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雲駒

向雲駒

向雲駒,男,現任《中國藝術報》社長、中國文聯文藝資源中心主任。 曾任中國文化報理論部主任,中國藝術報新聞部主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以及秘書長。曾在文化部少數民族文化司工作,又在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從事新聞工作十餘年。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向雲駒,男,土家族,1956年生,湖南湘西人。曾用筆名畢茲、肖鄉、伍仁、芸芸等。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兼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所所長。 現任《中國藝術報》社長。著有《中國少數民族原始藝術》《文化記者的雙刃劍》《中國少數民族民俗文學》等。曾獲中國作協、文化部、中宣部文藝局、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等設立的多種獎項。曾任中國文化報理論部主任,中國藝術報新聞部主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以及秘書長。曾在文化部少數民族文化司工作,又在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從事新聞工作十餘年。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

教育背景

1984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
198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序號 時間 主要經歷
1 1971年 參加工作,從事文藝工作;
2 1980年 考入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
3 1992年 在《中國文化報》任理論部主任多年,1997年起在《中國藝術報》任新聞部主任兼總編室主任,從事新聞工作十餘年;
4 1998年 任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秘書長,兼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所所長。
5 2010年 任中國藝術報社社長

學術兼職

向雲駒 向雲駒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雜文學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民間文化論壇》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立法領導小組成員。國家著作權戰略研究專家組成員。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天津大學特聘教授,河南大學、長春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長春師範學院兼職教授。參與主持中央民族大學兩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生班工作並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課程。

研究方向

文學評論與文藝理論

向雲駒 向雲駒

1、 少數民族文學理論與評論,就此一領域發表過眾多學術、理論和評論文章;

2、 文學評論,就當代文學創作、批評和作品發表過數十篇文章,曾是《作品與爭鳴》的重要撰稿人;

3、 文藝批評,我國在各大報刊上發表過百餘篇涉及音樂、舞蹈、戲劇、電影、電視、美術、書法、曲藝、雜技等各藝術門類的文藝評論。

雜文與新聞

1、 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文藝報、中國文化報發表過大量雜文並獲若干雜文獎;

2、 采寫並發表眾多文化新聞稿件並獲過文化部文華新聞獎。

美學與藝術起源研究

在此一領域傾注過大量興趣與精力,著有我國首部少數民族原始藝術著作和若干專論。

民間文藝學與民俗學

在若干民族地區作過田野工作,對民間文學中的神話、傳說、故事、歌謠、笑話、謎語,及各種民間美術與民俗,始終有探奧的興趣,並獲得一些收穫。

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研究

向雲駒 向雲駒

在國內出版首部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的、學術的、理論的專著,迄今已出版個人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著三部。在多個層面參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程,在多個層面參與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傳播和普及。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主要設計人、主持人。

學術成果

自1984年以來,從事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美學、新聞學、民俗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民族文學、民間文藝學的研究,發表涉及這些領域的評論、論文數百篇。其中《人的生產與藝術的起源》、《論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審美機制》、《從民族文學到作家文學》、《摹仿的產生與深化》、《文化記者,用好你的雙刃劍》、《論民族文學的文學民族性》、《散文民間文藝學思想管窺》、《一個科學家眼裡的文化問題》等產生過較大反響,被《新華文摘》等轉載或收入各種專集、文集。獲過國家級新聞獎、文學評論獎、文藝理論獎、雜文獎、學術著作獎,發表論文百餘篇,多篇長文被《新華文摘》等轉載。自1984年以來,從事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美學、雜文、新聞學、民俗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民族文學、民間文藝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的研究與寫作,發表涉及這些領域的評論、論文、作品數百篇。著有學術專著10餘種,兩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獲過北京市三好學生、文化部優秀共產黨員、北京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

學術交流經歷及學術發表
序號時 間主要工作
   
1 2003年 年出席台灣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變異論》;2008年出席台灣國際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作專題報告《中國的海洋文化和大陸的海洋文化研究》;
2 2005年 主持在中國江西南昌召開的國際儺文化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面具》和作大會學術總結;
3 2007——2009 參與中日聯合民俗考察,任中方團長,並在日本召開的中日學術論壇上發表《中國民間文藝60年的三大工程》。
4 2009年 出席聯合國駐華辦事處與解放日報聯合在上海主辦的“聯合國在華三十年”文化講壇,發表《應對難題與挑戰》;

主要著作

一、獨著

《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40萬字)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9;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萬字),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6;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30萬字),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文化記者的雙刃劍》(22萬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

