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一章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一章》是明朝歸有光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一章

聖人所以至於道者,亦惟漸以至之也。夫道無終窮,雖聖人亦有待於學也。學之則不容無漸矣,此其理之固然,而豈聖人過為卑論以就天下也哉?自夫天下待聖人過高,以為有絕德於天下,而不知夫聖人之所為孜孜而不已者,固吾人之事也。何則?人之心與理一也,人之為學,求至於心與理一也。然學之不可以驟而化之,不可以助長也久矣。故自十五之時,始有志於聖賢之道,而從事於鑽研之功。嘗以為志之勿立,則無以負荷乎天之所與者,將不免於小人之歸。是以始之以立志,而是非之介,取捨之極,蓋有所定而不能移也。迨於三十之年,始有得於矜持之力,而取驗於德性之定;嘗以為守之勿固,則無以凝聚乎性之所鍾者,將不免於君子之棄。是以繼之以定守,而紛華之變、盛麗之陳,蓋有所持而不可撓也。自十五而三十,積以十五年之功,而意味固已不同矣,然猶不敢自怠;而至於四十也,則隨事見理,而研旨趣於萬殊,參酌於無端無紀之中,而有得於燦然之妙。物之所以各足其天者,吾固已見之明,而知萬殊之各正,視向之立者,不免猶膠於固也。又至於五十也,則以理視物,而探淵源於一本,究極於大本大原之中,而有得於渾然之妙?天之所以流通於物者,吾固已見之一,而知帝則之必察,視向之不惑者,不免猶在於物也。自三十而四十而五十,體驗於十年之間,而意味又各不同矣。然猶人也,非天也,君子之學求至於天而可已乎?故六十以達耳順之機也,理妙於中,而有以通乎外之所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感之者以天也,聽之者以天也,順於耳而耳不得而與焉。七十以妙從心之用也,理運於外,而有以出於中之所豫,化而裁之,存乎其變。從之者以天也,不逾之者以天也,從於心而心不得而知焉。夫以六十、七十之所自得者如此,夫豈以年彌高而德彌劭哉?亦以道久而後熟,故日有所不同耳。是知志者,志此理也;立者,立此理也;不惑而知之者,亦此理也。至於耳順從心,而理與心一焉。君子之學,求至於是而已也。

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又字開甫,號震川,又號項脊生,崑山(今江蘇崑山)人。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60歲才考中進士,曾任長興知縣、南京太僕寺丞。與王慎中、唐順之、茅坤等被稱為“唐宋派”,其文樸素簡潔,善於敘事,文風平易自然,清新淡遠。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有《震川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