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含山縣農業委員會屬含山縣政府組成部門,正科級,主管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
辦公地點:含山縣城華陽東路178號
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負責農業和農村經濟政策調研。
2、研究擬定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發展計畫,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3、研究擬定農業產業政策,組織指導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
4、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村集體、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調節農村經濟利益關係,指導監督農村土地承包、集體財務、集體資產和減輕農民負擔、耕地使用權流轉工作。
5、研究制定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促進農業產前、產中、產後一體化發展,組織協調菜籃子工程和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體系建設;負責農業統計,發布農業各行業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求狀況等農村經濟信息,會同有關部門貯備、安排農業生產救災物資。
6、組織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研究擬定農業科技、教育、技術推廣規劃;負責農科教統籌協調工作,管理、推廣農業科技成果;指導農業教育和農業職業技能開發工作。
7、參與擬定農業各產業的地方技術標準及產品質量標準,負責農業各產業的產品和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工作,組織協調種子、農藥、獸藥(魚藥)、飼料、肥料、農膜以及漁船等農業投入品質量的監測、鑑定和執法監督管理,組織縣內生產和進口種子、農藥、獸藥(魚藥)、飼料肥料、農膜等產品的登記以及農機安全監理工作。
8、負責農業生物物種資源和動植物新品種的保護管理,組織協調動植物的防疫、內檢工作,發布疫情並組織撲滅;負責獸醫醫政和獸藥(魚藥)藥政、藥檢以及漁政、漁港的監督管理。
9、按照管理許可權,負責農業利用外資項目工作,組織實施出口創匯農業,推動農業對外開放。
10、依法監督管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組織生態農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指導漁業水域的開發利用,負責保護水生野生動植物工作,監督管理農村能源及其開發利用。
11、組織農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技術員職稱評審工作,組織農業、農村基層幹部的繼續教育和農民技術培訓,指導農業技術推廣隊伍、農村經管隊伍及行政執法隊伍建設。
12、承辦縣人民政府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13、指導鄉鎮企業工作。
14、負責委機關、直屬單位的人事、勞動工資和委管幹部的管理工作,指導有關社會團體為農業經濟發展服務。
15、承辦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內設職能股(室、局):
內設8個職能股(室、局):辦公室、財務股、農業股、農經管理股、科教法規股、農業產業化指導股、扶貧開發辦公、農村能源辦公室。
下設二級單位
下轄16個二級單位:縣農機局、縣農機校、縣農機推廣站、縣農機監理站、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縣畜牧獸醫局、縣農經站、縣蔬菜站、縣植保站、縣土肥站、農業執法大隊、水產站、農科所、經作站、棉花辦、農技推廣中心辦公室;
下轄企業
下轄5個企業:縣長山茶場、縣示範農場、縣園藝場、縣漁業管理委員會、縣電子設備廠(正在改制)。
含山縣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情況
含山縣總面積10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2.3萬畝、山場面積24萬畝、有林面積18.7萬畝、水面面積17.8萬畝;總人口4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6.4萬人。
近年來,全縣上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從含山實際出發,緊緊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這一核心,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工作,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全縣農業農村形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通過發展家庭多種經營、加強新型農民技術和技能培訓、協調推進農民工就業與返鄉創業、落實惠農和減負政策等舉措,克服了金融危機帶來的諸多不利因素影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09年全縣農民收入5953元,增長10.8%。
——農產品總量極大豐富。含山是全國商品糧、商品油生產基地縣。2009年,全縣糧食、棉花、油料總產量分別為25.5萬噸、14.8萬擔、4.46萬噸,較2004年,年均遞增為2.0%、6%、2.7%;全縣生豬飼養量10.68萬頭,家禽598萬隻,山羊3.57萬隻,肉類總產量1.5萬噸,禽蛋0.52萬噸,與2004年相比,分別年均增長3.6%、6.2%、11.2%、5.3%、7.2%;水產品總產量達1.83萬噸,較2004年增加0.8萬噸。
——產業化經營取得突破性進展。2009年,全縣已發展12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年加工產值達32億元,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覆蓋全縣90%以上農產品。建成了1個國家級、4個省級、17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了油脂、棉花兩大加工產業集群,其中,油脂加工企業38家,棉花加工企業44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1家,其中,部級示範組織1家,省級4家,市級2家,輻射帶動農戶4.2萬戶;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形成了生薑、茶葉、草莓、花卉等20多個專業村,其中,環峰鎮祁門村、仙蹤鎮葛集村、清溪鎮巨興村、林頭鎮隱龍村4個村被評為省級特色經濟專業示範村。圍繞鹿系列產品、青蝦、螃蟹、山羊、麻油、名優茶等大宗、特色農產品,創建了40個省級以上品牌農產品。其中中國名牌5個,安徽名牌5個,安徽省著名商標5個,省級名牌農產品7個,創建了3個綠色食品、19個無公害農產品。
——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9.94萬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3%,較2004年提高20%;水稻機械化插秧、油菜機械化直播、水稻輕簡化栽培模等農業關鍵技術逐年推廣,工廠化育秧初具規模。
——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深化。全縣各鎮建立了政務服務中心,行政村基本建立了為民服務代辦點,動物防疫等公益性事業實行了“以錢養事”制度,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創建面近50%。開展了鄉鎮機構改革和村級規模調整工作“回頭看”,深化了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啟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清理化解鄉村債務。紮實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工作,2009年以運漕鎮黃墩村為全縣土地流轉試點村,指導鎮村成立流轉服務機構,規範土地流轉程式,全縣全年流轉土地面積5萬畝。啟動了村級“一事一議”獎補試點工作。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自2006年以來,以“三清三改三整頓”為主要內容,先後完成三批153個自然村村莊整治工作,其中,第一、二批示範工程在全市新農村建設考評中,先後獲得第二名、第一名;實施了農村清潔工程,按照“戶集、組收、村運、縣鎮處理”的運行模式,在全縣149個村民組開展了農村垃圾集中處理試點,並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市推廣,上蘇村也被列為“省級生態示範村”。
——農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目前,我縣完成了對滁河、得勝河、裕溪河、牛屯河及清溪河不同程度的治理工作,通過聯圩並圩形成大小圩口42個,加固堤防317公里,興建了中小型水庫60座,塘壩1.7萬餘口,總蓄水量達1.7億立米,興建排灌站290座總裝機2.7萬千瓦,興建城鄉供水工程100多處,其中規模水廠24處。我縣現擁有林業用地總面積40.8萬畝,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26.1%,共有113個村集體林場,3個鎮集體林場,3個國有林場和1個國有苗圃。全縣森林蓄積量68萬立方米,活立木總蓄積7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