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原產於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的紅茶]

洞庭吳紅紅茶,屬於紅茶中小葉工夫的分支,原產於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

基本綜述

洞庭吳紅紅茶,屬於紅茶中小葉工夫的分支,原產於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由蘇州市吳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嚴介龍,帶領團隊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通過創新融合於2005年研製出的新品種紅茶。紅茶是指茶樹的新鮮芽葉經萎凋、揉捻(揉切)、發酵、乾燥過程製成的產品。茶葉的發酵是一種酶促氧化過程。

歷史發展

創製年代

傳承古老的碧螺春製作工藝者嚴介龍,2007年,他以碧螺春炒制工藝與現代微發酵紅茶製作工藝相結合,在2013年註冊了“桶木紅毫”紅茶商標,2014年改名“吳紅”紅茶,該茶不同於滇紅、金駿眉等紅茶製作工藝,是具有蘇州地方特色的紅茶新品。也有了蘇州人自己的紅茶。

加工技術

茶葉採摘、運輸和攤放

圖冊 圖冊

鮮葉採摘要求高檔紅茶、特殊造型紅茶採摘標準為單芽、一芽一葉初展;普通紅茶,採摘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和同等嫩度對夾葉。鮮葉質量要求芽葉新鮮完整均齊,無病蟲葉、紫色葉等。鮮葉的運輸採摘下的鮮葉 應以竹簍、竹筐進行運輸,鮮葉不應受到陽光直曬,不應受到擠壓,運輸工具保持清潔,鮮葉不得與運輸有害物質的工具相接觸。

鮮葉攤放

茶葉加工廠的基本條件滿足NY/T5019的要求。再鮮葉生產高峰期間,不能及時加工的鮮葉應適當攤放,攤放場所保持衛生清潔,鮮葉不與地面直接接觸,應使用尼龍、主編篩網進行攤晾,攤晾厚度可根據壞境溫度、濕度、鮮葉數量、質量適當調節,一般15cm~20cm。

鮮葉加工

產品形態

根據需要鮮葉可以加工成工夫紅茶、長條形紅茶、捲曲形紅茶、顆粒形紅茶、工藝造型紅茶。功夫紅茶按照初制(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和精製(篩分、切細、風選、揀剔、補火、拼配、勻堆裝箱)工藝加工而成,外形呈直條形。長條形紅茶按照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的工序加工而成,外形細長,略彎曲。捲曲性形紅茶按照萎凋、揉捻、發酵、理條、做形、乾燥工藝加工而成,外形呈捲曲的螺形,類似於碧螺春茶。顆粒形紅茶按萎凋、揉捻、發酵、鍋炒成型、乾燥的工藝加工,外形緊結、捲曲、重實。工藝造型紅茶根據設計可以製作成菊花形、扇形、龍鬚形等各種特異造型。

萎凋

萎凋目的是為了適當地散發水分,使葉質柔軟,便於揉捻,同時伴隨著水分的散發葉細胞濃縮,酶活性增強,促進內含物質的轉化,為形成紅茶品質特徵創造條件。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例如日光萎凋、室內自然萎凋)和人工萎凋(例如萎凋槽萎凋、萎凋機萎凋)。

日光萎凋

將鮮葉攤放在竹簾(竹墊)上,直接曬在光下,促使鮮葉水分蒸發及葉內成分的轉化,達到萎凋的目的。日光萎凋氣溫在25℃~30℃為宜。日光萎凋鮮葉攤放厚度3cm~5cm,每隔20min~30min翻拌一次,翻拌動作要輕。

在春茶季節,氣溫相對較低,日光萎凋1h~2h左右完成。夏秋季節,氣溫高,日光萎凋適宜在上午10點前,下午2時後進行,萎凋過程中要勤翻,萎凋1h左右即可。鮮葉在日光萎凋後,葉質柔軟,葉面卷皺即為萎凋適度。萎凋結束後,萎凋葉應在陰涼處進行攤涼,再進行揉捻。

