津鳥市文化的雛形奠定了基礎,別的不說單說葫蘆蟲具,當時天津有幾位范制葫蘆的大家:旋家大爺、李六爺、史老啟、常春堂張家、陳擺飾、蕭扯子等。其中數旋家大爺、李六爺、史老啟、常春堂張家這老四位為主,旋家大爺和李六爺種植葫蘆其中有一小故事:李六爺個子很高,一眼瞽目,人稱大李六或瞎李六,當年六爺也是喜歡養蟲玩葫蘆,一次到旋大爺家中去買當年的好葫蘆,旋大爺故意將精品收起,只留下一些普通的貨色給六爺挑選,六爺問旋大爺是否有精品,大爺言道好壞全都在這裡,你就選吧,六爺沒有相中,失望而歸,不幾日有人拿一旋家當年精品葫蘆來向六爺顯寶,並言道是旋大爺親自選好給他送去的,六爺聞聽非常生氣,找到旋大爺要問個究竟,並發誓自己種葫蘆,轉年六爺真的開始種植葫蘆,由於六爺沒有什麼經驗,資金也不豐厚,糊制葫蘆模具所用紙張多為草紙(也稱灰紙是比較廉價的紙張)這樣被六爺誤打誤撞開創出了草紙模,且由於經驗不足葫蘆蔓很少打尖,肥水不足出現了糠胎兒,雖然密度較差但養蟲出音極佳。後來旋大爺與李六爺合夥一起種植葫蘆,有一種黑蟲葫蘆棠梨肚走壯子了(變形),比棠梨肚肚大腰粗,最後兩家平分這些走壯子的葫蘆一家一堆,就將這些走壯子的葫蘆稱為兩大堆。
再說常春堂張家,可稱天津衛藥行的大商賈,在天津南門外大街開設店鋪,老東家坐堂懸壺濟世,治病救人,老東家喜歡養蟲玩葫蘆,後來老東家因為常常給津郊八里台的農民義診治病,八里台的鄉紳送給了常春堂五畝土地,並蓋了幾間房,地點在十五間房(今復康路圖書館附近),老東家平時就在那裡為周圍的百姓看病,同時邀請了旋大爺、李六爺、史老啟在那裡種植葫蘆范制葫蘆蟲具,當時幾位先生相互取長補短,在當時(上世紀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個范制葫蘆蟲具的製作高峰,旋家的代表作瓦加紙金錢扁、松脖棒子、步步得、玉簪把等;李六爺代表作草紙模棒子,玉簪把,步步得、緊脖雞心、油瓶子、簽筒子、白蟲炮筒等。常春堂有花模棒子(仿官模)、兩大堆玉簪把等。在這裡不得不說史老啟,這位老先生范制葫蘆的手藝很高,仿製他人的葫蘆可以亂真,尤其是仿製的本長葫蘆,幾乎與本長無異,現在有史老啟手捏一說就是指的這種葫蘆。史老啟的作品有棠梨肚、步步得、鑼鼓槌、油瓶子等。
葫蘆·中藥材·版本一
【拼音名】Hú Lu
【英文名】SEMEN LAGENARIAE SICERARIAE
【別名】嘎貝哲布(藏名)
【來源】該品為葫蘆科植物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的乾燥種子。立冬前後摘下果實,取出種子,曬乾。
【性狀】該品扁長方形或卵圓形,長1.2~1.8cm,寬約0.6cm,表面淺棕色或淡白色,較光滑,並有兩面對稱的四條深色花紋,花紋上密被淡黃色絨毛,一端平截或心形凹入,一端漸尖或鈍尖。對種皮質硬而脆,子葉2,乳白色,富含油性。氣微,味微甜。
【鑑別】該品粉末淡黃棕色。種皮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壁薄,垂周壁平直或彎曲,外被角質層。種皮厚壁細胞多成片存在,細胞較大,壁較厚,黃棕色,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約50μm,長約100μm,木化,紋孔圓形或長圓形,孔溝明顯。石細胞淡黃色,較小,壁甚厚,呈長方形或類圓形,有的少數分枝,壁波狀彎曲。星狀細胞碎片較多,不規則形,分枝成星狀,界限不甚明顯,具數個分枝或突起,壁彎曲,木化,胞腔不規則。種皮下皮細胞類長方形,扁平,垂周壁稍厚。子葉細胞充滿糊粉粒,直徑2~15μm,並含脂肪油滴和脂類物質,用水合氯醛透化,脂類物質成片脫落,可見糊粉粒溶化後的痕跡。內胚乳細胞類多角形,充滿油滴和糊粉粒,直徑2μm以下。假種皮碎片細胞類長方形,排列成鑲嵌狀,壁薄,微彎或平直。纖毛眾多,長短不一,長約100μm,平直或稍波狀彎曲。
【炮製】除去雜質。
【性味】酸、澀,溫。
【功能主治】
止瀉,引吐。用於熱痢,肺病,皮疹。6~9g。
利水消腫:用於重症水腫及腹水。15~30克。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葫蘆·中藥材·版本二
【拼音名】Hú Lu
【別名】葫蘆殼、抽葫蘆、壺蘆、蒲蘆
