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吳蘊瑞(1892—1976),字麟若,江蘇江陰人。1924年東南大學體育系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先後在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體育系學習。獲芝加哥大學醫學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1927年畢業後赴英、法、德三國考察,當年10月回國。先後任中央大學體育教授兼系主任、東北大學體育科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授。1932年被聘為第一次全國體育工作會議的籌備委員,參與起草國民政府的體育法規,擔任了教育部體育指導委員會常委,參與體育的重大決策。1933年再次應聘為國立中央大學體育系主任。1949年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吳蘊瑞仍任南京大學體育系主任。
吳蘊瑞長期從事體育理論教學與研究工作。在這一過程中他不是死板地將在美留學時所接受的實用主義體育思想硬搬到中國,而是結合中國的國情,用科學和哲學的態度,探求體育的原理與原則,解決體育與運動、體育與軍事訓練,體育政策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例如為了提倡和宣傳體育的科學化,1928年他在中央大學體育系首次開設了《運動學》課程,1930年還通過商務印書館出版此書。1933年吳蘊瑞與袁郭禮合著出版《體育原理》,論述了體育目的、體育與人、體育與教育等關係,其中包括理論與實踐、體育與軍事訓練、近代體育與中國國情問題,進一步倡導體育的科學性,宣傳歐美實用主義體育思想。
吳蘊瑞雖然提倡實用主義體育,但對20世紀30年代初體育界一些學者藉助功利主義擬定體育目標,片面地理解體育的“實用”,用勞動代替體育,把體育與軍國民教育劃等號等觀點提出質疑、駁斥。吳蘊瑞認為,對體育存在“實用”的片面的理解,是狹義的功利主義導致的,“蓋不顧功利主義,體育恐蹈空泛無捉摸之弊”,但顧功利主義,決不是非淺狹窄的功利主義,而是廣闊遠大的功利主義 。
吳蘊瑞這種以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觀點研究體育、發展體育的思想,雖然是受歐美實用主義體育思想的影響而萌發產生的,但也不完全是歐美實用主義體育思想的翻版,在不少方面已擺脫了歐美實用主義體育的局限,有他自已新的思想與觀點。例如,1936年正值國家處於內憂外患,生死存亡之際,一些社會人士搞不清軍訓與體育的關係,以為有軍訓可以放棄體育,於是提出軍事訓練可以包括體育,專重軍訓不需要體育等觀點。面對這些錯誤的觀點,吳蘊瑞恐怕體育會被誤入歧途,就通過《體育季刊》等雜誌發表文章,提醒人們正確認識體育與軍訓的關係,呼籲軍事教育與體育界應相互協調,共同重視體育。吳蘊瑞認為,體育是軍事教育的基礎,軍事教育雖然內容很多,概括起來不外乎精神、體格和技術三方面訓練。體育對於精神、體格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訓練有獨特的功效,這是軍事訓練所不能取代的。因此體育與軍事活動應該相互協調、相互合作,軍事訓練不能取代體育,同樣體育也不能代替軍事訓練,體育僅僅是軍事教育的基礎,體育訓練有助於軍事技能的提高和發展,軍事教育離不開體育。
個人作品
吳蘊瑞先生著作甚豐,1930年3月就編著了中國第一部運動生物力學著作《運動學》,1935年至1936年(民國24至25年),主編了《中國小體育教授細目》共24冊,使中國小體育教學有了統一教材。主要著作還有:
《人體機動學》
《體育教學法》
《體育原理》(與袁敦禮合著)
《田徑運動》
《體育建築與設備》
《青少年體育鍛鍊》等。
個人其它信息
書畫大家
吳蘊瑞(麟若)學識淵博,不僅是一位體育家,也是一位書畫家,為書畫界所推重。徐悲鴻在《吳麟若畫展》一文中曾評說:“江陰吳蘊瑞先生麟若,以名體育學家而酷嗜藝術,而愛畫尤入骨髓。四十以後,始試學畫,竹師造化,以竹為師,所詣清逸,卓然獨到。漸漸擴大領域,寫花卉鳥獸,其中尤以梅花芙蓉家鴨水牛為有精詣。”
吳蘊瑞與徐悲鴻
在南京大學執教期間,身為體育系主任的吳蘊瑞與身為藝術系主任的徐悲鴻,多有往來,在徐悲鴻的影響下,吳蘊瑞也開始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兩人因此產生了深厚的友誼。據廖靜文(徐悲鴻夫人)回憶,在徐悲鴻身患重病的時候,經濟在所困頓,當吳蘊瑞得知訊息後,伸出了援助之手,經常給徐悲鴻送些可口的食品來,兩人的友誼之情在廖靜文的回憶中,顯得親切而感人。
家庭情況
吳麟若夫人吳青霞是中國著名畫家,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一級美術師。 兒子吳承硯與兒媳單淑子均為畫家,且均畢業於大陸時代之中央大學藝術學系。
評價
吳蘊瑞長期擔任中國現代體育教育的發祥地南京大學(中央大學)體育系主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第一所體育高等學校上海體育學院(華東體育學院)的創始人。任教期間他親自參加教學,開設了《運動學》講座,以精勤奮勵,治學嚴謹,學術淵博而聞名,強調體育科學化,在教學過程中開僻了我國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領域。吳蘊瑞是中國現代體育教育事業的開拓者,數十年中培養了眾多體育界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