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琯

時朝廷推行久任法,琯任婺源縣令6年,始終遵循自己的4句諾言。 服滿,調南京吏科,剛到任病逝,婺源百姓為之痛哭。 琯有才學,勤博覽,在婺源時,獎勵後學,校刊《詩紀》,著《古今逸史》。

吳琯(1546~?) 字邦燮,號中雲,福建雲霄城關人,父師旦。嘉靖間(1522~1566年)秀才,琯承家學,9歲能寫文章,隆慶五年(1571年)登進士。初任婺源縣令,他一到婺源,就寫“譖訴不行,強御不避,苞苴不入,關節不通”4句話貼在縣衙儀門上。時朝廷推行久任法,琯任婺源縣令6年,始終遵循自己的4句諾言。任職期間,設保甲,置鄉約,遍訪善惡,對橫行霸道的不法者,只要抓到證據,便將其拘到約所,當眾審問,繩之以法,因而全境秩序井然。又在鄉間倡立社倉,勸募富戶出谷賑濟貧困,受到百姓的稱頌。萬曆五年(1577年)調任給事中,剛好神宗要大興土木建造佛寺,琯上疏力諫止。在此期間,曾奉旨代表朝廷檢閱京軍三大營,綜核名實,甚為威嚴。不久,父母去世,回雲霄守孝。服滿,調南京吏科,剛到任病逝,婺源百姓為之痛哭。琯有才學,勤博覽,在婺源時,獎勵後學,校刊《詩紀》,著《古今逸史》。離任時,婺人為其在縣東街立生祠。今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存有《古今逸史》,編者於凡例中稱:其人則一時巨公,其文則千載鴻筆。入史則可補其缺,出正史則可拾其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