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吳剛[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吳剛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4年7月19日出生。1996年獲華東師範大學“華電杯”十佳青年教師提名獎.2000年獲第四屆“普陀區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基本信息

(圖)吳剛[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吳剛[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個人簡歷

1982年9月-1986年7月 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1986年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1988年9月-1991年7月 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攻讀教育社會學,1991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96年9月-2001年7月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在職攻讀博士研究生,2001年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98年9月 參加上海市委黨校“中青年理論工作者學習研討班”
2002年3月至5月 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做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86年7月-1988年9月 任蘇州教育學院助教,講授《普通心理學》等課程
1991年7月至今 任職於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後改為課程與教學系),
1992年8月任講師,
1998年8月任副教授,

研究方向

(圖)吳剛[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吳剛[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1988年以來,主要從事課程社會學、知識社會學、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等領域的研究,是國內較早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人員,作為主要成員編撰了《中國教育大系·課程論卷》和《教育大詞典·課程論》,自工作以來,作為負責人獨立承擔的科研課題有“教育社會學基本問題”(華東師範大學青年基金,1992-1993);“國民素質與研究生教育”(國務院學位辦公室,1996-1997);“知識經濟與教育創新”(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1998-1999);“教學的哲學與社會學基礎研究”(教育部社政司,2000-2003); “新世紀上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創新及其社會學分析”(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課題);“克拉瑪依市教育發展規劃研究”(橫向課題,2001-2004);“英才學校管理模式”(橫向課題,2000-2001);“洞頭一中課程與學科發展研究”(橫向課題,2002-2004);“初任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其機制研究”(上海市教育基金“曙光學者”項目,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國際教育社會學前沿探索”(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3年11月-2006年11月);“課程創新的社會學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2004年1月-2006年1月)。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研究的課題有“開發中國家發展高等教育的經驗和教訓”(國家教育委員會,1992-1995)、“國民素質、中國小課程理論和設計的綜合研究”( 國家教育委員會,1992-1994);“當代課程與教學基礎理論研究”(教育部社政司重大課題)等。 多年以來,深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勤勉於學業的修習,以讀書為樂。在《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 《中國教育報》《文匯報》及《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等國內權威學術刊物及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大多為原創性的研究。其中,刊於《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的《論教育學的終結》一文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並引發關於教育學命運的討論;刊於《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的《教育創新的目標選擇》和研究報告“知識經濟與教育創新”較早提出和分析了“教育創新”的理念和內涵,對教育創新與創新教育作出了區分;《教育的中層理論》(刊於《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1期)提出了一種重建教育理論的構想;《文化霸權與課程》(刊於《外國教育資料》1997年第3、4期)為國內最早研究課程社會學問題的論文之一;“網路時代的課程文化和課程改革”探討了信息技術發展對作為複雜系統的教育的深層影響,“全球化與中國教育的應戰”在教育界較早分析了全球化時代不同教育體系之間的互動及其後果;有些論文論述“人文精神和新人文教育”,“腦科學研究的教育意涵”等教育的時代主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此外,在論著《知識演化與社會控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中,首次採用比較社會學方法探索中國教育知識的演變及其對中國科學文化的影響問題,從而對“李約瑟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方式。 1999年,參與規劃和組建了教育部首批15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的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並任副所長,這是一個國家級的課程與教學理論研究中心,代表大陸課程與教學理論的研究水平。同時,在全國各地(如浙江、江蘇、新疆)的基礎學校進行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實驗,傳播和擴散教育理論的研究成果,也通過上海電視台東方電視台、東方電台、 《解放日報》 、《文匯報》等大眾傳播媒體發表對教育熱點問題的評述,以普及教育的專業知識。 由於在教育領域的勤奮耕耘,吳剛於2000年獲得上海市普陀區“十大傑出青年”稱號,並擔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常務理事;國際權威學術組織AERA(全美教育研究會)國際會員。

講授課程

自1991年以來,為系裡研究生主講《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社會學研究》、《教育原理》、《教育名著選讀》、《教育前沿問題講座》等課程;為本科生講授《國際教育展望》的選修課;為來自全國各地的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的各屆學員(包括中國小教師、校長等)開設“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在課堂中,著力於國際前沿研究的追蹤和資料的收集,以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注意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以提高教學質量,所以頗受學生好評。

