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吳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吳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真(1976- ),廣東潮州人。200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2006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哲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日本東洋文庫客員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為神性加註:唐宋葉法善崇拜的造成史》。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94-1998年 就讀於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1998-2001年 就讀於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1-2003年 任南方日報社記者。

2003-2006年 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獲哲學博士學位。

2006-2009年 先後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2009-2011年 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13年至今,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2014年1月-5月,香港中文大學訪問教授。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俗文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

日本東洋文庫客員研究員。

香港中文大學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客座副教授)。

主講課程

古典文獻學。

古代戲曲史。

宗教文學。

研究方向

唐宋文學與道教。

中國古代戲曲。

日本的宗教儀禮與祭祀演劇。

獲獎記錄

為神性加註:唐宋葉法善崇拜的造成史 為神性加註:唐宋葉法善崇拜的造成史

(1)2013年12月,專著《為神性加註:唐宋葉法善崇拜的造成史》獲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

(2)2010年12月,獲第十二屆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3)2008年度南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4)2008年度南開大學范伯子學術基金教師獎。

主要貢獻

獨著

《為神性加註:唐宋葉法善崇拜的造成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唐詩地圖》,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0年。

合著

黎志添、遊子安、吳真著:《香港道教歷史源流及其現代轉型》,香港:中華書局,2010年。

梁德華、吳真、陳凱風著:《道·醮—漫天舞動的道教崇拜》,香港:香港道教聯合會,2007年。

黎志添、遊子安、吳真等著:《香港道堂科儀歷史與傳承》,香港:中華書局,2007年。

譯著

吳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吳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田仲一成著,吳真校:《古典南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田仲一成著,布和譯,吳真校譯:《中國戲劇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主要論文

吳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吳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1.《晚明<西廂記>刊本對<調笑>體式的誤解》,《文學遺產》2016年第3期。

2.《畫兒里愛寵崔鶯鶯》,《讀書》2015年第11期。

3.《鶯鶯的秋波公案》,《讀書》2014年第1期。

4.《正一教權象徵“天師劍”的興起與傳說》,《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宗教》2014年第5期全文轉載。

5.《敦煌孟姜女變文與招魂祭祀》,《北京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6.《近二十年日本道教文學研究綜述》,《武漢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古代文學》2013年第2期全文轉載。

7.《招魂と施食:敦煌孟姜女物語における宗教救済》,《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160冊,2011年,頁103-140。

8.“The Tale of Meng Jiangnv: Its Salvation Theme and Ritual Function”, Memoirs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oyo Bunko,No.69(2011):19-55.

9.《華北地方社會中的全真道士:以華山法派賡續與公共廟宇經營為中心》,Daoism: Religion, History and Society(《道教研究學報》) Vol.2,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0年,頁185-230。

10.《從封建迷信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信仰的合法性歷程》,中國社科院國情諮詢報告《中國宗教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頁161-180。

11.《民間信仰研究三十年》,《民俗研究》2008年第4期。

12.《民間神歌的女神敘事與功能——以粵西地區冼夫人神歌為例》,《文學評論》2008年第5期。

13.《中國最後一個探花的五代傳奇》,《新華文摘》2004年第4期全文轉載。

14. 《潮劇童伶制探源》,《文藝研究》2000年第2期。

15.《唐代道教文學史芻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16.《鍾敬文在日本的文學活動與民俗研修》,《民族文學研究》2011年第3期。

17.《敦煌孟姜女曲子的寫本情境》,《民俗研究》2011年第3期。

18.《唐代社會關於道士法術的集體文學想像》,《武漢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19.《清明祭祖節俗的城市化進程――以香港“清明思親法會”為中心》,《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20.《西王母背後的唐代社會與唐代女性》,《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21.《羅天大醮與水滸英雄排座次》,《讀書》2009年第7期。

22.《道教修道生活的忠與孝》,《現代哲學》2009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宗教》2009年第6期全文轉載。

23.《地方道教如何作為田野?》,《宗教人類學》第一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4.《宗教儀式與災後心理治療》,《讀書》2008年第8期。

25.《唐代致拜君親論爭中沉默的道團》,孫昌武、陳洪主編:《宗教思想史論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

26.《浙南葉氏道教世家的道法傳統》,《上海道教》2008年第3期。

27.《從杜光庭六篇羅天醮詞看早期羅天大醮形態》,《中國道教》2008年第2期。

28.《從六朝故事看道教與佛教進入地方社會的不同策略》,《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宗教》2007年第5期全文轉載。

29.《羅天大醮的科儀沿革》,台灣《道教月刊》2007年第11期。

30.《香港道堂科儀文本15種校點》,《香港道堂科儀歷史與傳承》(香港:中華書局,2007)。

31.《降蛇--佛道相爭的敘事策略》,《民族藝術》第1期。

32.《科技手段對村落祭祀演劇形式的重構》,《香港戲曲的現況與前瞻》(香港:中華書局,2005)。

33.《劉文龍故事述考—以潮州出土<劉希必金釵記>為中心》,《汕頭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34.《劉文龍故事及其戲曲的流變》,《現代社會與民俗文化傳統》(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35.《紅黑臉譜的民俗意義與形成》,《民俗學刊》第1輯(澳門:澳門出版社,2001)。

36.《紅黑臉譜與戲曲類型化的形成》,《民族藝術》2001年第3期。

科研項目

《關於祭祀演劇中儀禮文化的中日比較研究》,2009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特別研究員基金項目。

《民間信仰的文學表述》,南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校內青年項目。

香港政府RGC General Research Fund :Daoism and Local Society in Guangdong: A Collection of Daoist Epigraphy of Guangdong (道教與廣東地方社會研究──廣東道教碑銘匯集)。2009-2011年。

國外訪學

1.2005年秋季,受法國遠東學院(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訪問學者基金資助,作為訪問學者在巴黎總部進行訪學研究。

2.2006年3月,受日本法人財團東洋文庫邀請,訪問東洋文庫及東京大學文學部。

3.2009年12月起,作為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特別研究員,在東京大學和東洋文庫進行訪問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