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明朝江國公]

吳良[明朝江國公]

吳良(1323-1381年),初名國興,後賜名良,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人,海國公吳禎之兄,明初名將。 早年隨朱元璋起兵,為帳前先鋒,累遷指揮使,鎮守江陰十年,抵禦張士誠的進攻,成為朱元璋政權的東南屏障,使其無東顧之憂。洪武三年(1370年),任都督同知,封江陰侯。洪武五年(1372年),輔佐征南將軍鄧愈征討廣西蠻族,平定粵西地區。 洪武十四年(1381年),病逝於青州,追贈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中軍都督、江國公,賜謚“襄烈”。1382年(洪武十五年)二月,賜葬鐘山之陰。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吳良生性雄偉剛直,與弟弟吳禎以勇略聞名。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吳良投奔朱元璋,擔任帳前先鋒,又能潛水進行偵探。

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秋,吳良隨朱元璋奪取滁州。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春,隨朱元璋攻占和州(今安徽和縣)。六月,從渡長江,攻占採石(位於安徽馬鞍山市西南)、姑孰、太平(今安徽當塗)、溧水、溧陽。

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隨朱元璋攻占集慶(今江蘇南京),累立戰功,又隨徐達攻克鎮江、常州,守衛丹陽。

鎮守江陰

1357年(至正十七年),吳良奪取秦望山,攻克江陰。朱元璋便任命吳良為指揮使,讓他鎮守江陰。

當時,江陰地處要衝,背靠長江,扼守南北咽喉。吳王張士誠占據吳地,橫跨淮東、浙西,兵強糧足,數次犒賞將士,欲要奪取江陰。朱元璋指示吳良道:“江陰是我東南屏障,你要對士兵嚴加約束,不要收留在逃人員,不要貪圖小利,不要和地方勢力爭鬥,只要讓境內人民安居樂業就行了。”吳良謹守命令,並修築防禦設施,後因功進封樞密院判官。

1359年(至正十九年),東吳軍(張士誠的軍隊,朱元璋稱西吳)大舉進犯江陰,戰船橫布大江。大將蘇同僉駐軍君山,指揮作戰。吳良派弟弟吳禎出北門迎戰,又暗中命元帥王子明自南門出擊,兩軍夾擊,大敗東吳軍。

不久,東吳軍又進犯常州。吳良派兵由小路出擊,在無錫殲滅東吳援軍。當時,朱元璋親率大軍與陳友諒交戰,國都金陵兵力空虛。張士誠卻不敢北上進攻,就是因為有吳良鎮守在江陰。

累功封侯

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徐達、常遇春奪取淮東,攻克泰州。張士誠再次出兵馬馱沙,侵占鎮江,並派數百艘戰艦沿江而上。吳良在江陰嚴陣以待。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親自率軍救援,大敗張士誠,一直追擊到浮子門。這時,吳良也出兵夾擊,俘敵二千。

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加封吳良被為昭勇大將軍、蘇州衛指揮使,改鎮蘇州。吳良在蘇州,修繕武器裝備,加強軍民團結,進封都督僉事,又改鎮全州。

1370(明洪武三年),吳良升任都督同知,封江陰侯,食祿二千五百石,獲賜鐵券。

征討蠻族

1371年(洪武四年),吳良奉命征討靖州(在今湖南)、綏寧(在今湖南)諸蠻族。1372年(洪武五年),廣西蠻族叛亂,吳良又作為征南將軍鄧愈的副將,與平章李伯升出兵靖州,征討叛亂。

吳良征戰數月,將左江、右江、五溪地區的叛亂全部平定,又趕赴銅鼓、五開,收復潭溪、太平,並在銅關鐵寨殲滅清洞、崖山叛軍。諸蠻族盡皆恐懼,紛紛歸附朝廷,粵西地區得以平定。

病逝青州

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將青州封賜給齊王朱榑,又因吳良是齊王的岳父,便派他到青州督建王府。

1381年(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吳良在青州病逝,時年五十八歲,朱元璋輟朝三日,追贈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中軍都督、江國公,賜謚襄烈。 1382年(洪武十五年)二月,賜葬鐘山之陰。

歷史評價

朱元璋:吳良,今之吳起也!

吳伯宗:古今豪傑之士,際風雲之會,攀龍附鳳,竭忠勤、樹勛烈以名世者多矣。未有如公兄弟,同遇聖朝,同立大勛,同膺髙爵,輝映赫奕若斯之盛者也。

張廷玉:吳良守江陰,耿炳文守長興,而吳人不得肆其志。締造之基,其力為多。

軼事典故

吳良崇尚節儉,對名聲、女色、錢財、權利都不看重。他鎮守江陰十年,經常睡在城樓之上,枕著刀戈過夜,以戰時狀態訓練部隊。而在空閒時,吳良則經常宴請儒生講授經史,興建學校,又派兵屯田,減少賦稅,使得百姓得以安寧。朱元璋稱讚道:“吳良保障一方,使我沒有東顧之憂,功勞很大,車馬珠玉都不足以獎賞他的勳勞。”便命學士宋濂寫詩褒揚。

家庭成員

父親:吳似龍,贈榮祿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柱國,追封渤海侯。

母親:葉氏,追封渤海侯夫人。

弟:吳楨,封靖海侯,追封海國公。

妻子:髙氏,封江陰侯夫人。

長子:吳高,曾任神策衛試指揮使,襲爵江陰侯,後被廢為庶人。

次子:吳壽安。

女兒:吳氏,嫁齊王朱榑,封齊王妃。

墓葬紀念

吳良墓 吳良墓

吳良墓位於江蘇南京市鐘山北麓,在今南京電影機械廠內,是現存並能確定墓主的五座開國功臣墓之一,神道石刻有龜趺一、石羊、石虎、武士各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