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教育背景
1991. 3 - 1994. 6: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
1984. 9 - 1987. 6: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
1979. 9 - 1984. 6: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學士
工作履歷
2000. 02 - Present: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教師
1998. 09 - 2000. 02: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工程系,吳賢民實驗室訪問學者
1994. 07 - 1998. 09: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師
1987. 07 - 1991. 02: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質量控制工程師,超聲無損探傷二級資質
社會兼職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教學副主任
中國焊接學會材料焊接性委員會委員
清華大學校SRT指導小組成員
清華大學機械製造學位分委會委員
研究領域
在焊接結構強度、斷裂和疲勞方面的研究
TIG整形提高焊接接頭和結構的疲勞強度
疲勞裂紋的閉合行為,焊接殘餘應力對閉合行為的影響,用ΔKeff估計疲勞裂紋擴展速率,管線鋼的斷裂韌性
焊接接頭的強度匹配
在焊接工藝、焊接材料和焊接殘餘應力方面的研究
焊接工藝和工裝
新鋼種的焊接性
大型焊接結構殘餘應力和變形的數值模擬和物理控制
磁處理法消除焊接殘餘應力
新材料的電子束焊接和電阻點焊
在材料加工新方法方面的研究
工程陶瓷的微波加工
微波加工系統
目前研究興趣
質量管理和統計質量控制
供應鏈及其質量管理
材料加工過程模擬
輕金屬的焊接
網路化敏捷製造
科研貢獻
材料加工方法
在國內較早開展微波高溫加工研究,得到了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面上基金、航天基金等諸多支持。研製的電磁場旋轉式多模式加熱腔體,突破了常規的使被加熱物旋轉以達到加熱均勻的局限,改善了陶瓷材料的加熱均勻性並用之燒結了性能優於常規燒結的多種結構陶瓷材料。該成果已受理國家發明專利,申請號為00106174.7,於2000年9月公開。根據該方向研究結果寫成的論文,有四篇被EI收錄,多篇刊於國核心心期刊。並一直被聘請為“矽酸鹽學報”在微波加工方面文章的審稿人。
焊接工藝及製造
Mn-B系貝鋼是清華貝鋼中心研製的很有發展前景的低合金高強鋼,清華貝鋼中心與寶雞橋樑廠合作首次將其用作鐵路轍叉叉尖的材料以適應中國鐵路運行狀況。其中叉尖與鋼軌的焊接是組合轍叉產品成敗的關鍵之一。強度高達1800MPa的貝鋼與含碳量達0.71%的鋼軌焊接非常困難。本人承擔了材料焊接性、焊接工藝及產品使用過程中接頭性能等研究任務,並取得成功。該產品數項性能指標高於國外同類產品,目前已在國內鐵路繁忙路段上道試用。該成果已見諸人民日報、新清華(1998.8.21第二版)的報導。
負責承擔了我國載人實驗衛星“神州號”軌道艙焊接工藝及工裝的研究工作。該艙體直徑和長度3米,鋁合金板厚度僅3毫米,而要求焊接變形小於1.5毫米,是一項焊接變形控制難度很大的工作。課題組通過合理的焊接工藝設計和工裝研製,順利完成了任務,為該飛船的製造和升空作出了貢獻。
焊接結構的強度、內應力及變形的預測和控制
參加研究的“磁處理降低焊接殘餘應力”的國家科學基金項目,屬開創性研究,已取得較好的理論進展,文章已發表於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等國際一流雜誌(多篇被SCI收錄)和清華大學學報、焊接學報等國核心心期刊。並獲一項發明專利,本發明是將待處理的鋼鐵工件置於一磁場強度為周期性變化的磁場中,磁場由電源輸出的具有低頻脈衝波形的勵磁電流通過磁化器而產生,低頻脈衝波形為具有較陡峭的前後沿的間歇梯形波。其裝置包括輸出具有低頻脈衝波形的勵磁電流的電源及該電源的輸出端相連的磁化器。本發明能有效地降低內應力,方便易行,不需昂貴的設備及消耗大量燃料,成本低且無污染,可大幅度降低其內應力,以使結構能安全地工作。
承擔了國家計委“大型工件現代焊接工藝系統”項目,從事大型焊接結構焊接應力和變形的工藝控制及最佳化,重大套用包括三峽工程1200噸大型橋式起重機(單勾起重量世界第一)主梁的變形控制模擬。取得了焊接熱源簡化模型、小尺寸模擬結構與實際結構相似關係等理論成果。相關文章被SCI收錄。該方面科研成果受到美國GE公司關注並委託進行高溫合金電子束焊接模擬研究。承擔了清華大學985“網路化敏捷製造”之“網上製造服務—熱加工過程的模擬仿真”項目。在美國密西根大學作訪問學者期間參加了美國政府“先進技術項目(ATP)”資助的經費為6百萬美元的“智慧型電阻焊”項目,並任一個子項的負責人。
工業工程
參與籌備建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現負責該系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學工作。出訪美國普渡大學、喬治亞理工、加州伯克利大學、密西根大學、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和德國阿亨大學,詳細考察了上述學校的教學體系。主持制定了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學大綱。承擔工業工程系的專業課“質量管理學”“統計質量控制”和“套用統計學”。目前正進行“北京市物流戰略規劃”項目研究。
在清華-德爾福汽車系統研究所擔任了QS(Quality system)-9000,QSA,PSA,SPC, MSA 和精益生產等課程的培訓工作。曾於1998.07~1998.09在美國德爾福汽車系統公司和通用汽車多家工廠進行考察和學習,對美國汽車生產企業的質量體系和精益生產方式有較深的了解。在國內參與了對ABB、Nokia、康佳、瀋陽金杯、上海通用、上海派克、廣州派克等數十家企業的QS9000質量體系和精益生產培訓和諮詢。
獎勵與榮譽
Excellent Teacher of Beijing, by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2005)
First Prize of Tsinghua Teaching Achievements (2005)
02 - 03年度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本人排名第二)
97 - 98年度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