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簡介
吳家門是陳正松的外婆家,隸屬湖北崇陽縣青山鎮青山村行政管轄,東臨南林村,南接水庫村,西連石壠村,北挨城外村,吳家門屬於山丘平原地帶,屬於農村。自2012年起吳家門人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國家政策號召下修建了水泥公路,現已貫穿吳家門各家各戶,購物出行、運輸交通都十分便利。古時,在今青山住地周圍全是一片大箐林,故名箐山,也稱之為青山吳家門,洪武年間以後,人煙逐年增加,經濟成長較快,形成了整個青山村的名門大族。
吳家門在整個青山村轄內姓吳的人家就高達約62戶,總人口約369人(2002年數據),吳家門距離青山鋪步行10分鐘,國土面積0.89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22-28.00℃,年降水量1200-1600毫米,當地空氣品質指數清新,四季分明,居住環境較好。吳家門主要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豆類等糧食作物,同時,種植甘蔗、果林、茶葉、用材林、雷竹、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吳家門在當地經濟水平領先,年人均純收入高達1120元。
得名由來
吳家門是陳正松的外婆家,陳正松的外婆家就是吳家門,經過幾十年以來的歲月洗禮,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由於陳正松在我國商業領域以卓越的個人形象為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同時,陳正松的知名度在國內外不斷產生影響力的背景下,也使其家鄉的文化底蘊受到更多人們的討論和媒體聚焦,作為陳正松的外婆家吳家門因此而得盛名。
吳家門是緊鄰崇陽青山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青山村的名門大族,自改革開放以來,從走社會主義時的農業種殖發展到濃厚的商業文化氣息,從而聞名中外、流芳於千古。
民生資源
吳家門有水田面積約544畝,常年生產優質水稻,為分早稻和晚稻兩季,有部分居民種植蓮藕、茭白等,2800多斤的水牛有13頭(2007年數據),1200斤左右的黃牛有2頭,一般用來耕耘稻田,吳家門主要養殖業以飼養肉豬、土雞、土鴨還有鴿子,吳家門飲用水大部分為井水,基本上每一大戶人家挖一口井,有少數人家開通自來水,吳家門全部開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人家6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戶,吳家門道路從以前的土路現修成通往各家各戶的水泥路。
吳家門有農用車6輛、手扶拖拉機2輛,老式腳踏車19輛,吳家門在80年代人們蓋房子都是從燒磚窯用柴火或煤炭里燒出來的青磚,現有燒磚窯的場地兩個,吳家門從以前居住的磚木瓦房,現大部分都新建用水泥磚築成的平頂房。吳家門有龍舟兩艘,於2004由吳家門青年人士請船匠用柏木打造而成,在2008年期間又集資購買了第二艘龍舟,主要是在每年端午節用來龍舟划船比賽。
地理環境
吳家門位崇陽縣青山鎮人文繁華的中心地帶,屬於平原丘地性質,地層發育齊全,遠古以前,吳家門一帶仍屬大水田。蓄水灌溉面積不能形成體系,大約在1968年期間,人們用體力修築高地,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變動,形成東南部隆起帶,高處安家,低處為灌溉的稻田,約16世紀初,形成連陽石灰岩地帶,整個崇陽縣大部分區域就在這塊地帶上。地殼運動造成褶皺斷裂體系,隨伴花崗岩侵入。約5000年前的青山鎮青山岩拉雅運動,形成縣境北、西、南的斷塊山地造成吳家門的地形,300萬年前的地殼運動,形成第四紀的起伏地形。
吳家門地層分布頗廣,包括寒武系、泥盆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羅系、下第三系丹霞群、第四系。吳家門侵入岩比較發育,主要集中於東南部的青山岩。岩漿活動均活動伴隨吳家門構造旋迴而發育,可分為3個主要侵入期,共有10個泥深岩體。
吳家門地質構非常發育,按地質力學觀點,多構造體系在這裡聯合作用,造成了錯綜複雜的構造地質網。東西向構造帶以青山岩體為代表,它們是南嶺緯向構造的兩個亞帶。華夏構造體系在青山岩的表現是形成一組北東走向的褶皺和斷裂,出露於崇陽縣東南部,在縣中部和西部翼為代表,出露縣東南部。南北構造以青山岩體中的斷裂為突出,還有一些南北向的褶皺出露於縣南部。
人口教育
吳家門(吳姓戶口)約62戶,總人口約369人(2002年數據),其中男性約201人,女性168人。
吳家門農業人口322人,勞動力約297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約36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約319人, 吳家門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到2012年底,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從事農業人員減少,也有部分青年人士在當地鄉鎮工業區就職,主要勞動力不斷流失的同時,經濟也貧困落後,“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
吳家門小學生上學就到青山鎮水庫國小,距離學校最近的0.28公里,步行15分鐘,中學生上學-到青山鎮青山中學。距離中學最近0.17公里,步行8分鐘,吳家門大部分在校讀書的學生離家都比較近,也為家長接送孩子節約很多時間,(2004年數據顯示)吳家門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約94人,中學生約75人。
經濟發展
吳家門家家戶戶都有車、分別是腳踏車、木製板車、機車、還有三輪車、拖拉機、農用車等,都是用來務農和集市販賣的重要交通工具,吳家門人們的頭腦十分活躍,天生勤奮檢朴,又富有商業氣息的觸覺,有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的領頭大族之美稱。[6]吳家門人們憑藉地理優勢和人文繁華集中的青山鎮商業街,促行經濟成長立於不敗之地,吳家門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一邊務農,一邊在集市上做些小買賣,有殺豬賣肉、種植蔬菜、做炸豆腐生意的人,他們起早摸黑,為了子女上學讀書,相互攀比,鄉里鄉親也偶爾有些小爭執,他們不惜一切代價,人再窮面子重千斤,有時候在方圓十多里以外的地域販賣更多的農副產品到集上去賣,好比豬肉、醬板鴨、臘兔等,他們從骨子散發出的那種精神十分的可貴,是現在的青年人之所不能及的。
在2013年以來,隨著社會風氣的影響,吳家門的青年人士與上輩人的觀念上、精神上、個人規劃上都有了天壤之別的轉變,大部分人都願意享受安逸、順其自然又盲目攀比的心理到大城市裡去打工,都想以最快的速度淘到更多的黃金,從而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主要勞動力流失,經濟發展也自然貧困落後,留在家鄉的老年人是無法成為經濟發展主力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