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厝村[福建泉州晉江市龍湖鎮下轄村]

吳厝村[福建泉州晉江市龍湖鎮下轄村]
吳厝村[福建泉州晉江市龍湖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厝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龍湖鎮,位於晉南二十公里306省道旁,轄自然村洋安,石獅至金井公路從所轄的兩自然村中間穿過。該村北靠大牛山,《原名玄武山》西北有金山,南面有白盆山,村四周有赤西山、石盤山、新山仔、四房堅山、金龜、山仔等多個小山丘。 面積4.3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全村共有400餘戶1997人。耕地1300餘畝,農作物有甘薯、水稻、花生、大豆。

基本信息

地名含義

東吳國小 東吳國小
吳厝始祖回龍公 吳厝始祖回龍公

吳厝村原名東吳。據傳說東吳開居始祖迥龍公擇居時,奇觀“北斗星墜地”之風水寶地而入之。村南大溪由西向東入衙口海,舊稱為洛溪,因洛溪之名,故迥龍公派下吳氏亦稱為洛溪東吳。元末明初,吳厝村原住有林、蕭、蔡、吳諸姓,當時村名稱東洛。明代修撰的《洛溪吳氏宗譜》載有明嘉靖年間碩哲名士蔡潤宗為該書所作的序,時人稱他為蔡東洛,由此可說明東洛為吳厝舊名。爾後他姓外遷,吳氏人口遞增,全村僅餘吳姓一族,遂改東洛為東吳,以區別於同為洛溪支派的西吳(棲梧)村。東吳自清代中葉後改稱吳厝,即吳氏建厝居住之村落。

歷史沿革

明、清屬十七、十八都。民國33年(1944年)屬善鄉中正保。建國後,1956年屬棲梧區湖北鄉,1961年屬龍湖公社吳厝大隊,1984年改龍湖鎮吳厝村委會。

歷史人文

該村吳氏開居始祖迥龍公於明洪武二年乙酉(1369年)由南安入晉,擇居於吳厝,回龍公(吳通甫)(1295-1376)享年81歲,妣趙氏(南安女)(1297-1392)享年95歲。生三子,17歲時生長子,仁安(1312-1392),仁尚,仁秀。該姓傳於九世時,吳成鑽, 廿五歲,才識廣傳,筆墨流暢,那年為洛溪吳氏大宗譜造譜告成,為七百年後的吳氏四溪解開了歷史之謎,相傳十四世吳九美科中舉人,雍正丙年間於南平教論集士講學。洛溪三房份九架仕城公(生於明崇禎丁丑年十月十八日卒清康熙巳丑年二月十三日享年七十二歲),現傳二十四世吳志聰。

村容村貌

吳厝村多次被評為計生先進村,水泥路鋪設工程完畢,由城建統一支配,衛生公廁由鎮政府統一建造。

物產經濟

龍湖鎮屬於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年均氣溫18℃,年日照時數2385.2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0%,年總輻射量125.8千卡/平方厘米。吳厝村北大牛山的花崗岩礦產,堅硬無比,色擇優雅,產品不止是該地建築材料,且遠銷國內外,是該村經濟來源的主流。

交通運輸

該村位於晉南二十公里306省道旁,村環路,村區道路,均都鋪設水泥路面,交通方便。

名勝古蹟

圓通庵 圓通庵
三世佛 三世佛
洛溪吳氏宗祠 洛溪吳氏宗祠

在三中有古老的土地公廟,又稱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布最廣的祭祀的建築,保族人平安,土地公廟建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拒說是九架仕城公所建。村落中有“洛溪吳氏宗祠”,始建開康熙甲午年間(1714年),二修於1998年,宗祠規模較大,雄偉壯觀,宗祠前西北角建有連續的風水池、太白亭。村中有古剎“圓通庵”傳說於明朝正德年間,便供奉有三世佛、觀音大士,僧尼皆行,故正德皇帝親臨聖地,並封為“圓通庵”,凡屬庵左右之范均屬圓通庵之寶地。

村內設施

村內有老人委員會、吳厝村文化活動中心,籃球場等娛樂設施。入駐的企業有:晉江市三遠集團、 晉江市龍湖鎮仁豪吸塑包裝廠、福建宏遠管樁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