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煥

吳林煥

吳林煥,原名吳基榮。生於湖北黃安龔家邊(今屬大悟) 。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基本信息

大事記

吳林煥 吳林煥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二十五軍連長、營長、團政委。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1934年參加長征。後留陝南堅持游擊戰爭。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團長、第五師旅長,中共襄南中心縣委書記,鄂豫軍區分區司令員。建國後,歷任副軍長,坦克學校副校長,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生平

童年

抗日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

吳林煥出生在一個世代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吳紹富以農為生,母親勤勞善良,聞名鄉里。吳林煥弟兄五個,他排行老三。12歲時,家裡無法維持生計,父母要將他送給別人。年少氣盛的吳林煥,竟背著父母跑到漢口一家糕點鋪幫工。但他不滿老闆的欺凌折磨,只幹了一年,就憤然回家。是時,其父病逝,家境更加貧困。吳林煥和兩個弟弟只好給人家幫工、放牛。 四姑墩屬“黃麻起義”的地區之一,南接木蘭山,北鄰柴山堡,是紅軍活動的區域。工農武裝革命的影響,深入人心。他大哥吳基祥、二哥吳基凱相繼參加了紅軍。吳林煥也加入兒童團,當上兒童團大隊長,參加當地打土豪、斗劣紳的革命活動,在革命隊伍里茁壯成長。

參軍

1931年3月,吳林煥參加了雙橋鎮戰鬥。11月,又投入攻打黃安縣城的戰鬥。翌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根據地。留下部分紅軍由吳煥光、王平章等領導重新組成紅二十五軍。吳林煥任該軍手槍團三分隊副隊長。

抗日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奉黨中央指示,北上抗日。12月部隊進入陝南,發動民眾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吳林煥隨陳先瑞所率225團3營7連(只68人)留在鎮安一帶。當時陝南山陽一帶,階級矛盾突出,貧富懸殊。窮人常年缺油少鹽,食不果腹,十七八歲的大姑娘窮得沒有褲子穿。這68名久經考驗的紅軍戰士,猶如68團火苗,投到這塊布滿乾柴的地方,游擊鬥爭的烈火迅速蔓延,游擊隊很快在各地發展起來。其間,吳林煥任過游擊大隊長,參與改造阮開科的紅槍會為九路游擊師的工作,一度擔任游擊師師長。

反圍剿

1935年7月,國民黨趁紅二十五軍主力北上,集中兵力對陝南“劃區清剿”,妄圖各個擊破,殲我游擊武裝。陝南特委決定:集中部隊,保存實力。吳林煥奉命率游擊大隊衝破國民黨重兵包圍,未損一兵一卒,與鄭位三、陳先瑞等部會合,組成紅二十五軍74師,吳林煥任該師手槍團團長。11月,74師兩次攻擊寧陝縣城,手槍團擔負攻城任務。寧陝縣城是當地最大的一個反動堡壘,敵守備森嚴,第一次攻城未果。第二次我以運動戰的辦法,拖住寧陝之敵兜圈子,使敵守備空虛。我軍突然回頭,一夜疾進六十多公里,奔襲寧陝城。當時沒有攻城武器,全憑戰士的勇猛殺敵精神。團長吳林煥和政委張培真(即張波)帶頭爬城,激勵戰士奮勇而上,一舉攻克寧陝縣城,殲敵兩百餘人,斃敵縣長。此戰威震陝南,根據地迅速發展。

1938年2月,吳林煥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年底同程坦一起被分配到鄂東地區,任抗日游擊第5大隊副大隊長兼參謀長。次年5月,奉命帶一個營配合6大隊殲滅偽軍李漢鵬部兩個旅,打開陂安南的抗日局面。9月,桂系部隊勾結程汝懷地方武裝圍攻5大隊,製造了“夏家山事件”。5大隊一面組織突圍,一面頑強抵抗。吳林煥奉命率五個連兵力由黃岡突圍,到豫西羅山與6大隊會合,組成臨時支隊。下旬,支隊出擊大悟山頑軍第19縱隊蔣少瑗部未果,乃過平漢路西與李先念部會合。