《中國少數民族原始藝術》(21萬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二、合著

《羌族文化學生讀本》(與馮驥才先生合著),中華書局,2008年;

《中國少數民族審美意識史綱》(合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企業文化與企業現代化》(合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普查手冊》(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三、主編

“中國結”叢書16種(任執行主編),河北少兒出版社,2004年;

《民間神話》《民間笑話》《民間寓言》,河北少兒出版社2004年;

中國民間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推介叢書50餘種(主編之一),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2009;

北洋人文叢書第一輯《以思想立——馮驥才研究專輯》(主編),黃河出版傳媒集團,2009年。

四、部分研究論文

向雲駒 向雲駒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非物質性——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若干哲學問題之一 文化遺產2009/3;

再論文化空間 民間文化論壇 2009/5;

記錄:從研究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個重要命題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 2009/5;

論文化空間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2008/3 人大報刊資料《文化研究》月刊2008年第9期轉載,《新華文摘》2008年第15期摘編;

從自在走向自覺——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文化學刊 2008/2;

論確立科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觀 文化遺產2008/4;

論民間美術的本真與分類 重慶社會科學 2008/10;

特立獨行的思想者——馮驥才文化遺產學術思想論 民間文化論壇 2007/3;

把民眾文化的價值發掘出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首屆學術著作獎獲獎作品述評 中國藝術報2001年10月23日;

特殊的學科 特別的貢獻——鍾敬文民間文藝思想管窺 民間文化論壇2001,專刊;

大道無形——中國行動:搶救民間文化遺產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論面具 民族藝術2005/04;

論"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概念與範疇 民間文化論壇2004/03 《新華文摘》2005年第7期摘編;

中國木版年畫的搶救與經驗 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3 人大報刊資料《美術研究》轉載;

向雲駒 向雲駒

“梁祝”傳說與民間文學的變異性 民族文學研究2003/04;論馬克思主義藝術起源觀 民間文化2001/01;

陌生: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的審美價值基礎及價值定向 民族文學研究2001/03;

故事與官司 民間文化2000/10;

摹仿的產生與深化——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理論思考之二 固原師專學報1995/02;

人的生產與藝術的起源——就藝術起源於勞動而作的補正 民族藝術研究1989/03;

創作主體的個性與文學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當代民族文學發展理論思考之一 民族文學研究1987/06;

論少數民族文學的獨特審美機制 黑龍江民族叢刊1986/02;

為繁榮民族文化鼓與呼 理論與創作 1996/2,《新華文摘》1996年第2期轉載;

“猴文化”小識 1992年2月16日中國文化報 《新華文摘》1992年第5期轉載;

一個科學家眼裡的文化問題 廣州文藝1996/1 《新華文摘》1996年第4期轉載;

人物榮譽

作品獲獎情況

中國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推介叢書前10種,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

中國結叢書首批12種,河北少兒出版社,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2005年獲第20節北方食物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評選優秀圖書獎,006年獲第八屆西部地區教育圖書評選特等獎,2006年獲中國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二等獎;

《文化記者,用好你的雙刃劍》,刊於1994年4月24日《中國文化報》,《作品與爭鳴》1994年第10期轉載,獲《中國文化報》1994年度優秀作品二等獎;

《這也是一種文化?》刊於1993年12月1日《中國文化報》,獲該報1993年讀優秀作品獎;

《一個科學家眼裡的文化問題》,刊於1996年《廣州文藝》第一期,《新華文摘》1996年第4期轉載,同年獲廣州文藝紀實文學獎;

《食文化的誤區》,刊於1993年11月8日《人民日報》,獲人民日報麗珠杯雜文隨筆徵文三等獎;

《兒童稚語笑不得》,刊於1995年《人民日報》,獲該報當年第二季度雜文金台獎;

《文化人與文化》,刊於《中國文化報》1993年2月4日,並獲該報1993年度優秀作品獎;

《廣告與批評雛議》,刊於1996年10月26日《北京日報》,獲北京日報、北京雜文學會“經濟雜文徵文”優秀雜文獎;

《見物不見人的袁崇煥墓祠》,刊於2004年9月8日《光明日報》,或北京雜文學會第三屆雜文獎二等獎;

《歷史嬗變中的自足與突奔》,刊於《民族文學》1986年第1期,獲該刊1985——1987年山丹獎優秀作品獎;

《龍頭一動金蛇舞》刊於1995年10月29日《中國文化報》,獲該報1995年度優秀作品一等獎;

《走進心靈 揭示真諦》,刊於1996年1月7日《人民日報》獲中宣部文藝局、人民日報文藝部舉辦“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評論徵文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