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吳靜一,1979年生,2001年本科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2009年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師、壁畫系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油畫協會會員。
專題介紹、作品發表:《藝術派》、《中國藝術》、《中國油畫市場》、《收藏與投資》等。
人物參展
2014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嘉興市美術館,嘉興
江南如畫——江蘇油畫展,江蘇省美術館,南京
同繪中國夢——全省中青年美術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南京
遊園——先鋒春季沙龍展,先鋒藝術中心,南京
青春盛會·迎青奧——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首屆提名展,六塵藝術館,南京
2013探索對畫江浙滬青年油畫家學術邀請展上海朱屺瞻美術館,上海
映像·微體驗——2013中國當代青年藝術精品展,深圳會展中心,深圳
江蘇省高校教師作品展,南藝美術館,南京
探索.對話——2013江浙滬油畫名家寫生學術提名展,大境藝術館,揚州
隨心而安——當代油畫邀請展,大境藝術館,揚州
迎亞青會——南京市優秀青年美術家精品展,南京市美術館,南京
微體驗——2013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張江當代藝術館,上海
對畫——吳靜一、倪蓓蓓、李小光作品展,諸子藝術館,南京
2012第八屆江蘇省油畫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微體驗——2012青年藝術家邀請展,深圳美術館,深圳
情畫江蘇——百名畫家畫江蘇,江蘇美術館—鳳凰美術館,南京、無錫
升起的地平線---當代藝術巡迴展,德基廣場,南京
閎約深美---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師生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北京、南京
神彩映象——江蘇中青年油畫提名展,J6創意園,南京
古岸藝術中心秋季沙龍展,古岸藝術中心,南京
此岸彼岸藝術展,南京圖書館,南京
2011第一屆GOODATR購得藝術節,南京圖書館,南京
江蘇省小幅風景畫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2010百家金陵油畫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2009江蘇省建國60周年油畫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2008百家金陵油畫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江蘇改革開放30周年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2007第六屆江蘇省油畫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2004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5周年江蘇美術作品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2003江蘇省油畫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2002第二屆江蘇油畫大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1999江蘇大學生藝術節,江蘇美術館,南京
迎接新世紀江蘇油畫大展,江蘇美術館,南京
全國大學生藝術節,北京
獲獎及收藏
2013江蘇省高校教師作品展,優秀獎
2012“第八屆江蘇省油畫展”,優秀獎
2009“江蘇省建國60周年油畫展”,優秀作品獎
2009南京藝術學院畢業作品展,學院獎
1999“江蘇大學生藝術節”,金獎
1999“迎接新世紀江蘇油畫大展”,銅獎
1999“全國大學生藝術節”,三等獎
2010作品被江蘇省文化基金會收藏
藝術評價
轉譯的現實20世紀70年代以來,文化研究中出現了圖像的轉向,有關視覺文化的探討也隨即展開,在藝術創作領域,一部分藝術作品也出現圖像化傾向,尤其是在一些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中,這種情況就更為多見。“圖像時代”的到來,使得當代的藝術家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合法地位和藝術表達中的個體語言,他們有意排斥“機器複製時代”下的千篇一律,結合自身的生命體驗和新的文化語境,詮釋著當代文化,展現新的歷史階段藝術家的趣味指向和對社會的思考。