室內自然萎凋

選擇空氣流通、寬敞、清潔,安裝有百葉窗的建築物作為萎凋室。萎凋室內設萎凋架。每架放萎凋簾10層~15層,每層間距15cm~20cm。底層離地20cm。攤葉量1kg/m2左右,攤葉要均勻,不要翻動。一般春季18h~12h完成萎凋。

萎凋槽萎凋

萎凋槽由爐灶、風機、槽體、攤葉簾四部分組成,長度一般10m。寬度1.5m。底部有15坡度,萎凋前再攤葉簾上鋪一層尼龍網,以防止芽葉掉落,便於在萎凋結束時收集萎凋葉。萎凋時將鮮葉均勻攤放在攤葉簾上,攤葉厚度15cm~20cm,通風溫度控制在35℃~38℃,溫度先高后低,萎凋時間3h~4h,中間進行3次~5次的翻拌。

雨水葉宜先攤晾再萎凋,或在萎凋槽上先鼓冷風,萎凋過程中增加翻拌次數,適當延長萎凋時間。高級鮮葉如單芽、一芽一葉初展,採用25℃~30℃的溫度萎凋,萎凋時間6h~8h以上,不翻葉。

萎凋適度,葉色轉為暗綠,萎凋葉折梗不斷,略有粘手感覺,手捏成團,鬆開不易彈散。葉片青氣消失,有一定的清香。萎凋葉含水率為60%~64%,減重率嫩葉為30%~40%;老葉為20%~30%。除功夫紅茶、條形紅茶外,其它品類紅茶萎凋以適度偏輕為宜。

揉捻

揉捻是形成紅茶外形的基本程式,揉捻的開始,也是發酵作用的開端。揉捻的目的,一是緊縮外形,便於後續工序製成特定的茶葉形狀;二是破壞葉細胞組織,促進發酵。增加茶湯濃度。揉捻在揉捻機中進行,可選用65型、55型、45型等機揉捻機,投葉量60±5kg,30±5kg,,15±5kg.加壓方式輕-重-輕交替。重萎凋重揉,輕萎凋輕揉。嫩葉輕揉,老葉重揉。單芽、一芽一葉初展可以用手工揉捻,或用35型,25型揉捻機不加壓揉捻。

條形紅茶揉捻

揉捻一般分兩次進行,揉捻時間,春茶每次25min~35min,夏秋茶45min~55min,中間解塊一次。揉捻結束,條索緊結,成條率達80%~90%,細胞破碎達85%以上。

捲曲形、顆粒形、工藝造型紅茶揉捻,揉捻一次,時間10min~20min,適當輕壓。

發酵

發酵是紅茶品質形成的關鍵,主要作用是利用酶和濕熱作用,使多酚類物質發生氧化,並伴隨著其他物質的轉化及想起的轉化,為紅茶色香味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

條形紅茶發酵

使用發酵盒或發酵筐進行發酵,發酵盒是用木材製成,規格長1m~2m,寬0.8m~1m,高0.15m~0.2m;發酵筐為竹絲編制,長0.8m~1.0m,0.6m~0.8m,0.5m~0.6m。發酵再發酵室進行,發酵室相對封閉,直射陽光不能入內,室內置有溫濕度調節設備和發酵架,發酵架形制根據發酵盒或發酵筐的規格設定。

發酵室溫度控制在24℃~28℃,相對濕度應在90%以上。

發酵過程攤葉厚度應根據葉質老嫩、揉捻程度而定。原則是嫩葉宜薄,老葉宜厚;夏秋茶宜薄,春茶宜厚,攤葉厚度一般10cm~12cm。發酵時間的長短葉依葉質老嫩、揉捻程度而定,在最適宜條件下,從揉捻算起,春茶3h~5h,夏秋茶2h~3h。