打擊土頑勢力

1940年初,吳林煥被任命為豫鄂挺進縱隊獨立團團長,張體學為政委。5月,獨立團東進黃岡,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打擊了程汝懷、李九皋的土頑勢力。獨立團相繼在浠水、蘄春、黃梅、廣濟地區恢復了黨的組織,打開了鄂東局面。

1941年,新四軍第5師建立。吳林煥始任14旅副旅長,繼任旅長。活動於浠蘄黃廣地區,抗擊日偽進攻。

1942年初,桂系軍與程汝懷勾結,向皖西新四軍第7師進行殘酷“清剿”,一度割斷5師與7師的聯繫。5師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決定給程汝懷以軍事上的打擊。乃派吳林煥率14旅41、42團會同其他部隊於1月20日發起浠水戰役,殲頑三個中隊,平毀碉堡15座,再度打通與7師的聯繫。

是年5月,14旅根據新四軍軍部和5師指示,積極向鄂南敵後進軍,創立以大幕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4旅決定分東、西兩路過江。東路由旅長吳林煥、副旅長熊作芳率領,在蘄州、廣濟地區過江,進入陽(新)、大(冶)地區。15日晚在筠山首戰頑軍程金門部,俘其大隊長等官兵三百餘人。18日,駐大冶、陽新日寇糾集四百餘兵力在太子廟阻擊我軍。我42團五個連與敵激戰四小時,斃敵三十餘名,打擊了日寇氣焰。

1943年初,日軍急謀結束在中國的戰爭,對襄南、鄂西發動了大規模進攻。2月,襄南淪陷。為集中兵力,便於機動作戰,鄂豫邊黨委和5師決定成立新的15旅。吳林煥調任15旅旅長。5月上旬,日軍進犯湘北、鄂西。5師電令15旅全部渡過襄河,向東挺進,創建以洪湖為中心的根據地。6月,15旅在潛江西南重鎮熊口,全殲偽10師第2旅朱秉坤部,俘繳人槍各千餘。附近敵偽據點盡被拔除,為發展襄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爾後,15旅一部向東運動,經監利,入洪湖,恢復了襄西根據地。9月,15旅與三軍分區合併,吳林煥任三軍分區副司令員。部隊在繼續發展襄南的基礎上,挺進洞庭湖畔,開闢了桃花山區。次年11月,吳任五軍分區司令員。

八年抗戰,吳林煥馳聘中原,南征北戰,為新四軍第5師的成長壯大,為鄂豫邊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帶病作戰

抗日戰爭結束後,吳林煥病倒了。1946年“中原突圍”前夕,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通過軍調處漢口第九執行小組,將吳林煥送往平北,後轉延安、華北、山東等地治病。病中,吳林煥知道解放戰爭正全面展開,戰友們在前線拼殺。他焦急、苦悶,常與病友們談到:“一個革命戰士,幸福莫過於戰鬥和工作。”1949年初,他的病剛有好轉,就同第四野戰軍南下武漢,任華中軍區鐵道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11月,調任21兵團52軍副軍長。該軍是被解放過來的原國民黨軍隊。兩年時間,他為改造、建設這支部隊嘔心瀝血,做了大量的艱苦工作。嗣後,他又調任北京裝甲兵學校副校長。1953年,吳林煥調任華東空5軍副軍長、軍黨委書記。次年冬,該軍參加了解放大成島、邑江山島的戰鬥。吳林煥日以繼夜守在作戰室,直至戰鬥勝利結束。

建國後

解放邑江山島後,吳林煥舊病復發。中央軍委先後將他送往北京、青島、廣州等地治病。他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搏鬥,一次又一次地戰勝病魔,贏得工作機會。1959年,他病體剛愈,就出任湖北省軍區司令員。

從1959— 1979年,整整20年的時間,吳林煥在湖北一如既往,像過去戰爭年代那樣對黨忠心耿耿,服從黨的分配,不計較職位高低。20年來,醫院兩次下過他的病危通知書。省軍區黨委和同志們多次勸他住院、養病。可他總以“不工作,心裡就不好受”,謝絕了黨組織和同志們的關心。他視工作為第一生命,負責主持了《新四軍第五師抗日戰爭史》(初稿)的編寫工作。省軍區分工他負責地方武裝工作,他在湖北大部分縣辦過民兵工作試點。他黨性強,立場堅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