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喜

吳洪喜

吳洪喜,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副所長、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食品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水產養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63年4月生於浙江省樂清市。1987年7月畢業於浙江水產學院水產養殖系,獲學士學位,2007年獲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工程碩士學位。1987年8月以來一直在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工作。1989年任研究實習員,1995年任助理研究員,2000年任高級工程師,2006年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9年任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溫州市新世紀“551人才”、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創新青年標兵、浙江省水產專業技術標準委員會委員、上海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2006年1-6月泰國東方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05年2-3月、2008年3月分別赴美國聯邦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聯邦農業部(USDA)、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和日本國立水產大學、日本亞洲環境研究所、大分縣農林水產研究中心水產試驗場等國家和單位考察和訪問。

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產增養殖技術研究。現任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副所長、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浙江省海洋生物技術新興產業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中國海水養殖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水產標準化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水產學會漁業資源與遠洋專業委員會委員、溫州市水產增養殖科研創新團隊帶頭人,等等。

主持過國家“863項目”1項,參與過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項,主持過省部級各類科研計畫項目20餘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和EI收錄16篇);獲省部級、廳局級科研成果獎勵10餘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新型實用專利3項;起草國家水產行業標準1項、浙江省地方標準10餘項。

研究方向

1. 水產增養殖技術;

2. 海洋生物工程;

3.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尤其是養殖苗種和生物質能微藻等領域的研究。

專利著作

國家發明專利:浮游生物收捕裝置(ZL 200710131734.3),排名1/7;鋸緣青蟹親體人工培育抱卵技術(ZL 2007 1 0131735.8),排名1/5;基於生態系統水平的陸基海水循環養殖模式(ZL 201110262859.6),排名6/19。

實用新型專利:微型藻類培養加速器(ZL 2009 2 0189766.3),排名1/9;一種吊籠式刺參養殖裝置(201220177058.X),排名7/9;正反衝組合式砂濾系統(201220128368.2),排名5/6。

著作:主持和參與編寫了浙江效益農業百科全書《泥蚶.縊蟶》、《牡蠣》和《鋸緣青蟹》。

研究項目

近年來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0多項,目前主持國家“863計畫”1項、省級科研計畫2項,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畫1項、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1項。

獲獎成果和專利

2000年以來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6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其中一項已被授權)。

獲獎成果

1. “泥蚶全人工養殖技術開發推廣”,2000年度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 “美國硬殼蛤全人工養殖技術研究”,2004年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科技進步叄等獎;

3. “海水貝類大規格苗種無基質集約化培育技術開發與示範”,2005年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4. 2007年度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獎(個人);

5. “灘涂貝類高效健康養殖產業鏈關鍵技術開發與套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6. “灘涂底棲貝類高效人工繁育及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建立與套用”,2009年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獎、2009年度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

國家發明專利

7. 浮游生物收捕裝置(國家發明專利),吳洪喜、單樂州、蔡景波、陳琛、彭欣、曾國權、仲偉。專利號: ZL 2007101317343,申請日期,2007年8月31日,專利公告日2009年10月7日。

8. 鋸緣青蟹親體人工培育抱卵技術(國家發明專利),吳洪喜、謝起浪、單樂州、周朝生、仇建標。申請案號:200710131735.8。申請日期;2007年8月31日。

9. 微型藻類培養加速器(國家發明專利),吳洪喜、蔡景波、謝起浪、黃振華、呂立蒴、李磊、柯愛英、曾國權、陳琛。申請號:200910101170.8,申請日期:2009年7月24日。

論文專著和技術標準

2000年以來的主要論文、專著和技術標準如下:

論文

1. 吳洪喜、徐愛光.縊蟶人工育苗試驗.;海洋科學,2000,24(2)15~17

2. 吳洪喜、徐愛光、吳美寧.滸苔實驗生態的初步研究,浙江海洋學院學報(ISSN 1008-830X),2000,19(3):230~233

3. 吳洪喜、柴雪良、吳建波,等.三種蚶的DNA含量與種間親緣關係的探討,水產科技情報[J](ISSN 1001-1994),2000,27(2):51~53

4. 單樂州、謝起浪、吳洪喜、張維前.鋸緣青蟹籠養試驗.

5. 吳洪喜、柴雪良、吳建波,等.樂清灣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核型的初步研究.浙江海洋學院學報[J],2001,20(3):189~191,194

6. 吳洪喜、柴雪良、吳建波,等.樂清灣泥蚶血細胞周期和DNA含量.海洋科學[J],2002,26(3):47~49.

7. 吳洪喜、柴雪良.樂清灣泥蚶Teglliarca granosa(Linnaeus)形態特徵的初步研究,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J],2002,21(4):331~333,343。

8. 吳洪喜、柴雪良、吳建波、沈志建.樂清灣泥蚶繁殖和生長特性的研究. 動物學雜誌,2004,39(3):47~50。

9. 吳洪喜、柴雪良、吳元中.樂清灣泥蚶肉營養成分與胺基酸分析, 海洋科學[J],2004,28(8):19~22 .

