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以游幕、教讀為業,能詩文、工聯語。曾任進步黨慈利縣主任幹事、《慈利縣誌》總纂。所著《對聯話》,上承梁章鉅《楹聯叢話》,保存了道光年間至民國初年不少名人的聯作,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另有《悔晦堂對聯》、《悔晦堂叢書》等。
吳恭亨,字岩村,筆名悔晦,晚年自號彈赦老人。清鹹豐七年(即1857年)10月10日生於慈利縣象耳橋月亮岩。清廩貢生。他文學造詣頗深,以詩見長。平生最重教育。清末,曾主講於慈利漁浦書院數年,任慈利高等國小堂第二屆校長。
1900年8月“富有案”(自立會唐才常黨獄)事發,吳次子吳良愧聞訊避居外地,吳亦被湖南巡撫俞廉三拘捕入獄,經年遁去。辛亥革命後,吳被推為湖南省特別省議會議員。同年,赴荊州參與其門人唐犧之戎慕,後辭職回縣。吳系柳亞子等組織的南社詩壇成員,曾參加進步黨(袁世凱示意共和黨及統一黨與立憲派的民主黨合併而成)。任慈利進步黨主任。又任過慈利勸學所長及教育會長等職。
吳恭亨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編纂《慈利縣圖志》,出版後,柳亞子嘉贊該志“詞旨簡要,與武功、朝邑相頡頑”。民國十年(1921年)經慈利縣議會決定開館纂修《慈利縣誌》,以金楠為館長,吳恭亨為主纂,為時半年書成,凡二十卷。修志時,以“詳地略天,詳人略物,詳俗略改,詳獨略同,詳表略文,詳今略古”為準則,志書梓行後,“志家稱道備志”,李肖聘將其列為湖南近代名志之一。吳著述頗豐,除縣誌外,尚有族譜、盡牘、日記、對聯、詩文集等二十六種,合為《悔晦堂文集》。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農曆五月,吳恭亨病逝於常德寓所,終年八十一歲,葬於慈利縣羊角山麓棗兒灣。
相關作品
吳恭亨與壽聯
(1)賀賀龍父親甲子壽聯
釀酒壽公,我所思多收幾戽麥;
提刀殺賊,兒之功隱基一長城。
全聯大意:人們為您祝壽,我想到的是地方平安,五穀豐登;您的兒子提刀殺賊,全依賴於您象一座長城立在您兒子的身後。
(2)賀李懋君生日聯
肯屈洪憲皇帝之威,台不能柔,頭原可斷;
似驚澹庵先生猶在,懦真分立,壽自無疆。
李懋君為湖南石門人,光緒舉人。他1912年參加國民黨,1913年當選為眾議員。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解散國會,他因激烈反對而受到通緝,只好逃亡日本。1916年6月袁死後始歸國。1921年農曆十月三日為其六十一歲生日,吳撰聯賀之。上聯大意是:豈肯屈服於袁世凱的淫威,你敢於罵賊,寧可被殺頭。其中引用了唐代顏果卿為安祿山先被割舌後被殺的故事。下聯大意為:你反對袁賊的倒行逆施,就是當今的胡詮,你敢於鬥爭的精神教育了人們,你這樣的勇士是可以得到永生的。南宋名臣胡詮(號澹庵)一生力主抗金,以致累遭貶謫。懦真分立,謂感化的力量可使貪者廉潔,弱者自強。
吳恭亨與輓聯
(1)挽宋教仁聯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桃源人。武昌起義後,任南京臨時政府法制院總裁,參加南北議和,到北京任農林總長。後任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因反對袁世凱被人暗殺於上海,吳恭亨得知撰聯挽之:
革滿清之命,為成功英雄,續革袁氏之命,為失敗英雄,失敗鏇成功,算我公造因,眾人食果;
與專制同生,痛過去中國,不與共和同生,悵未來中國,未來將過去,付銅像表德,石柱銘勛。
全聯頌揚了逝者推翻專制與建立民國的偉大功績,雖反袁一時失敗,仍是英雄,因播下的種子會發芽結果,一個人倒下去,千萬人站起來,革命後繼有人,先烈流芳百世。
瘐子我被囚,甲辰君出走,乙己日京憤取締,解歸倏異倏同,回首直如昨日事;
閩海上司法,首都長農村,長沙選舉彌競爭,平議亦趨亦步,傷心忽報此人亡。
上聯回憶過去的革命生涯如在眼前;下聯寫宋教仁擔任過的職務與從事政黨內閣的反袁鬥爭,在相互配合取得重大進展時,忽聞被袁世凱派人刺殺身亡,不勝浩嘆!
