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恕三

吳恕三

吳恕三,熱能動力工程專家。長期從事鍋爐的研製工作,主持設計了多種新型電站鍋爐,在大型火力發電設備製造行業中享有盛譽,為我國機械工業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人物簡介

吳恕三,高級工程師。浙江嘉善人。194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系。曾任中國運輸公司重慶修車廠實習員、資源委員會昆明中央機器廠助理工程師、上海中國電氣公司工程師。建國後,歷任第一機械工業部第四工業管理局工程師、副處長,哈爾濱鍋爐廠總工程師,黑龍江省機械工業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963年參加解決了75噸/時鍋爐管式空氣預熱器的振動和噪聲問題。曾參加我國第一條蛇形管生產線的設計、製造和安裝工作,並負責5萬千瓦、10萬千瓦和20萬千瓦鍋爐機組的設計和製造。

人物簡歷

1941年7月 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

1941-1942年 重慶中國運輸公司修車廠實習員。

1942-1943年 昆明中國企業公司修車廠工程師。

1943-1946年 昆明資源委員會中央機器廠助理工程師。

1946-1949年 上海中國電器公司工程師。

1949-1949年 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重工業接管處工程師。

1950-1952年 華東工業部科長。

1952-1953年 第一機械工業部第四機器工業管理局工程師。

1953-1954年 第一機械工業部第四機器工業管理局綜合設計處副處長。

1954年 中國駐蘇聯商務參贊處一機組組長。

1955-1961年 哈爾濱鍋爐廠副總工程師兼總設計師。

1961-1978年 哈爾濱鍋爐廠總工程師(其中,1963年3月後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1978-1981年黑龍江省機械工業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

1981年4月9日 逝世於北京。

人物生平

1920年8月2日,吳恕三出生於浙江省嘉善縣魏塘鎮一個名中醫世家。祖父等著有醫書行世,舅父曾任上海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在家庭濃厚的文化氛圍中,他自幼聰穎好學,樂讀不疲。1937 年同時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和杭州浙江大學,因家中經濟拮据,選進公費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

時值抗戰初期,他積極參加抗日救國的宣傳活動,參加戰地服務,撰寫義正詞嚴、很具鼓動性的抗日文章。有同學戲說他“有點象列寧,個子矮小而能量巨大”。

1941年大學畢業,先在重慶、昆明兩家修車廠任職;於1943 年到昆明資源委員會中央機器廠任助理工程師。1946年轉到上海中國電器公司任工程師。這期間他參加了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領導的《科學時代》雜誌社,擔任主編,並加入進步的“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從事革命活動。

1949年3月,吳恕三在上海解放前夕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任上海市軍管會重工業接管處工程師。1950年1月,在華東工業部任科長。1952年調第一機械工業部(以下簡稱一機部)四局任工程師。在此期間曾去捷克商談引進我國首台汽輪機設計製造技術。1953年任一機部四局綜合設計處副處長。1954年任一機部派駐蘇聯商參處工作組組長。1955年1月,調任哈爾濱鍋爐廠副總工程師兼總設計師。

人物貢獻

建立鍋爐生產基地

哈爾濱鍋爐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興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我國至今規模最大的電站鍋爐製造廠。吳恕三到廠後,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與開發。親自給從全國各地調來的中、青年技術人員上俄文課,幫助他們學習有關技術知識,並指導他們搞好設計。他又和總工程師、總工藝師一起,組織技術人員對生產技術難題摸底,進行技術攻關,完成了146項關鍵工藝規程的制訂,從而推動了對新技術的掌握,為工廠1957年正式開工生產奠定了技術基礎。60年代初,哈爾濱鍋爐廠已形成屬於全國一流、從設計到工藝配套成龍的技術隊伍。1960年,工廠試製成功了當時國內容量最大、參數最高的高壓410噸/時電站鍋爐,使我國電力設備製造工業踏上新台階。對此,國內主要報刊曾作為要聞報導。

1961年7月,吳恕三任總工程師。1963年3月,又同時任副廠長。

1966年,他主持設計高壓230噸/時6型鍋爐,匯集採用了膜式水冷壁、集中下降管、全懸吊結構、迴轉式空氣預熱器等多項新技術。標誌著我國鍋爐設計,完全擺脫了蘇聯模式,走上獨立設計的新天地。該台鍋爐運行表明,設計相當成功:熱效率高,滿負荷運行,可用率高,安裝這台鍋爐的山東搏山電廠,被水電部評為“樣板廠”。