一個時代,一種技術,就可能出現一些技術性的產物,而這樣就會有依附於技術性產物的各種新的客觀存在(圖像)。原本藝術家對於風景、人物、場景的描繪僅僅是對於生活的某個層面的記錄,而隨著我們的社會進入了一個影像化和圖像化的時代,新的圖像不斷大量湧現,這不僅改變了人們觀看事物的視角,在創作方面,也激發了當代藝術家藝術創作的思維,拓展了創作的空間。藝術家們根據自身的人生經歷和生命體驗,利用各種來自於生活中的圖像創作出轉譯的圖像世界。
吳靜一的作品應該屬於一種異質化的圖像。所謂“異質化”的圖像更接近於一種“異質化”的符號,因為在藝術作品中,藝術家將現實的生活中的圖像及各種公共圖像抽離出來作為作品中的圖像符號,對這些圖像進行“陌生化”的處理,或者改變其原本的造型和色彩,或者將其脫離原先的文化語境,將其存在空間進行錯位。這些圖像由於脫離了原初存在的上下文語境,可能其意義就發生了改變。有些學者認為這種變異的圖像不可以被牽強的賦予某些社會學的意義。而另一方面,也有學者認為,這些異質化的圖像的意義就在於當下。它是當下的藝術表現的一種樣態。我覺得,“圖像”從最初作為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部分視覺內容,到某種歷史證據,隨著時間的推移,圖像自身的意義發生了很多改變。因為圖像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不同時期、不同歷史階段被所在社會中的人們賦予了特定的意義,圖像中每一個表情、場景、甚至色彩都在與社會成員的互動過程中顯示意義。所以說藝術家對於圖像的運用並不是處於隨意和無意識,而是根據自身建構的邏輯和視角,用自己喜好和擅長的一種藝術表達方式展現出來。
多年的學院背景和教學實踐使得吳靜一的作品具有紮實的造型功底,但與其他那些學院青年教師不同的是,他並沒有將自己的創作局限在所謂“學院派”的主題和技法中,而是利用嫻熟的技巧開闢了一條傾向於寫實主義風格、具有強烈觀念性語言的圖像話語世界。觀其近期的作品,題材上,他超越了傳統的各種客觀存在的景物組合,一方面他不進行宏大敘事般的主題創作,另一方面他更是直接摒棄了對人自身的描繪,而是精心挑選了假山石、貓、鳥等具有強烈符號化傾向的物象作為描繪對象。在色彩和構圖上,他擺脫了自然光下“印象派”般的斑斕色彩,而是根據所要表現的主題,主觀地為畫面設定基調,營造氛圍,呈現出一種舞台般戲劇化的視覺效果,讓人印象深刻。
從《石頭記——好夢晝初長》、《石頭記——借得山川秀》,再到《石頭記——落花滿地鳥驚飛》,吳靜一用作品反映了他對現實的種種關懷。第一,對環境的關注與思考。假山,作為一種庭院陳設,其本來意義是通過這些小塊的天然石組合來滿足人們對回歸大自然的假想要求,而在吳靜一的畫面中,孤立的假山石與動物,共同塑造出一種神秘的氣息,似乎在向觀者展示一種對未來環境某種可能性的寓言性呈現,從而引發當代人對環境問題的思考;第二,對技術性觀視的反思。我們從他的作品中都能發現一些馬賽克的圖案,這些程式化的格子特別像當下數碼圖片記憶格式出現問題時發生的圖像,我想,畫家在這裡的刻意處理正是向人們強調,在技術性成像和觀視下一代人,正在面臨著對於數碼圖像、虛擬圖像的依賴性,批判當代人對於數碼成像的過分依賴;第三,對當代青年自身精神狀態的一種視覺化呈現。細心的人都會發現,吳靜一作品中的動物都是擬人化的表現。為什麼不選擇人而是選擇動物來表現,是因為有些時候某些動物自身的特性就自然而然的強調了畫家所要表達的當代人的某種精神狀態,畫面中著小丑裝卻又莊重的貓,不同時空錯位飛翔的鳥,精緻華貴的歐式家具,這些看似不相干的東西被有機的統一在畫面中,用一種非邏輯的畫面組合來表達當代人的某些精神狀態。在我看來,這些符號化的塑造出來的物象,不再具有現實世界的真實意味,而是畫家試圖以一種超於現實的視覺整合來表達一種轉譯的現實,從而影射客觀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吳靜一的作品我們看到了,當代一部份優秀青年藝術家藝術創作新的角度和方向,即對自身創作的新圖像的組合與運用。使用新圖像的原因在於,一方面藝術家們從表達個人的特殊感受出發,新的圖像既積澱了新的生活經驗與藝術觀念,體現著新的文化價值與審美趨向;另一方面,在架上藝術作品的創新中,新圖像的運用使得繪畫的發展尋找到了全新的空間。但是正如我們在吳靜一的作品看到的那樣,這些新圖像是區別於85思潮以來較早一批藝術家對於歷史圖像的挪用和重組。因為不同時期出現的圖像是不同的,不同環境所能接觸到的圖像也是不同的。所以新圖像是中國當代藝術家結合個體生存經驗甚至喜好的一種選擇。從某種角度上說,這些圖像記錄和代表了一代人的成長思考和記憶。
