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32年考入萊陽縣立中學。1933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2月,組建中共萊陽縣委並任縣委書記。1938年秋,赴延安學習,途經太行山區,被留在太行山區黨委黨校任組織科副科長、區黨委對敵鬥爭研究會秘書。後隨部隊進軍東北,任中共營口市委副書記。 1948年冬,任中共江西省吉安地委組織部長。新中國建立後,歷任長江水利委員會人事處長,國家水利部人事司副司長、勞動工資司司長,廣西水利廳副廳長、教育廳副廳長兼廣西教師進修學院院長、廣西教育學院副院長兼廣西教育學會副會長等職。1982年8月17日病逝。
生平經歷
1925年,吳青光在孫受村國小讀書。1930年考入夏格莊縣立第六高級國小。1932年,考入萊陽縣立中學。1933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天,當選為學生“自治會”主席。1934年春,他又到即墨信誼中學讀書,同耿益等在學校發展了李世昌、朱洪志、李正奕等數名黨員,建立了黨小組,青光任組長。1935年4月,吳青光到青島與化名為“小劉”的上級黨組織領導同志接頭,匯報了信誼中學黨的工作情況,“小劉”向他談了國內外形勢,特彆強調了抗日救國問題,並發給他由宋慶齡簽過名的《中國人民對日作戰基本綱領》。青光回學校後,曾發動同學簽名,並以此進行革命活動,開展黨的工作。1936年8月,青光在黃埠村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團結進步人士,宣傳國內外形勢,組織黨員學習《紅星》(從法國寄)、《生活雜誌》和《婦女》(鄒韜奮主辦)等進步刊物。為了開展黨的工作,1937年2月,他到萊陽朱翠國小教書;3月又到招遠道頭國小教書;6月到棲霞寨里國小教書,並與萊陽東北部、招遠南部,棲霞北部黨的組織取得了聯繫,為組織抗日救亡運動起了很大的作用。“七·七”事變後,青光回到家鄉,在孫受、我樂、花嶺等村組織發展“民先”,擴大黨的組織,開展鋤奸、抗日宣傳活動。1937年11月初,隨李林找到了當時省委書記黎玉,匯報了工作,接受了任務,回到了萊陽。1938年1月,膠東特委派石匠俞(於可范)到萊陽檢查工作,並幫助成立了中共萊陽縣委員會,青光任書記。此時,在外地的黨員也先後回來,青光為在本地失掉聯繫的黨員恢復了關係,於是,建立起抗日核心。同月,在孫受國小召開全縣民先代表會議,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萊陽縣隊部,青光被選為大隊長。秋,青光去延安學習,途經太行山區時,被留太行區黨委黨校任組織科長,後任區黨委對敵鬥爭研究會秘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隨部隊進軍東北,任營口市委書記。1948年冬,任江西省吉安地委組織部長。
全國解放後,任長江水利委員會人事處處長。1954年,調水利部任人事司副司長、勞動工資司司長。1961年後調任廣西教育廳副廳長兼教師進修學院院長。“文化大革命”在受極左路線的迫害,下放到全州,負責全縣養豬工作。他親自在生產隊蹲點,研究科學養豬,建立了合理的獎酬辦法,有力的推動了全縣養豬事業的發展。1977年在桂林地區農業辦公室任主任,不顧年老體弱,親自帶人去當大森林進行考查,為開發利用當地森林資源掌握了第一手材料。1979年任廣西教育學院副院長,他看到教育戰線被江青反革命集團破壞的慘狀覺得身上的擔子沉重,就親自抓師資培訓、教學改革、教學參考資料的編寫。在全國發行的廣西教育學院編寫的《國小教學參考資料》就是他親自領導編寫的。又主持編印了《以作文為中心,搞好語文教學》的教學參考書。1982年《教育研究》第十二期發表了他《以作文為中心組織語文教學的研究》論文。同年8月17日病逝。
重點事件
萊陽武裝起義
1937年“七七”事變後,萊陽縣在外地的共產黨員宮維楨、梁輯卿、劉坦等陸續回到萊陽,與在家鄉堅持鬥爭的共產黨員吳青光等聯合起來,在萊陽縣的南部、東南部和西部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10月,膠東特委派俞克范以特派員身份到萊陽,向部分黨員傳達了特委指示:發動民眾組織武裝起義。12月,吳青光在泰安與山東省委接上關係,並向省委書記黎玉匯報了工作。之後,吳青光由山東省委駐地返回萊陽,在孫受重新組建了中共萊陽縣委,吳青光任書記。同時建立了“民先”萊陽縣隊部,梁輯卿任大隊長。全縣抗日救亡活動蓬勃發展。
親抓教育改革、編寫教學資料
1979年任廣西教育學院副院長,他看到教育戰線被江青反革命集團破壞的慘狀覺得身上的擔子沉重,就親自抓師資培訓、教學改革、教學參考資料的編寫。在全國發行的廣西教育學院編寫的《國小教學參考資料》就是他親自領導編寫的。又主持編印了《以作文為中心,搞好語文教學》的教學參考書。1982年《教育研究》第十二期發表了他《以作文為中心組織語文教學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