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允曾

生平概況

1940年秋就讀於北京燕京大學哲學系,1941年末因戰爭輟學,直到抗戰勝利後才在就復學並畢業。1951年至1952年在燕京大學哲學系任助教,1952年至1979年先後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數學系和計算機專業任助教和講師,1979年起任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教授,之後一起任教於該系。
其上輩原出陳氏,其尊人入贅吳家,遂從吳姓。他早年父母先後去世,也無兄弟姐妹和其他表親,由祖父帶大。其祖父是清末民初著名學者吳昌綬(字印臣,一字伯宛),清末舉人,不囿於當時八股文、試帖詩的藩籬,學識淵博,以其詞作蜚聲於世,曾擔任詹天佑的總文案。吳允曾隨他成長,在愛國思想上,在開明的政治態度上,以及在中國古典學術素養上,於早年就深受薰陶和教益。後來在燕京大學,在愛祖國、愛真理、不斷追求進步的人生態度上又受到翁獨健的影響與教益。他一生中在個人生活問題上屢遭波折,終身未婚。求學時疲於奔走生計,基本處於半工半讀狀態,先後曾做家館教師、出版校對、圖書館員等工作。他的世交長輩、著名教育家和目錄學家傅增湘和他的中學、大學同學李歐(清華大學教授,數學家)在生活上、工作上和學習上都給予了幫助。

學術貢獻

吳允曾除在北京大學任教外,還曾先後受聘擔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計算機學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評審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科學理論專業學組名譽組長、中國離散數學學會顧問、北京電腦天地學校校長等職。
在少年時代(中學時),受孫著聲(號翼鄭)的培育,以及的傅增湘指導,與薛成業、王會庵、康奉等一起共同完成了《全蜀兩宋文鈔》等書的校勘出版工作。在邏輯學與哲學的研討方面,他受到金岳霖、張東蓀兩位教授的指導。
在晚年(一生中最後約十年),在我國大力推行改革開放方針的情況下,按照客觀形勢與有關工作的迫切需求,他不顧高齡病體,為了促進我國與國際計算機界的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不僅忙於在輛接待外國學者的工作,還不時萬里迢迢,連年奔波國外,做出了富有成果的努力。他多次應邀出國講學及參加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和一些有關的國際學術活動。如1985年參加了在瑞士舉行的計算機科學與邏輯國際工作會議,1986年參加了在聯邦德國舉行的國際第四屆數據類型的形式說明工作會議等等。他曾應邀訪問過美國的洛克菲勒大學(並受聘為該校的邏輯研究室顧問)、康奈爾大學史丹福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紐約大學密西根大學馬里蘭大學和古朗研究所,聯邦德國的慕尼黑大學、慕尼黑科技大學、不萊梅大學、帕騷大學,丹麥的科技大學、阿胡斯大學、林畔計算技術研究所,以及在瑞士蘇黎士的聯邦高級工學院等許多大學、研究所和技術公司。通過交流,結交了不少海外卓有成就的專家,如美籍華裔著名學者、洛克菲勒大學的王浩教授,史丹福大學的John McCarthy、Jon Barwise、John Perry、Suppes、Zohar Manna、Joseph Goguen等教授,紐約大學的Martin Davis和J.T.Schwartz教授,卡耐基梅隆大學的D.Scott和Scherlis教授,馬里蘭大學的華裔學者朱耀漢教授、葉祖堯教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Cliff Jones教授,布里斯托大學的Michael Rogers教授,聯邦德國慕尼黑大學數學系主任、邏輯學家Schwichtenberg教授,慕尼黑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的F.L.Bauer教授,不萊梅大學的Krieg-Bruckner教授,瑞士蘇黎士高工的E. Engeler和Specker教授,世界計算機大會前主席、丹麥技術大學的比約納教授,瑞典的Martin-Lof教授。
吳允曾的治學成就主要在於數理邏輯與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的領域,但不全局限於此領域。他的知識是淵博的,多方面的。他所寫的不少舊詩詞,既見家學淵源,也展示了其自身的學力與才華。多年紛至沓來的不幸遭遇引起他種種感觸,所作情見乎詞,自然樸實,而又蒼鬱深切,不同於凡響。如他早年(約1940年晚秋)在燕園寫的一首《南歌子》:“寂寞梧桐子,蕭疏燕市秋。一緘將寄又還休,自分此生長是悵離愁。 舊事從頭憶,韶華去不留。前塵影事泛心頭,又是三更斜月下西樓。”又一首《浣溪沙》(約1941年春):“天際晴雲雜雨雲,樓台倒影入湖明,晚鐘猶是一聲聲。” 隔岸柳絲經雨綠,滿池春水共愁生,倚欄無語又黃昏。”還有一首可能是1942年或1943年秋所作的七律:“嶺表難傳寸縑書,閩江新月夜潮時。談玄剪燭成追憶,舊學商量渺故知。淒絕三更簾外雨,傷心一闋綺懷詞。凱歌久盼知何日,契闊重逢慰夢思。”
1987年6月3日下午在北京西郊八寶山公墓大禮堂,他的領導、師友、學生及各界人士參加了其追悼儀式。燕京大學校友會送的輓聯是:“燕園常切磋,為國哭君,忠藎畢生多坎坷;學林仰模楷,殫誠敬業,盛名交口播中西”。他的一些朋友和學生送的輓聯是“深研數理邏輯,潛心軟體鉤玄,為國增輝,先生易簀悲何既;矢志中華騰飛,獻身科教事業,鞠躬盡瘁,紹志光前待後人”。兩聯均由燕京大學校友、中國社會科學雜誌副總編輯、書法家丁磐石書寫。比約納教授為吳允曾教授去世寫了紀念詞,“吳教授認識到哲學和數理邏輯是形成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他具有卓識而且有力地提倡語言學作為信息學中內在成分的重要性,即計算機科學與語言學、思維科學和組織科學間的良好結合。”比約納教授還特別指出他在丹麥的講學“是中國贈送給丹麥的真摯禮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