藝術創作總是與生活、時代的變化息息相關。當下藝術的創作史,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一部藝術再現的社會變遷史。吳靜一用他嫻熟的技法和豐富的想像,用轉譯的、藝術化的圖像世界反映當代社會現實生活的一面,並通過藝術的形式讓人們反思當下生活的種種現實,使我們從作品中獲得生活的感悟。
物語的對話
當代藝術家吳靜一擅長以石頭堆積的山色作為基本的語言構建作品,與那些無奇不有的動物或人物構成種種故事,來訴說著物語的世界。那些看似虛擬的藝術語境,往往是藝術家情感和思想的隱喻,代表著他對生命、理想以及現實的細微表達。[6]
吳靜一是一位個性內斂、表里如一的藝術家,既有凝重的沉默,亦有會心的天真一笑,給人以輕易不表達觀點的認識,但一旦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看法時卻有著開放的一面,他的這種性格,同樣在作品裡彰顯無遺。
他的作品色彩豐富卻又不失厚重,肌理細膩而又不失大氣,技法純熟而又不乏活躍,為其輕鬆自如的表達內心的思想與釋放個體的情感奠基了深厚的技術基礎。
吳靜一生於南京,對於這座具有特殊文化的石頭之城具有著濃厚的情感,他的作品均以《石頭記》為線索構成系統,我們或許無法想像他作品中那些奇特怪異造型千般變化的石頭山,是否來源於著名的瞻園,亦或是閱江樓中的石頭,乃至於來自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石頭歌。但是我們不可否認這樣的系列名稱,為我們洞悉藝術家或者給作品本身的傳播帶來了極強的閱讀效應。
吳靜一的這些作品跨度時間較長,從其風格的形成來看,他恰恰是跨越了時間的壁壘,而構成了相似而又不似的石頭勾勒的藝術語境,意圖似乎是為了提升作品的藝術意境,那些意境所具有的特點呈現著詩意的、魔幻的感覺,而站在其作品下,細細品味,又不失深度思考。
在作品具有了較強的視覺欣賞性的同時,吳靜一擅長講故事,倘若說石頭、月亮是其作品的輔線,那么漂亮的貓王或貓後、雙峙的白鹿、雄壯的蒼鷹、高傲的孔雀、飄逸的仙鶴、健碩的駿馬之間在充滿詩意夢幻的空間裡,與小個的鳥兒在其作品裡形成對比,其所具有的表情、動作、肢體,乃至眼神,都源於對現實動物本身的提煉,又超越現實構建,似乎意在表達動物之間的對話,如同源氏物語給我們帶來的思考與超現實的感受。是藝術家為我們打開的並不但是石頭的自我訴說,其符號的意義也就不語而至,在這樣的勾勒下,顯示了吳靜一駕馭畫面為其思想服務的能力,其符號的背後蘊含著藝術家對現實的隱喻。
諸如作品《落花滿地鳥驚飛》表達是貓王與小鳥之間的關係,意欲表達現實中強者和弱者的關係,似乎又不是這樣的表達,因為其畫面呈現的並非是強弱,反而是和諧。而作品《深夜驚寒雀》則微妙的表達了另一意圖貓未動鳥自驚,即使在茫茫深夜。另一作品《玲瓏鏡》出現的是強壯的狗與鳥兒的關係,讓我們想到現實中貓與狗對待鳥類是非同一般的,現實是前者對鳥類是“惡”,後者是“善”。也就看出藝術家意圖表達相反的關係,狗所表現的行為恰是撲捉。
與之不同,作品《輕煙迷曲徑》描述的是威嚴又充滿傲氣的孔雀在紙船上的高傲姿態,以渡水,卻無明顯的方向,與那隻輕盈的小鳥放飛的翅膀形成反差,以隱喻現實中弱者亦可以通過努力掌握方向,雖然有時候並不那么簡單。而《柔托一縷香》則表達了孔雀與小鳥之間的寂靜,互不干涉,各自沉寂在詩意的環境裡,旨在反映藝術家對於和諧的認知。更為有意思的是作品《仙境別紅塵》里那隻小鳥可以挑逗威嚴的貓後,而貓後的表情是那樣的自然毫無惡意,意欲表達的是現實中人的關係不應以強弱法則來作為競爭,這種透過物語之間的對話則恰恰代表了吳靜一善良的內心和對和諧世界的嚮往。作品《月殿》以健碩的駿馬表達與鳥之間的溫順關係,在於馬所具有的善意,雖然駿馬亦有強烈性格的一面,但是馴服之後的溫順依然存在,意圖表達文化改變性格。在山色方面作品《蓬萊》有所不同,他以鮮艷的紅與白色互相介入,但下端向上逐漸淡化,母鹿吻噓著小鹿,表達了生命的修養雖然可以弱化強大生命的欲望,但是愛卻是永恆的主題。
與上呼應,唯一不同,人物也有出現在吳靜一的《石頭記》系列裡。諸如作品《夜騎》、《追》、《源》則表達了人與馬、鹿、鳥之間形成的和諧關係,撫心的女人騎在駿馬之上,而駿馬躍在石頭之上,鳥兒在馬蹄之下,是那樣的靜寧和諧,這是《夜騎》的表達。向著理想飛升的女人張開雙手做如鳥兒般的飛行狀,與那隻意圖同樣飛升的貓王所形成的關係在於理想之間的差距同樣存在,但是倘若我們都懷著一樣的理想,現實中的人與動物、自然的關係同樣呈現和諧,這是《追》的表達。一手撫摸頭髮一手輕握鞋子坐在鹿的背上,而鹿卻低頭吸吮著湖水,人與動物之間自由的呼吸,也就不然而喻,這是《源》。
作為觀者,評論吳靜一的作品,我調動著所有的思考,與那些作品一起呼吸,感覺到是對理想和現實同樣的感悟乃至追求,也就更加尊重吳靜一的作品帶給我無限的思考,基於上述的文字,我想給予吳靜一,這樣一個評價,他是具有獨立思考和現實理想追求的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新銳藝術家。
Vastspace(獨立策展人、出版人、原美國藝術聯盟專職評論員、現為FFA當代藝術中心聯合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