【來源】葫蘆科葫蘆屬植物葫蘆Lagenaria sicararia (Molina) Standl.[L. leucantha Rusby; L. vulgaris Ser.],以果皮及種子入藥。立冬前後,摘下果實,剖開,掏出種子,分別曬乾。
【炮製】洗淨,曬乾,切碎用。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利尿,消腫,散結。用於水腫,腹水,頸淋巴結結核。
【用法用量】0.5~1兩。
【備註】(1)用於面目浮腫、大腹水腫等症,常與豬苓、茯苓、澤瀉等藥同用。還可以治療晚期血吸蟲病形成腹水的病症。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葫蘆製作技法
(一)葫蘆烙畫技法
(二)葫蘆雕刻技法
(三)葫蘆漆藝技法
(四)葫蘆范制技法
(五)葫蘆勒扎技法
(六)葫蘆押花技法
(七)葫蘆針刻技法
(八)葫蘆結紮技法
(九)葫蘆彩繪技法
(十)葫蘆鑲嵌技法
(十一)葫蘆編制技法
(十二)葫蘆剪接技法
(十三)葫蘆燈製作技法
(十四)葫蘆筆筒製作技法
(十五)葫蘆蟲具製作技法
(十六)葫蘆花瓶製作技法
(十七)葫蘆鳥巢製作技法
(十八)葫蘆鴿哨製作技法
(十九)葫蘆酒製作技法
(二十)葫蘆音箱製作技法
(二十一)葫蘆首飾製作技法
(二十二)葫蘆果脯製作技法
(二十三)葫蘆小菜製作技法
(二十四)葫蘆瓜子製作技法
(二十五)葫蘆乾絲製作技法
(二十六)葫蘆樂器製作技法
(二十七)葫蘆酒具製作技法
(二十八)葫蘆修飾技法
(二十九)葫蘆表製作技法
(三十)葫蘆包製作技法
(三十一)葫蘆吊牌製作技法
(三十二)葫蘆動物製作技法
(三十三)葫蘆罐製作技法
(三十四)葫蘆壺製作技法
(三十五)葫蘆花籃製作技法
(三十六)葫蘆人物製作技法
(三十七)葫蘆日用品製作技法
(三十八)葫蘆勺製作技法
(三十九)葫蘆社火製作技法
(四十)葫蘆塑骨技法
製作葫蘆工具
(一)加工工具:
角膜機、鋼刷子、小鋸、曲線鋸、銅刷子、曲線刀、口罩、眼罩、錐子、木銼、竹片、砂紙、砂紙器、鐵刨花、筷子、勺、貝殼等。
(二)製作工具
烙畫機、渲畫機、可換筆、可換筆頭、貼紙、美工刀、膠棒、膠條、複寫紙、金剛石磨頭、尼龍筆、鬃毛刷子、雕刻鑽、電鑽、膠槍、雕刻刀、烙畫花紋、鉗子、榔頭、改錐、夾剪等。
(三).裝飾物
彩色線、中國結、裝飾結、木珠、項鍊繩、手機鏈 、穗、寶石、昆蟲模型、水晶珠、銀飾品、石牌、葫蘆托、大漆、油漆、樹脂、蜂蠟、化工染料、丙烯顏料、矽膠、矽油等。
種植方法:浸種55度水15分鐘,然後30度水24小時.溫水上放七天(不接觸)尖端裂開就栽種。然後栽種到土裡,苗出到3分之2時轉到18度。
葫蘆者,福祿也。
葫蘆栽培七千載有餘,工藝葫蘆自唐始,成於宋,興於明清。因乾隆紀曉嵐等聖賢名家追寵而得以廣布民間。
葫蘆形體優美,色黃如金,寓意吉祥,賞玩者甚眾,為大儒名家推崇,愛之彌厚,經多年把玩摩挲,日久天長,葫蘆通體掛磁包漿,紫潤光潔,價值千金。
社會推進,文明式微,傳統葫蘆日漸消彌,瀕危的范制,打結、火繪、雕刻等工藝得以挖掘保存,傾心制一、二精品,自賞、饋友,美不勝收。樂莫大焉。
烹飪相關原料介紹
葫蘆瓜,又名葫蘆、蒲瓜、夜開花和大葫蘆等,屬葫蘆科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瓠瓜的變種,莖蔓生,葉心臟形,互生,夏秋開白花,果實的形狀因種類而異,具體的說又分為瓠子、葫蘆、匏瓜(瓢葫蘆)和扁葫蘆幾種。原產非洲南部。中國自古有栽培,現在是民間夏令常吃的佳肴。葫蘆瓜是可消腫結、潤肌膚的瓜菜。
葫蘆瓜各地均有栽培,嫩果可供食用,老後不能食用。相對其他果蔬,營養價值較低。
營養分析
瓠瓜含有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同時,瓠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促進抗體的合成,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從瓠瓜中能分離出兩種胰蛋白酶抑制劑,對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從而起到降糖的效果。胡蘿蔔素在瓠瓜中含量較多,食後可阻止人體致癌物質的合成,從而減少癌細胞的形成,降低人體癌症的發病率,從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特別適合免疫力低下、高血糖、癌症患者多食。
