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埠村[10]

吳家埠村是一個屬於寒亭區寒亭街道管轄的村落,以姓氏取村名為吳家埠,該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蔬菜為主。

基本信息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寒亭吳家埠村

隸屬寒亭區寒亭街道,位於寒亭街道東北部(北緯36о47ˊ、東經119о15'),現有76戶,235口人,耕地面積549畝,該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蔬菜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8萬元,人均純收入5700元。
據考,該村建於明朝。據吳氏家譜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祖由直隸棗強縣遷濰縣埠口落戶,其後,一支遷此立村”。因當時在一埠下立村,就以姓氏取村名為吳家埠。

浙江省奉化市蓴湖鎮吳家埠村

吳家埠村位於紅星橋畔,全村區域面積5.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0.64平方公里。北距蓴湖1.5公里,全村有1200多戶人家,3800多人口。村南1公里即象山港,居住密集,原名降渚,村民吳姓,宋、元間由新昌遷來,相傳有泊船的埠頭,後改稱吳家埠。
吳家埠村地處鎮所在地。蓴湖鎮的小流域治理工程、東環線工程、海景別墅工程等5個重大項目都涉及到該村。面對如此重大的工作任務,吳家埠村幹部發揚團結協作、不畏艱難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為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贏得了時間。降渚溪小流域治理涉及到該村70戶養鴨戶的鴨棚遷移,任務十分艱巨。該村黨總支書記吳良威、村委會主任吳海輝帶領村幹部利用晚上時間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得到了養鴨戶的理解和支持,使工程得以順利實施。為做好紅勝海塘續建工程料場的山林徵用工作,13名村幹部冒著酷暑,每天吃在山上,夜以繼日地丈量山林面積,整整用了15天時間,攻下了這一“堡壘”。東環線工程是蓴湖鎮交通道路網路“三橫五縱”中最主要的一橫,又是接軌紅勝海塘的主要連線線,可徹底改變蓴湖過境車輛的擁堵現狀。該村幹部民眾識大體、顧大局,協助鎮裡做好土地徵用工作,使東環線吳家埠段1.78公里的道路實現了無障礙施工。
吳家埠村是蓴湖鎮一個大村,村幹部自我加壓,為民眾辦了一大串實事:投資80萬元,澆築長1140米、寬4.5米的井潭至振興路之間道路;投資500多萬元,完成了電氣化村改造工程;投資6萬元,把路燈從30瓦改為80瓦,亮燈時間從半夜延長到全夜;投資380萬元,新建營業用房4600平方米,每年可為村級集體增收70多萬元;老年人補助費從每人每年100元增加到每人每年500元;發放救濟補助10萬元,幫助解決患病村民生活困難;村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費大部分由村里開支,還為全村村民辦理了農居房保險等。
為提倡廉潔自律,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吳家埠村規定,村幹部外出辦事、待人接客一律私車公用,不得向村里報銷一分錢,把有限資金用到民生工程上。僅此一項,去年節約開支5萬多元。村里還明確規定,村兩委會成員不得參標和承包由村出資建設的所有工程。在評議現場,吳家埠村黨總支書記吳良威代表兩委會,把今年要做的實事也全部“曬”了出來。民眾心中有桿秤,他們對村幹部打出了高分。

山東省海陽二十里店鎮吳家埠村

明崇禎年間(1628-1643年),吳姓來此建村,以姓命村名吳家埠。村東的自然村馬家莊,是由馬姓建村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後由清兵部侍郎李贊元的後人買下定居。與吳家埠村為一個行政村。 吳家埠村位於二十里店鎮南部,地處東經121°03′,北緯36°42′。北與南野口村相望,南與朱塢村交界,東與紀疃相鄰,隸屬二十里店鎮。距鎮政府駐地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4公頃,適宜種植農作物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蔬菜、果樹等。 2002年,全村有311戶,888人。有吳、李、石、陳、王、馬、修、鄭、姜、祁、於、紀、牟、張、宋等15姓,均為漢族。 1956年,全村人均收入60元左右。1978年,全村人均收入120元左右。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20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61%、30%、9%,人均純收入3297元。
1942年本村解放。 同年6月日偽軍掃蕩,本村民兵李士春在村西埋設地雷,炸死日本騎兵1名。 1943年4月黨組織領導村民進行減租減息、僱工增資運動。 1945年10月本村出動30餘名民兵,參加平息佛教會龍山叛亂的戰鬥。 1947年開展土改複查運動。 1955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63年10月組織80餘名民兵,參加搜捕登入的國民黨武裝特務,受到縣武裝部和煙臺軍分區表彰。 1964年秋18名工作隊員進村,開展“四清”運動。 1972年村西建起二級揚水站,灌溉面積達46.7公頃。 1974年冬-1978年春全村大幹4年,整出標準大寨田23.3公頃,將所有零星地塊規劃成大片,並規劃出機耕路。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5年春栽山楂27公頃,受到縣、市領導表揚。 1985-2000年用義務工修建盤山路、機耕路4600餘米。 1991年建成北山揚水站,同時用義務工修盤山渠道1200米。 1998年投資6萬餘元,建成大型揚水站,使本村土地灌溉面積達到8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