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吳運鐸》是由中國殘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大連殘聯、北京中視遠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的一部主旋律劇情片。由安瀾執導,沈泰、於曉光、王曉晨等人主演。 影片講述了抗戰時期,兵工專家吳運鐸和勇敢智慧的兵工人員為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故事。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吳運鐸只有國小五年級的文化,卻成為了中國人民兵工業的開拓者和新中國的第一代工人作家。中國人民兵工業發展時間晚、發展環境差,同時又被抗日戰爭緊逼腳步,吳運鐸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開始著手發展中國軍隊自己的後方兵工力量。從造子彈到造大炮,從對敵人武器的簡單模仿到自主開發適合本地作戰的新武器,中國的兵工廠對這一切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只能靠最原始也最可靠的拆卸分析和實地檢驗來完成。憑著對革命勝利的渴望和戰士們少流一滴血的信念,國小文化的吳運鐸變成了兵工方面的專家。火炮這個兇猛的名詞永遠都伴隨著恐怖和鮮血,吳運鐸在試驗中總是命懸一線,三次重大受傷使他的身體殘缺不全,然而他還是秉著自己的信念不斷嘗試和實驗。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於曉光吳運鐸
王曉晨辛束
墨陽秦克周
沈泰王思翰
王藝禪陸平
曹璐小順子
蔡亦明日軍少佐
師小紅如光和尚
魏黎明日軍大佐
紀姿含小豆子
趙君羅師長
牛言勝程所長

職員表

出品人張世明;張國清;尚德學
監製尹家緒;劉茹
導演安瀾
副導演(助理)李洽、孟曼、戴東濱
編劇楊俊彥
攝影汪洋
配樂李戈
剪輯李停戰
美術設計張永平
錄音楊月冬
場記蘇子童

(以上內容來源 )

角色介紹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吳運鐸 演員於曉光
只有國小五年級的文化,在惡劣的條件下開始著手發展中國軍隊自己的後方兵工力量,憑著對革命勝利的渴望和戰士們少流一滴血的信念,成為了中國人民兵工業的開拓者和新中國的第一代工人作家。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辛束 演員王曉晨
辛束是從城市來的大學生,因為救國的熱情而來到了吳運鐸所在的兵工廠,她善良、美麗、充滿理想和知識,她與吳運鐸之間超乎友誼和戀情的精神認同,對於吳運鐸而言是一種升華。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秦克周 演員墨陽
吳運鐸的生死之交,在試驗中總是命懸一線,然而他還是秉承著自己的信念不斷嘗試和實驗。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王思瀚 演員沈泰
上海大學生,善良勇敢卻愛嫉妒、小心眼的兵工廠士兵,處處與吳運鐸較勁並視其為“情敵”,越是想表現自己就越是醜態百出,最終在戰爭的洗禮中他逐漸成長並為革命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陸平 演員王藝禪
是中國式賢妻良母的典型代表,具有偉大的革命精神,毫無保留的支持著丈夫吳運鐸的工作,在家裡作好一切後勤保障,是一個既有革命意識,又有奉獻精神的女人。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吳運鐸[2011年安瀾執導電影]
小順子 演員曹璐
小順子是一名默默奉獻在人民兵器工業戰線上的英雄,他為了保護吳運鐸、為了祖國的強盛,最終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以上內容來源 )

幕後花絮

影片拍攝時,一位80多歲的老奶在40多歲女兒的陪伴下從江西省九江市趕到攝製組入住的賓館關注影片拍攝,還親自煮了蓮子銀耳湯送給吳運鐸的扮演者於曉光。

影片拍攝時,一位從北京來的旅遊公司的青年女翻譯代表父輩們在拍攝現場獻給了於曉光一大束鮮花,以表達他們對《吳運鐸》的支持。

王藝禪為更好地把握角色,自己設計了劇情,光著腳在泥濘的山路上一遍遍奔跑。

為演好一個畫面,衣著單薄的墨陽被於曉光多次踢進冰冷骯髒的池塘里。

於曉光為演好角色,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並在拍攝中堅持不用替身。

魏黎明是唯一一個在片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江西人,也是唯一的一名業餘演員。

影片在江西拍攝時,民眾演員都是當地的村民,其中大多還是來村里走親戚恰巧碰上影片拍攝的。

墨陽被導演安瀾欽點飾演秦克周這一角色。

1.