吳恕三勇於進取,在50年代末寫出了60年代鍋爐廠的展望。廠內許多技術難題,都是由他主持解決的。一台援越75噸/時鍋爐的空氣預熱器強烈振動,不能正常運行,吳恕三在有關單位協助下,進行了大型試驗,取得大量數據,解決了關鍵技術問題,並為以後設計空氣預熱器提供了可靠的設計資料。1970年國內稀有設備、廠內關鍵設備8米卷板機上一根直徑760毫米、長18米、重53噸的上輥斷了。沒有這台設備,廠內生產就無法正常進行,重製一根,時間來不及,他毅然創議焊接。並直接參與這工作,這是一項很複雜的、有風險的工作,但吳恕三妥善解決了焊接、焊後熱處理等多項難題,使修復後的上輥,非但焊接完善,並且變形很小,甚至不必再精加工。該輥至今仍在使用。

研製大容量電站鍋爐

我國電站鍋爐製造是從中壓35噸/時開始的,以後發展到中壓75,120,240,280噸/時,高壓230,410,220噸/時,超高壓670 噸/時,……,直至現在的亞臨界2008噸/時(60萬千瓦),哈爾濱鍋爐廠是這些新型鍋爐的率先試製工廠。吳恕三起決定性作用地主持了直至670噸/時鍋爐的研製。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吳恕三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受到迫害,但是,他對未來並沒有絕望。利用批鬥的間歇時間,又翻譯了一些大容量鍋爐資料,並自修日文。1970年國家交哈鍋廠試製的螺旋石油輸送管任務中,他和其他人員一起,奮戰三個月,圓滿完成了專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調試、試生產的全部工作。在生產調試的關鍵時刻,他5天5夜不離現場,因疲勞過度,一次竟在高處暈倒跌下,幸未重傷。這條生產線後來移至山東淄博,專門成立了一座工廠,開始了我國用自產設備生產大直徑螺旋焊接石油輸送管。

1975年吳恕三由機械工業出版社聘任為《機械工程手冊》總編輯。《機械工程手冊》與《電機工程手冊》是一機部會同中央六個部一起組織全國著名機電專家編寫的我國首部大型綜合性工程手冊,出版後對我國機械工業的技術發展有重大作用,曾多次被授與國家性的圖書大獎。吳恕三在該書的編寫原則和編例的制定、組稿和審稿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人物評價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吳恕三先後當選為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代表(其論文《鍋爐管式空氣預熱器的振動和噪聲》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共“十一大”代表、中共黑龍江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吳恕三是國內公認的鍋爐權威和焊接權威,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焊接學會理事、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曾14次出國考察技術,其中4次率團參加國際焊接年會。他積極主張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為我所用。並組織翻譯了出國帶回的大量有價值的科技資料,親自審校並部分親自翻譯英、俄、法、德、捷文種的資料,供大家參閱使用。

吳恕三學識淵博,除熟悉國內外最新有關科技發展狀況,對中外古今的文學、哲學、歷史、音樂、美術等,也都有廣泛深刻的了解。一次,他率團出訪義大利,閒暇時參觀美術博物館,他為同行的同志們講解,從古希臘文明、文藝復興、各位大師的生平,到每幅畫的由來和藝術價值,講得如數家珍。

1978年,吳恕三返回黑龍江省任省機械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

1980年1月,吳恕三肝病加重。在上海住院期間,又完成與別人合譯的《流體誘發振動》一書的審校,這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後一件工作。1981年4月初在北京朝陽醫院住院時,病情危篤,自知已無法挽救。為了不作無謂拖延,他拒絕注液服藥,豁達地迎接死亡。1981年4月9日去世,終年61歲。

主要論著

1 吳恕三,洪邦俊.鍋爐管式空氣預熱器的振動和噪聲.哈爾濱鍋爐廠訊息快報,1964,(327,328).

2 吳恕三.75t/h鍋爐小節距空氣預熱器消振試驗報告.1963,9.

3 (美籍)湯烺孫著.吳恕三譯校.沸騰傳熱和兩相流動.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