粗老葉和葉綠素含量異常高的品種,發酵時間可適當延長。夏茶高溫時節,揉捻充分的葉子,在揉捻完畢時,如發酵已完成,可不進發酵室發酵,直接烘乾。

發酵適當的葉子,青氣消失,具有濃度的果香或花香,葉色大部分變紅(春茶帶紅色,夏秋茶紫紅色,嫩葉色澤鮮活、均勻,老葉色略暗,稍見紅里泛青)。

特殊造型紅茶發酵

特殊造型(捲曲形、顆粒性、工藝造型)紅茶發酵分兩段進行,第一階段專門發酵,在發酵室用發酵盒或發酵框發酵,溫度25℃~28℃,濕度保持在95%以上,發酵時間1.0h左右,較正常發酵程度偏輕。第二階段的發酵結合成型工序通過加溫操作逐漸完成。

造型

捲曲形使用碧螺春茶制機械,投葉量0.6kg~1.0kg,做形溫度50℃~60℃,時間約30min。

顆粒性用瓶試炒茶機揉捻葉滾炒至7成乾,溫度由40℃逐漸升高至60℃,時間30min~40min,然後投入雙鍋曲毫炒乾機中,每鍋投葉量約4.0kg~4.5kg;開始溫度60℃左右,逐漸升至80℃,炒手板採用大幅快擺方式,中間間歇吹熱風,散發水汽,當含水量為10%以下時,將兩鍋茶柸合併為一鍋,溫度降至50℃~60℃,採用小幅慢擺法,炒至含水量6%以內、外形呈緊結顆粒狀即可。

菊花形使用名茶理條機理條,使芽葉平直,略呈蘭花瓣形。鍋溫由40℃逐漸升高至70℃,時間30min~40min,至4成~5成乾時,下鍋攤涼。

選大小長短勻齊的芽葉15枝~20枝作為一朵菊花形茶的茶條,理順放齊插入造型竹筒,竹筒全長6cm~7cm,直徑4cm~5cm,正中保留竹節,兩端均可插入茶芽,茶芽插入深度1.0cm~1.5cm,茶芽全部放齊後用紅的絲線綑紮好,將茶芽露出竹筒部分延竹筒邊緣扳至水平位置,取出,將茶芽綑紮部位下端按花瓣形裝分散扳平,若干朵造型茶花分散放置於壓花板上(壓花板為木製或竹製,面積0.5m2),蓋上另一塊同樣大小的壓花板,用重物或用專門工具壓制6s~10s(壓力50kg/m2)。

乾燥

乾燥時紅茶初制最後一道工序,通過乾燥進一步散失水分,固緊條索,固定外形,充分發展茶的香氣、色澤和滋味。

條形紅茶乾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稱“毛火”;第二次稱“足火”。烘乾用自動烘乾機進行作業,毛火110℃~120℃,10min~15min;足火80℃~90℃,15min~20min,兩次乾燥之間攤涼30min~40min。

捲曲形紅茶乾燥一次完成,用烘乾機烘乾,85℃~95℃,20min~30min。

菊花形紅茶乾燥一次完成,用提香機烘乾,85℃~95℃,20min~30min.

提香

目的是提高茶葉的香氣。用提香機,溫度120℃,5min~10min。

包裝、貯藏

茶葉包裝容器可以是袋、罐、盒,製作包裝容器的材料符合SB/TL0035“茶葉銷售包裝通用技術條件”的規定要求,容器內可以是真空或充氮氣、二氧化碳。包裝標籤、標識符合GB7718規定的要求。茶葉由應貯存於乾燥、衛生、無陽光直射的場所,必要時貯藏場所應配置濕度調節設施。

選購技巧

鑑別紅茶,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用高溫把茶葉“燙”一下,茶香就會溢出來,這時候聞一聞,就能感受到兩者的區別了。首先拿出兩個茶杯,分別倒入開水燙一下,讓茶杯升溫並把開水倒掉,接著把兩種茶葉分別放入茶杯中,蓋上蓋子搖晃幾下捂一捂,然後掀開蓋子,只見兩杯茶葉分別散發著不同的氣味:吳紅紅茶香氣足,有一股特別的果香味,這股香味是茶葉的古香;而若有股明顯的焦味,是因為用高火烘烤的緣故,有些茶葉都烤焦了,所以聞起來會有焦味。

主要榮譽

2012年8月第二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榮獲“一等獎”。2013年11月第十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榮獲“一等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