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庸

"吳紹庸早年隨名畫家善少飛學習西畫

吳紹庸(1904-1958年)出生於遼東,學生時代曾就讀於瀋陽藝術專科學校。1931年“9·18”事變後棄學,抗戰之初輾轉內地,在西安帶妻隨“戰區中國小教師服務團”轉入天水國立第五中學任教。其後流寓天水、蘭州兩地以賣畫為生。
吳紹庸早年隨名畫家善少飛學習西畫,抗戰勝利後學校解散,他留居天水,遂改畫國畫。由於他的寫生素描功底特別好,除畫有傳統的山水花卉翎毛等畫種之外,他擅長創作兼工帶意的古今人物繪畫。
他所畫的歷史題材人物畫有“文王訪賢”、“臥薪嘗膽”、“韓信乞食”、“文姬歸漢”、“竹林七賢”等令人稱道。特別是“十八學士登瀛洲”最為天水人士所偏愛。尤其具有天水鄉土氣息的農家寫生畫、民俗畫更受人們的稱讚。他所創作的農家小院祖孫三代合慶豐收圖,一種合家團圓,雞禽滿園,瓜果滿架,金黃的包穀掛滿樹杈架間,火紅的辣椒吊遍屋後窯前的豐收場面,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當時,吳紹庸是天水畫界面向生活,反映勞苦大眾畫風的行者和實踐者。在天水畫界一掃臨摹舊風,得到了天水青少年的愛好和學習,當時受吳紹庸寫生畫的影響,天水出現了一些很有名氣的畫師。
後來,為了大力提倡發展生產,建設社會主義,再次由吳紹庸和張世祿合作,他們所創作的畫,起到了教育人民和鼓舞人民的作用,並在老一代天水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吳紹庸的寫生畫,生活氣息非常濃,在表現技法上較清新和自由。此畫在空間處理上,真實而濃重,遠影虛淡,更接近真實的自然風景。
他的“漁、樵、耕、讀”四條屏,峰巒層疊,雲氣迷濛,水天相接。漁民粗衣短衫,滿面風霜,形象純樸,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再加上他奔放的筆墨,揮灑縱橫,靜中顯動,反映出他寫生畫的獨特創作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