(2)挽劉昆濤聯
出師已捷,痛鏇殉之,赫赫株洲,陷圍不死於兵而死於水;
護法未終,幸有來者,巍巍另葬,旌烈既比為蔡亦比為黃。
上聯痛惜逝者在護法戰爭中獲勝後過橋時不幸擠落水中溺死;下聯認為逝者的功績可與黃興和蔡鍔相比,事業未成尚有後來者繼承遺志,可告慰先烈在天之靈!
(3)挽劉玉堂聯
死戰場是男兒善終,手提頭顱,前來忽隕百夫特;
舉漢幟為種族革命,為攬侯身,後勁還推三戶雄。
此為挽1911年辛亥革命烈士劉玉堂聯。上聯稱頌戰死沙場是男兒最好的結局。“百夫特”指才能出眾的人,典出自《詩》。下聯進一步讚揚兩湖人民推翻滿清帝制的大功勞。“三戶雄”典出自《史記》:“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4)挽蔣翊武聯
中原豪傑開先,碭山大劍,十萬橫磨,曾使滿清朝廷動色;
護法旌旗忽黯,夔府此枰,二三已甚,試思危局柱石更誰。
“碭山”在安徽,既是縣名,又是山名。傳說漢高祖劉邦曾隱於碭山,遇蟒攔道,揮劍斬之。“橫磨”指橫磨劍,喻精銳善戰的士兵。“護法”指反對張勛復辟的“護法戰爭。”“夔”為古國名,在今湖北秭歸,後被楚國所滅。此外指武昌。“枰”指棋盤,此處喻局勢。蔣翊武(1885——1913)湖南澧縣人,他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曾任湖北振武學社與文學社社長。武昌起義後,任湖北軍政府顧問,駐漢招撫使等職。後任荊豫招撫使。策動反袁稱帝活動,事敗被捕就義於廣西桂林。吳恭亨撰聯以挽之。
(5)挽王子豳
惡有大將而棄君,是犯兵家所忌;
確知中華已不國,故教箕豆相煎。
表現作者對逝者死於內爭嘆息不已,認為這是兵家所忌,兄弟殘殺,應引以為訓。
(6)挽王壬秋
布衣名聞四海,著書風靡五洲,此為儒效;
學說深印洞庭,哭聲上浮衡岳,吾與招魂。
上聯言其學術上的成就,以平民百姓(布衣)而登儒學頂峰;下聯以誇張手法言其去世震動之大。王壬秋:湖南湘潭人,鹹豐舉人,初任曾國藩幕僚,後講學四川、湖南、江西等地。清末授翰林院編修,加侍講,工詩善文,著作頗豐。
吳恭亨自壽聯
為自己生日題聯為自壽聯,一般以抒情者居多。由於是即興說話,筆調比較輕鬆自然,也是真實感情的流露。下為吳恭亨在六十二歲時寫的自壽聯:
風雲轉轉,匪冤即親,世界轉轉,匪竟即爭,天若有情,化競爭使大同,冤親使平等;
過去種種,曰貧與賤,未來種種,曰老與病,吾亦何懟,喜對病可馳力,貧賤可驕人。
此聯取上下聯內部自對的手法。上聯點明當時的時局,在世界上有歐洲大戰,在國內則有軍閥混戰。希望世界大同,只能是主觀意願,但也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之心。下聯則寫晚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聊可自慰。
吳恭亨與諷壽聯
諷壽聯,它雖有祝壽之意,其實並非祝壽,不過是借題發揮而已。這是一種在特殊情況下的壽聯,與其說是祝壽,不如說是聲討。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我皇萬年,我公萬年。
此聯是光緒戊申八年八月袁世凱五十歲大壽時,南洋——華僑從郵局郵來。此聯貌似奉承,實為諷剌。“戊戌八月”指光緒被囚。此聯剛到,傭人隨即掛出,經觀者搖頭擺尾議論一番後,袁才有所察覺,忙令人撕下,但訊息已不脛而走。人們無不佩服撰聯者之膽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