個人作品

1.“美國教育社會學的回顧”,《外國教育資料》,1992年第6期
2.“論教育學的終結”,《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
3.“邁向21世紀的比較教育研究”,《外國教育資料》,1996年第1期
4.“文化霸權與課程”(上),《外國教育資料》,1997年第3期
5.“文化霸權與課程”(下),《外國教育資料》,1997年第4期
6.“比較教育視野中的‘一流教育’目標”,《外國教育資料》,1998年 第5期
7.“教育的中層理論”,《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1期
8.“國際與比較教育本土化的嘗試”,《教育參考》,1997年第1期
9.《新學科辭海·教育學》詞條,四川人民出版社與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
10.“社區與家庭”,載施良方主編《中學教育學》(國家八五重點圖書),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11.“教育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載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九五國家重點教材),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年
12.“素質與教育傳統的嬗變”,載鍾啟泉主編《課程設計基礎》,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 編撰《中國教育大系·課程論》,包括“前言”、“摘要”等,載顧明遠主編《中國教育大系》,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14. 《教育大辭典(修訂版)·課程論》詞條50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15.“教育創新的目標選擇”,《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16.“素質教育:概念與目標”,載陸炳炎、王建磐主編《素質教育:理想與目標》,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17.“給知識經濟潑點冷水”,載《21世紀》1999年第2期
18.“統考:歷史的抉擇,兩難的命題”,載張德明主編《千僖之擂》,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19.“腦科學離素質教育有多遠”,《教育參考》1999年第6期
20.“從腦科學研究看素質教育”,載《中國教育報》2000年2月12日
21.“知識經濟與教育創新”,載丁鋼主編《創新:新世紀的教育使命》,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
22.“知識經濟中的教育創新”,載金一鳴編《教育社會學》,江蘇教育 出版社2001年
23.“網路時代的課程理念與課程改革”,《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 期。
24.“腦科學的教育意涵”,《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5期
25.“人文精神與新人文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9期
26.“從新人文精神看人文教育”,《教育參考》2001年第10期
27.“知識選擇:中國教育知識歷史的社會學分析”,載丁鋼主編《中國 教育:研究與評論》第1卷,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
28.“教育與社會在轉型期的關係形態”,載《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第2輯(丁鋼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4月
29. “邁向新千年的課程變革”,載《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0期
30.“投資於未來”等詞條,載袁運開主編《簡明中國小教育詞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31.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創新”,載《文匯報》2002年9月16日
32.“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載《文匯報》2002年10月7日
33.“教學專業知識與教學創新”,載台灣《教育研究雜誌(大陸版)》2003年春季刊。
34.“中國意識中的科學與科學教育”,載丁鋼主編《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第4緝,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 35.“學習型社會:理念與結構”,載《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0期
36.“危機意識中的教育選擇”,載《教育參考》2003年第10期
37. “教育改革與教育機會均等”,載《教育參考》2004年第2期
38.“優質教育與教育機會均等”,載《中國小管理》2004年第3期
39.“強化研究生教育 提升城市社會能力”,載《文匯報》2003年11月22日
40.“論教學創新的知識基礎”,載《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41.“從課程到學習”,載《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6期
42. 副主編:《挑戰與應戰:世紀之交的中國教育變革》(顧明遠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43. 論著:《知識演變與社會控制:中國教育知識史的比較社會學分析》(獨立),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6月 44.“英國教育社會學研究主題之演變”(編譯),《比較教育研究》,1992 年第2期
45.“存在與發展:新加坡的價值教育”(編譯),《外國教育資料》,1994 年第2期
46.“韓國道德及社會學科教科書的意識形態問題:內容分析”(編譯), 《外國教育資料》,1994年第4期
47.“21世紀來臨之際大學的職責和任務”(編譯),《外國教育資料》,1998年第2期
48.“結構分析”(譯文),《結構主義與教育》(第8章),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
49. 主編:《縱橫申城》,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其他工作

1994年至今 擔任華東師範大學辯論隊總教練,率隊獲得第三屆上海市大學生辯論賽(1994)、上海市電視辯論邀請賽(1995) 以及第三屆中國名校大學生辯論賽(1997)冠軍。
1999年至2000年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助理、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0年4月起 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理論與決策研究諮詢中心副主任
2002年9月至2004年2月 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助理
2004年2月至今 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