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文故居

吳明文故居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1934年,吳明文13歲時,一場大火將其位於壽寧甲峰村的祖屋焚為平地。隨後,吳明文祖父兄弟數人合力建起一座7榴1進新厝,坐乾加亥,面朝鬱鬱蔥蔥的筆架山,大門朝向東北。故居土木結構,占地800多平方米,高三層半約12米,歇山頂式屋頂,前低後高。主屋前廳高楣架構,面積50多平方米,是全房屋人的家祭、休閒等活動場所;後廳低楣架構,廳後設天井,用於採光,天井兩旁為伙廂房。主屋前建四合院式迴廊,中間開一6米×4米天井。主屋兩側另設天井。

吳明文故居

吳明文故居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1934年,吳明文13歲時,一場大火將其位於壽寧甲峰村的祖屋焚為平地。隨後,吳明文祖父兄弟數人合力建起一座7榴1進新厝,坐乾加亥,面朝鬱鬱蔥蔥的筆架山,大門朝向東北。故居土木結構,占地800多平方米,高三層半約12米,歇山頂式屋頂,前低後高。主屋前廳高楣架構,面積50多平方米,是全房屋人的家祭、休閒等活動場所;後廳低楣架構,廳後設天井,用於採光,天井兩旁為伙廂房。主屋前建四合院式迴廊,中間開一6米×4米天井。主屋兩側另設天井。其時,吳明文祖父及其兄弟們家道殷實,對房子進行了刻意修飾,整棟房子高牆飛檐、雕樑畫棟,窗花採用鏤空雕刻,飛鳥游魚,鮮花新果,栩栩如生,富含傳統寓義。由於房間多達數十間,因採光需要,房子融合了採光良好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築特點,東西南北各設天井,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經典民居。最繁榮時,整棟房子居者逾百,左面主榴為吳明文所有。在這棟房子裡,吳明文度過了一生中的大半時光,從童年開始,經歷了喪父之痛、求學之苦、懸壺之樂。吳明文幼承祖風,庭訓嚴格,刻苦鑽研祖國醫學,深得祖傳肝科疾病臨床實踐精髓,以中草藥治療急慢性病毒性B型肝炎、肝硬化、急性黃疸型或無黃疸型肝炎等症,有獨到的療效,享譽卓著。上世紀七十年代,福安賽岐一肝硬化患者,被省立醫院退回後,卷著鋪蓋,在吳明文故居住了下來,接受治療。10多個月後,吳明文治癒了患者。此事在民間成為美談,廣為流傳。1977年,又一場大火,吳明文故居焚於一炬,可惜的是其數十年來對肝科疾病理論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心得亦毀於一旦。1978年,吳明文在故居原址上再起新屋。新建起來的故居占地140多平方米,土木結構,高10米,雙坡覆頂,為一普通民房。1983年,吳明文退休後,在這座故居里繼續他的懸壺濟世歲月,直到他舉家遷往武曲為止。1990年,深得吳明文真傳的長子吳光良在壽寧武曲建起了一棟新房。吳明文便頤養在長子家裡。這座新建的故居磚混結構,占地80平方米,高2層。吳明文(1921.3-1999.11),壽寧縣甲峰村人。1944年畢業於壽寧中學(現為壽寧一中)師範科,同年參加工作,任鳳陽國小教師,後棄教從醫,1957年考入福建中醫學院,專攻肝科疾病理論。畢業後先後在壽寧縣中醫藥改造辦公室、衛生學會、中醫藥研究所任職。1968年受“文化革命”影響,被清理回家,從此懸壺濟世,足跡遍踏壽寧、福安、周寧、柘榮、霞浦、泰順等地,醫治患者無數,民間知名度較高,在國內中醫學界有一定影響,其醫學成就被錄入《中國當代知名中醫特色醫療辭典》、《中國求醫問藥實用辭典》等書。1979年得到平反昭雪,恢復工作。吳明文精於象棋棋藝,尤擅盲棋。在他的指導下,故居里的後輩中精於棋藝者,可謂人才輩出,便逐漸影響到全村,使得全村棋風盛行,不論老幼婦孺皆能對局。其故居經常出現早睡的阿兄阿弟隔著板壁對弈盲棋,吳明文出聲指點的尤如太虛境況般的場面。有道是:“人越老,醫術越精,聲名越著。”吳明文居住在武曲故居里的這段時光,慕名求醫問藥者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吳明文皆一一認真診斷,細心治療,診金多由患者相送,從不多取分文,表現出了“醫者父母心”的崇高醫德。1991年,吳明文因其在醫學界的影響和貢獻,於武曲故居贏得了我國著名肝科權威、中醫學泰斗關幼波教授題寫了“施神奇之術,探神秘之境,用神妙之藥,揚神醫之名”的題詞相贈。1995年,壽寧縣一梅姓肝炎患者,在省立醫院住院一年多後,於群醫束手的情況下,慕名求醫,吳明文父子精心診治,不到半年時間,困擾患者達兩年之久的肝炎頑症,被從根本上治癒。1999年11月16日,吳明文病逝於武曲家中,終年78歲。遺有《論痰飲對人體的危害和治療探討》、《淺談傷寒與溫病》等中醫學論文多篇及詩6首。[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