10. 謝起浪、單樂州、王鐵桿、吳洪喜、邵鑫斌、張維前.浙南飛雲江棘頭梅童魚的資源調查和研究.漁業現代化,2006:(1):35-36。

11. 單樂州、邵鑫斌、謝起浪、張維前、王鐵桿、吳洪喜.棘頭梅童魚人工繁殖及育苗技術研究.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6,25:(3):266-271。

12. 周化斌、 張永普、吳洪喜、周志明、曾國權、 陳琛.可口革囊星蟲的營養成分分析與評價.海洋湖沼通報,2006。(2):62-68。

13. 吳洪喜、應雪萍、陳琛、周志明、曾國權。可口革囊星蟲胚胎與幼體的發育,動物學報,2006,52(4):765-773.

14. 吳洪喜、徐 君.美國水產品質量管理考察報告.現代漁業信息,2007,22(2):10-13.(浙江海水養殖,2006。(33):78-83)

15. 彭 欣、仇建標、吳洪喜、蔡景波、陳清建.台州大陳島礁相潮間帶底棲生物調查.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7,26(1):48-53.

16. 吳洪喜、單樂州、蔡景波、仇建標。泰國海水養殖廢水生物淨化和循環利用技術,漁業現代化,2007,(4):22-24.

17. 單樂州、閆茂倉、吳洪喜,邵鑫斌,謝起浪,飢餓及恢復投餵對鮸魚幼魚生長、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響,水產學報,2007,31(增刊):45-51.

18. 林晨,李元廣,王偉良,沈國敏,陳劍佩,吳洪喜,黃建科.一種新型多節隔板-平板式光生物反應器的數值和實驗研究.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09,23(2):263-269.

19. 吳迪,吳洪喜(通訊作者),蔡景波,黃振華,何 勇.基於無信息變數消除法(UVE)和連續投影算法(SPA)的可見-近紅外光譜技術白蝦種分類方法研究,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009年,第28卷6期。

20. Xue-PingYing,Hans-Uwe Dahms,Xin-Mei Liu,Hong-xi WU et al.Development of germ cells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in the sipunculid Phascolosoma esculenta [J].Aquaculture Research,2009,40:305-314.

21. Yu Gang1, Li Yuanguang1,Chen Zhisheng1,Shen Guomin1, Li Xingwu1,Wu Hongxi2,Lin Chen1.A Novel Method Using CFD to Optimize the Inner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Flat-panel Photobioreactors,J Appl Physcol, 2009.

22. Haiqing Yang, Wu Hongxi, Yong He.Architecture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Monitoring Aquatic Environment of Marine Shellfish.2009

23. Xue-Ping Yinga,1,*, Xiao Sun b,1, Hong-Xi Wuc,1(與第1作者同等貢獻), Hans-Uwe Dahmsb, Supawadee Chullasorn d,Yong-Pu Zhanga, Yi-Jun Huanga, Wan-Xi Yangb The fine structure of coelomocytes in the sipunculid Phascolosoma esculenta,Micron,2009,

24. 吳洪喜,陳 琛,曾國權,周志明.可口革囊星蟲人工?繁殖試驗,海洋科學,2010(1)。

專著

1. 《泥蚶 縊蟶》(《浙江效益農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著),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2 第1副主編,撰稿人。ISBN 7-80119-433-0.

2. 《牡蠣》(《浙江效益農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著)。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2 第3副主編,撰稿人。ISBN 7-80119-433-0.

3. 《鋸緣青蟹》(《浙江效益農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著)。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2,撰稿人。ISBN 7-80119-433-0.

技術標準

1. 浙江省地方標準《無公害泥蚶》,DB33/T 458-2003。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2004年1月。起草人:吳洪喜、林志華、謝起浪、周志明、曾國權、柴雪良、章紀勇、牟哲松。

2. 浙江省地方標準《無公害牡蠣》,DB33/T 457-2003。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2004年1月。起草人:柴雪良、林志華、謝起浪、吳洪喜、章紀勇、牟哲松。

3. 浙江省地方標準《無公害縊蟶》,DB33/T 504-2004。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2004年1月。起草人:吳洪喜、林志華、謝起浪、周志明、曾國權、柴雪良。

4. 浙江省地方標準《無公害文蛤》,DB33/T 504-2004。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2005年1月。起草人:吳洪喜、林志華、謝起浪、曾國權、周志明、柴雪良。

5. 浙江省地方標準《無公害泥螺》,DB33/T 504-2004。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2005年1月。起草人:吳洪喜、林志華、謝起浪、周志明、曾國權。

6. 浙江省地方標準《無公害彩虹明櫻蛤》,DB33/T 818-2006。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2006-12-13。起草人:吳洪喜、謝起浪、林志華、柴學良。