影片拍攝時,一位80多歲的老奶在40多歲女兒的陪伴下從江西省九江市趕到攝製組入住的賓館關注影片拍攝,還親自煮了蓮子銀耳湯送給吳運鐸的扮演者於曉光。

2.

影片拍攝時,一位從北京來的旅遊公司的青年女翻譯代表父輩們在拍攝現場獻給了於曉光一大束鮮花,以表達他們對《吳運鐸》的支持。

3.

王藝禪為更好地把握角色,自己設計了劇情,光著腳在泥濘的山路上一遍遍奔跑。

4.

為演好一個畫面,衣著單薄的墨陽被於曉光多次踢進冰冷骯髒的池塘里。

5.

於曉光為演好角色,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並在拍攝中堅持不用替身。

6.

魏黎明是唯一一個在片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江西人,也是唯一的一名業餘演員。

7.

影片在江西拍攝時,民眾演員都是當地的村民,其中大多還是來村里走親戚恰巧碰上影片拍攝的。

8.

墨陽被導演安瀾欽點飾演秦克周這一角色。

獲獎記錄

時間獎方獎項獲獎者結果
2012年10月中宣部第12屆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吳運鐸》獲獎
2011年12月包頭市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吳運鐸》獲獎
2012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吳運鐸》獲獎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吳運鐸是“雙百人物”中的優秀共產黨員、全國特等勞動模範,是中國兵工事業的開拓者和包頭市裝備製造業的奠基人,影片正是為了紀念吳運鐸和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人民兵器工業誕生80周年而創作的,旨在以電影藝術方式樹立可感、可學的榜樣,用吳運鐸精神加強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建設,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迎合創先爭優的主旋律。 導演安瀾在接到中視遠圖的電話後開始準備拍攝影片,他以“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為原則,在編劇的框架下,以現代人的視角確定人物關係,編織情節、細節。

拍攝過程

影片主線依照歷史史實拍攝,此外另設兩條副線。在整個故事結構上,照主題、情感與人物塑造的需要採取“大閃回”的結構,從吳運鐸第三次負傷昏迷中對往事的回憶入手。導演安瀾要求美術、化妝、道具、服裝造型部門營造年代氛圍、地域特色,力求再現真實,要求攝影、燈光營造畫面藍灰色調,凝重歷史感。

製作發行

影片宣傳

影片拍攝期間,青山區委宣傳部通過網路開展了面向全中國的有獎征名活動並在官方微博上開設“吳運鐸”、“同心同德”等欄目,電影放映期間,由宣傳部成立3個電影放映組,將電影在內蒙古10多個盟市進行放映,後又在青山區召開了《吳運鐸》與創先爭優研討會。

影片評價

《吳運鐸》以電影藝術的方式迎合了“創先爭優”注重推樹先進典型的主旋律,以制度建設的方式激發了“創先爭優”實現保持常態、長效的內動力,以理論研討的方式開拓了“創先爭優”引導塑造價值取向的新思路。 (新浪娛樂評)在充分塑造吳運鐸獨特、鮮明個性的同時,也重點展示了兵工戰線英模們的生命價值、獻身精神和不朽的人格魅力。 (內蒙古日報評)

《吳運鐸》採取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手法,在真實與虛構的結合上做得恰到好處。影片在對吳運鐸的個性塑造上力求與當代青年觀眾實現更為廣泛的心靈溝通,所以除了對他性格中最主要的勇敢無畏、不怕犧牲作濃墨重彩的表現外,還著重寫了他的信仰與人格魅力。影片突出了保爾·柯察金這位身殘志堅的蘇維埃英雄對吳運鐸成長的影響,以至於他從昏迷中醒來得知影院在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堅持要去看他心中的保爾。此外,影片用很多細節來表現他內心的善良與情感的豐富,寫他多樣的愛好與才能。這些深具真實感的細節,把觀眾自然而然地引向吳運鐸堅韌不拔、無私無畏的精神世界。《吳運鐸》值得稱讚的還有它內蘊的對戰爭與武器的認識與理解。這部影片就其內容而言,迴避不了戰爭與武器。毋庸諱言,吳運鐸在影片中是武器製造者,武器是用來殺人的,但吳運鐸製造武器是為了制止殺人,他是在捍衛人類生存的權利,是在救人。影片通過表現吳運鐸目睹敵人殺害小豆子、如光和尚、小順子、辛束的經過,為他執著於研製武器抵抗殺人者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也為觀眾對武器製造有了一個更為辯證的認識。 (人民日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