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吉

吳寶吉,男。博名:江山一粟。曾用筆名:葉余。
中學畢業後下鄉插隊,1979年考入師範,之後當教師,做編輯。198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幹部專修班,現在《吉化報》編輯部工作。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化工作家協會和中國石油作家協會會員。吉林市作家協會理事,吉化作家協會副主席。吉林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
從1983年至今在國內外眾多報刊發表各類作品數百萬字。數百篇作品被收入各種選集。出版著作有散文詩集《旋轉的太陽花》和散文集《紅色本命年》。傳記被收入多部辭書中。現居吉林省吉林市。吳寶吉同志履歷

吳寶吉,1958年生於吉林市,當過知青,做過教師,1986年調到吉化報社。1988年參加成人高考,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1990年畢業重回吉化報社工作。從事新聞工作20多年,各種新聞體裁都涉入極深,所發表的新聞稿件數以萬計,近百萬字。他是吉化報的資深記者和編輯。
吳寶吉同志有較高的政治敏感與新聞敏感。在領導和同事們的評價中,吳寶吉始終是一位政治敏感性強、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注重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合格的編輯和記者。自從1999年吉化報創辦《吉化報·百姓生活》以來,作為編輯部主任,他總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地努力工作著。他所編輯的報紙中,充分體現了辦報宗旨。刊發的稿件體現了高品位、高格調,也體現了可讀性和信息性。沒有一篇導向問題、政治錯誤、泄密問題的報導。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相伴隨的,是作為一名記者所必備的新聞敏感性。吳寶吉始終把自己的筆觸伸向社會的最底層,他關注弱者,關注百姓,關注民生,他采寫了許多下崗職工再就業的事跡,注意引導弱勢群體的自立自強,為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吳寶吉同志工作勤奮、踏實、認真。他每天不辭辛苦,或整理稿件,或校閱版面,或到吉林市和吉化區域內的大街小巷,挖掘採訪第一手新聞。他經常深入基層,多年的積累使他廣泛涉獵了社會的各個方面,使他成了一個“全能記者”。他始終堅信這樣一個信條:腳板子底下出新聞,坐在辦公室里是如何也抓不到鮮活的新聞素材,寫不出感人的新聞作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其足跡遍及吉化乃至整個吉林市,接觸了無數各類人物並將他們的事跡見諸報端,吳寶吉的名字,隨著《吉化報》和《吉化報·百姓生活》走進了千家萬戶,廣大讀者通過一篇篇鮮活生動的稿件認識了他,接受了他,大家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都願意請他幫忙,而他也樂於儘自己的能力為大家排憂解難。
2004年1月10日《吉化報·百姓生活》率先推出的反映吉化總醫院護士季富秋先進事跡的長篇通訊《小季》,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並由此引發廣大媒體的共同關注。5月,季富秋被吉林省評為模範護士。2004年2月15日吉化消防支隊搶救吉林市中百商廈特大火災的事情發生後,為了讓吉化職工和家屬更加全面地了解消防官兵是如何不顧個人生死奮戰在救火第一線,他采寫了《烈火煉真金》一文,在《吉化報·百姓生活》隆重推出,此文較為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吉化消防支隊官兵在烈火面前的英勇表現,後被《中國石油報》刊載。
吳寶吉在廣大讀者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和知名度,這與他廣泛地接觸採訪和幫助各類群體有著直接的關係,他樂於助人,具有“鐵肩擔道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正因如此,在吳寶吉的周圍有許多朋友,所以,他的新聞事業才幹得紅紅火火,也就有了他在國內外多家報刊雜誌發表各類作品百萬餘字的成績;也就有了散文詩集《旋轉的太陽花》和散文集《紅色本命年》的正式出版。從1990年2月20發表在《吉化報》一版的通訊《三個數字說明了什麼》被多家報紙刊載,當年獲首屆(1990年度)全國企業報好新聞一等獎後,1996年被化學工業部授予優秀化工新聞工作者稱號。2002年3月1日發表在《吉化報》二版的通訊《秤里“摳”出二百萬》在吉化引起強烈反響,榮獲2002年度中國石油好新聞一等獎;同時榮獲吉林省首屆報紙好新聞二等獎和吉林新聞獎三等獎。
2002年7月19日編輯的新聞《愛心托起兩條生命》和圖片獲中國企業報第12屆新聞獎評選編輯二等獎。2003年5月拍攝的攝影作品《五月激情》,在毓文杯城市晚報第二屆江城讀者節香車報紙時裝秀攝影大賽中榮獲二等獎。2004年7月3日發表在《吉化報·百姓生活》三版的通訊《背著丈夫走人生》獲2004年度中國石油新聞獎一等獎。他所寫的新聞作品連續多年榮獲國家、省和中國石油系統及中國化工系統新聞獎。他還獲得了吉化首屆文學創作獎。2005年他被評為吉林市十佳新聞工作者。2006年獲中國石油記協第三屆“十佳百優”石油新聞工作者稱號。他曾參與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跨越明天——吉化三十萬噸乙烯工程建設紀實》、東方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化工建設第一軍》、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走過風雨——講述下崗職工自己的故事》大型報告文學等多部書籍的撰稿、編輯和出版工作。
“書生報國無它路,惟有手中筆墨情。”吳寶吉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吳寶吉省部級以上新聞作品獲獎名錄