7. 浙江省地方標準《無公害鋸緣青蟹 第4部分:苗種》,DB33/T 398.4-2006。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2006-12-13。主要起草人:吳洪喜、謝起浪、單樂州。

8. 浙江省地方標準《無公害香魚》,DB33/T 619-2006。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2006-12-13月。第3部分主要起草人:吳洪喜、單樂州、謝起浪、陳少波,第1、2部分主要起草人:單樂州、吳洪喜、謝起浪、陳少波。

教育經歷

1987年7月畢業於浙江水產學院(現改為浙江海洋學院)海水養殖專業,2007年獲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工程碩士學位,現就讀於寧波大學水產養殖博士學位。2006年在泰國東方大學做過6個月的國際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87.08-1990.08,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

1990.08-1996.10,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清江試驗場副場長、助理研究員

1996.10-2002.04,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科研開發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

2002.04-2005.07,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科研開發部主任、高級工程師

2005.07-2006.03,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淺海增養殖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

2006.04-2009.03,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研究室主任、教授級高工

2009.03-2011.03,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教授級高工

2011.03-2013.02,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掛職)副局長、研究員/教授級高工

2013.02--今,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教授級高工

研究成果

蚶塘滸苔藥物清除技術、泥蚶全人工養殖技術、樂清灣泥蚶種質、鋸緣青蟹全人工養殖及病害綜合防治技術、美國硬殼蛤全人工養殖技術、大西洋浪蛤、硬殼蛤人工繁殖及三倍體育種技術、海水貝類大規格苗種無基質集約化培育技術、灘涂貝類大規格苗種規模化生產技術、浙南梅童魚生物學特性及人工繁殖技術、灘涂貝類高效健康養殖產業鏈關鍵技術開發與套用、灘涂底棲貝類高效人工繁育及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建立與套用、“綠籽蝦”生物學及其綜合防控技術、縊蟶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等等。

獲獎情況

蚶塘滸苔藥物清除技術研究,2000年溫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排名1/5位;

泥蚶全人工養殖技術開發推廣,2000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11位;

樂清灣泥蚶種質的初步研究,2001年溫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1/4位;

鋸緣青蟹全人工養殖及病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2003年溫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3/5位;

美國硬殼蛤全人工養殖技術研究,2004年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科技進步叄等獎,排名7/7位;

大西洋浪蛤、硬殼蛤人工繁殖及三倍體育種技術,2005年溫州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7/7位;

海水貝類大規格苗種無基質集約化培育技術開發與示範,2005年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第6位。

灘涂貝類大規格苗種規模化生產技術開發,2005-2006年度溫州市宏德農業科研成果二等獎,排名1/5位。

浙南梅童魚生物學特性及人工繁殖研究,2007年溫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溫州市政府),排名第3位;

灘涂貝類高效健康養殖產業鏈關鍵技術開發與套用,2008年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26/36位;

灘涂底棲貝類高效人工繁育及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建立與套用,2009年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獎/2009年中華農業科技二等獎,排名6/15位。

“綠籽蝦”生物學及其綜合防控技術,台州市2011年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1/10位。

縊蟶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2012年上海海洋大學(自然科學類)科學成果二等獎,排名3/15位。

論文發表

樂清灣泥蚶血細胞周期和DNA含量。海洋科學[J],2002,26(3):47~49

樂清灣泥蚶繁殖和生長特性的研究。動物學雜誌,2004,39(3):47~50

可口革囊星蟲胚胎與幼體的發育。動物學報,2006,52(4):765-773

飢餓及恢復投餵對鮸魚幼魚生長、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響。水產學報,2007,31(Suppl.):45-51

Development of germ cells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in the sipunculid Phascolosoma esculenta[J].Aquaculture Research,2009,40:305-314.

基於無信息變數消除法(UVE)和連續投影算法(SPA)的可見-近紅外光譜技術白蝦種分類方法研究,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009年,28(6):423-427。

年齡和環境條件對泥蚶富集重金屬鎘和銅的影響。生態學報,2013,33(21):6869~6875

重金屬Cd2+和Cu2+脅迫下泥蚶消化酶活性的變化。生態學報,2013,33(24): 7690-7698

A novel 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peptide from Phascolosoma esculentawater-soluble protein hydrolysate.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5(2013): 475–483

飢餓及恢復投餵對刺參生長、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響。漁業科技進展,2014,35(1):125-132。

重金屬鎘和銅對泥蚶的急性毒性和聯合毒性研究。海洋科學,2014,38(8):16-20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Marine Pulmonate Slug, Paraoncidium reevesii . Tropic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December, 2014,13(12):2071-2074.

A Virtual Screening Method for Inhibitory Peptides of 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4. Vol. 79, Nr.9, C1635-C1642

等等,共70餘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