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輝[博士]

吳東輝[博士]

吳東輝。性別:男。民族: 漢族。學歷:博士。學科專業:環境科學。研究方向:土壤環境生態學。工作:曾在吉林大學任教科研項目。主持和參加的科研項目: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東北地區森林土壤動物及其功能作用研究”(49471045)。 2、國土資源部礦山廢棄地修復項目“鞍山市礦山生態環境重建實驗研究”(2000-187-4)。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姓 名: 吳東輝

性 別: 男

民 族: 漢族

學 歷: 博士

學科專業: 環境科學

研究方向: 土壤環境生態學

工 作:曾在吉林大學任教

科研項目

主持和參加的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東北地區森林土壤動物及其功能作用研究”(49471045)。

2、國土資源部礦山廢棄地修復項目“鞍山市礦山生態環境重建實驗研究”(2000-187-4)。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土壤動物在東北森林系統養分循環和能量流中作用的研究”(40171053)。

4、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東北黑土農田生態系統潛力、穩定性和環境安全性研究”(KZCX2-SW-416)。

5、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東北地區農業水土資源最佳化調控機制與技術體系研究”(KZCX1-SW-19)。

6、吉林大學創新基金項目“受損草地生態恢復與重建過程中土壤動物的指示作用”(4CX105)。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彈尾類系統分類及其演化地位的研究”(30370169)。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東北黑土農田土壤跳蟲物種多樣性及其與農業生產活動的關係”(40601047)

9、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施用除草劑對土壤跳蟲生活史的影響”(20060390643)。

學術論文

近年來,在 “Zootaxa”、“Florida Entomologist”、“Pan-pacific Entomologist”、“土壤學報”、“動物學報”、“生態學報”和“昆蟲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第一作者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SCI期刊收錄論文3篇。

著作教材:

參編教材1部,

研究領域

長期從事土壤動物生態學科研工作,尤其在土壤動物分類與系統進化、退化生態系統土壤動物多樣性恢復、土地利用方式與土壤動物多樣性關係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

科研成果

與合作者在我國東北地區發現並報導了具有重要進化和地理環境演化意義的土壤動物Acerentulinae亞科原尾蟲和Caputanurina屬跳蟲,並鑑定新物種12種;研究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各類典型土地利用生境土壤動物群落特徵,探討了“三北”防護林建設對農田土壤動物多樣性的保護作用,解析了綠地管理措施對城市生態系統土壤動物多樣性的影響,定位觀測了松嫩草原草地退化後及其生態恢復過程中土壤動物多樣性的變化特點。第一作者在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發表土壤動物生態學和分類學科研論文30餘篇(SCI檢索6篇,EI檢索1篇)。

論文論著

Wu D H,Yin W Y. The Protura from Changbai Mountain, northeastern China. Annales de la

Société entomologique de France,2008,44(3):379-384.

Wu D H,Yin W Y. New records of the genera Acerentulus and Brasilidia (Protura: Acerentomidae) from China,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taxa,2007,1561:53-61.

Wu D H,Yin W Y.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Xenylla Tullberg,1869 from china (Collembola: Hypogastruridae). Florida Entomologist,2007,90(2):378-383.

吳東輝,尹文英,殷秀琴. 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不同植被恢複方式下土壤跳蟲群落特徵比較. 昆蟲學報,2008,50(5):509-515.

吳東輝,尹文英,陳 鵬. 刈割活動對松嫩草原鹼化羊草草地土壤線蟲群落的影響. 生物多樣性,2007,15(2):180-187.

吳東輝,張 柏,陳 鵬. 長春市不同土地利用條件下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結構與組成. 動物學報,2006,52(2):279-287.

吳東輝,張 柏,殷秀琴,卜照義,陳 鵬. 吉林中西部平原區土壤線蟲群落生態特徵. 生態學報,2005,25(1):59-67.

科研獲獎

2007年度周堯昆蟲分類學獎勵基金一項(個人獨立)。

2008年度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排名第一)。

男,1971年10月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土壤動物生態學科研工作,尤其在土壤動物分類與系統進化、退化生態系統土壤動物多樣性恢復、土地利用方式與土壤動物多樣性關係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與合作者在我國東北地區發現並報導了具有重要進化和地理環境演化意義的土壤動物Acerentulinae亞科原尾蟲和Caputanurina屬跳蟲;探討了"三北"防護林的建設對農田土壤動物多樣性的保護作用;解析了松嫩草原草地退化後及其生態恢復過程中土壤動物多樣性的變化特點。第一作者在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SCI檢索6篇,EI檢索1篇);獲2007年度周堯昆蟲分類學獎勵基金一項(個人獨立),2008年度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排名第一)。

教育經歷:

1996年,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專業,本科;

1999年,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地理專業,碩士;

2005年,中科院研究生院,環境科學專業,博士;

2007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生物學專業,博士後;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動物生態學

主要主持項目:

1. 百人計畫項目“三江平原濕地土壤動物多樣性及其對生境農田化的回響”;

2. 全球變化生物學項目“松嫩平原西部生態系統交錯區草甸草原土壤動物多樣性對環境水熱變化的敏感性及其機理”;

3. 973項目專題“東北平原典型生態系統地下重要生物功能群的適應技術體系”;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松嫩平原西部退化草地土壤跳蟲物種多樣性生態恢復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