1990年2月20發表在《吉化報》一版的新聞通訊《三個數字說明了什麼》被多家報紙刊載,當年獲首屆(1990年度)全國企業報好新聞一等獎。
1991年5月論文《融指導性和可讀性與服務之中》獲全國企業報首屆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1995年5月《殺進全國奧賽的黑馬》獲全國企業報1994年度好新聞三等獎
1996年被原化學工業部授予優秀化工新聞工作者稱號。
論文《突出吉化特色 提高副刊品位》發表於1997年12期《中國化工通訊》
1999年5月《兄弟明星》獲吉林《黨員之友》雜誌優秀稿件三等獎
2001年7月《七月的田野》獲1999-2000年度中國石油新聞獎三等獎
2002年6月《松水悲歌送英魂》獲2002年度中國石油新聞獎三等獎
2003年6月《愛心托起兩條生命》獲中國企業報第12屆新聞獎評選編輯獎二等獎
2003年7月《秤里“摳”出二百萬》獲2002年度中國石油新聞獎一等獎
2003年7月《生命的光輝》獲2001-2002年度中國石油新聞獎三等獎
2003年8月《秤里“摳”出二百萬》獲吉林省首屆全省報紙好新聞二等獎
2003年8月《李賀事跡將搬上舞台和螢屏》獲吉林省首屆全省報紙好新聞三等獎
2003年8月《秤里“摳”出二百萬》獲第十二屆(2002年度)吉林新聞獎三等獎
2003年8月《抗非典戰士光榮入黨》獲中國石油新聞工作者協會抗擊非典優秀新聞作品
2004年7月3日發表在《吉化報·百姓生活》三版的新聞通訊《背著丈夫走人生》獲2004年度中國石油新聞獎一等獎。
2005年發表在5月21日《吉化報·百姓生活》六版的報告文學《一生只為求“誠信”》獲2005年度吉林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2005年獲吉林市十佳新聞工作者稱號。
2006年7月所寫作品《裝點生活的美麗》獲2005年度中國石油新聞獎二等獎
2006年9月獲吉林省企業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優秀文藝工作者。
2006年9月15日獲中國石油記協第三屆“十佳百優”石油新聞工作者稱號。
2007年6月編輯的2006年11月14日1版獲2006年度中國石油新聞獎三等獎。
2007年6月編輯的作品《民族復興的社會工程》獲2006年度中國石油新聞獎二等獎。
2007年6月編輯的作品《下料班勝似巧裁縫 小舉措節約出效益》獲2006年度中國石油新聞獎一等獎。
2007年6月編輯的作品《沙連仲和他的瓷刻藝術》獲2006年度中國石油新聞獎三等獎。
2008年獲中國企業報協會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