製作指導
1. 葫蘆栽培時因土壤或光照等原因,可能含有醣苷結構化合物,食後容易中毒,烹飪前可舔嘗,如有苦味,應棄而不用。
2. 葫蘆瓜的食用法有炒、燴、做湯、制餡等,如辣炒葫蘆條、葫蘆燒肉塊、葫蘆湯等等。
3. 烹調時不宜煮復太爛,否則營養損失多。
4. 苦葫蘆因含有過量的葫蘆甙等苦素有毒物質,食後易出現嘔吐葉、腹瀉和痙攣等症狀,應在烹飪之前先嘗出來而棄之不要。
食療作用
葫蘆瓜性寒、味甘,入肺、胃、腎經。
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功能。
主治水腫腹水、煩熱口喝、瘡毒、黃疸、淋病、癰腫等病症。
可用於輔助治療水腫腹脹、煩熱、口渴、黃疸、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症。另有潤肌膚的優點,能抗病毒並防癌。
每100克葫蘆所含營養素如下
熱量 (15.00千卡) ·蛋白質 (0.70克) ·脂肪 (0.10克) ·碳水化合物 (3.50克) ·膳食纖維 (0.80克) ·維生素A (7.00微克) ·胡蘿蔔素 (40.00微克) ·硫胺素 (0.02毫克) ·核黃素 (0.01毫克) ·尼克酸 (0.40毫克) ·維生素C (11.00毫克) ·鈣 (16.00毫克) ·磷 (15.00毫克) ·鉀 (87.00毫克) ·鈉 (0.60毫克) ·鎂 (7.00毫克) ·鐵 (0.40毫克) ·鋅 (0.14毫克) ·硒 (0.49微克) ·銅 (0.04毫克) ·錳 (0.08毫克)
德州撲克,5張牌大小排序,其中三個相同的帶一個對,叫做豪斯,有叫做葫蘆。
食療價值
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瓢瓜的果實。又稱壺盧、瓠瓜、瓠匏、葫蘆瓜等。中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秋季瓜成熟時採收。去皮,洗淨鮮用。
[性能]味甘、淡,性微寒。能清熱潤肺,利水通淋。
[參考]含葡萄糖、戊聚糖、胡蘿蔔素,維生素B、C,脂肪、蛋白質等成分。
動物實驗表明,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較蟲筍略強而持久。
[用途]用於肺燥咳嗽;水腫,小便不利,熱淋,以及黃疸。
[用法]煎湯,絞汁,或煮食等。
[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服食。據有的報導指出,葫蘆有毒,含葫蘆素B,某些變種的果肉有致瀉作用。
[附方]
1,葫蘆汁:鮮葫蘆1個,搗爛,絞取汁液。每次用1小碗,加入適量蜂蜜調服。
單用鮮葫蘆汁,可充分發揮其清熱利水或潤肺的功效。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或肺燥咳嗽等。
2,葫蘆蟲筍湯:葫蘆60g,切片,蟲筍30g,切段。加水煎湯服。
葫蘆、蟲筍皆長於利水,二者合用,能明顯增強利尿行水作用。用於水腫小便不利較有效驗。
用葫蘆加工成的藝術作品
葫蘆一般都用來加工烙畫葫蘆,彩繪葫蘆,雕刻葫蘆等,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家居吉祥用品如意葫蘆
產品名:吉祥如意葫蘆
尺寸:高:14cm 直徑:7cm
材質:黃銅
葫蘆掛在大門外,則有保屋內人平安的作用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民俗不僅認為葫蘆可促身體健康,更可添夫妻情分。若夫妻緣薄,可擺放一隻銅葫蘆在床頭,增加夫妻恩愛。另外,凡家中有體弱者,可擺放此法器,對健康有利,家有小孩及長者更應選用。此物在一定程度亦可納福吉祥。
在神話和故事裡,葫蘆始終與神仙和英雄為伴,如八仙中的鐵拐李,壽星南極翁,濟公和尚等都身背葫蘆或腰懸葫蘆,被認為是給人類帶來福祿、吉祥的靈物。所以葫蘆自古以來就是“福祿吉祥”、“健康長壽”的象徵,也是保宅護家的良品。
葫蘆在民間傳統喻意中認為可保體泰健康,掛在睡床尾或擺放在睡側。就可以吸取不良的氣場,使其快速的好起來.如果是健康人,可以吸走人身上的晦氣,提升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