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鎮[向陽鎮]

向陽鎮距紫陽縣城6.5公里,南接芭蕉鄉,北依城關鎮、煥古鎮,西接紅椿鎮。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面積72平方公里,總人口14419人。此外還有吉林省柳河縣向陽鎮、湖南省衡南縣向陽鎮、廣西壯族自治區天峨縣向陽鎮。

基本信息

歷史文化

向陽鎮向陽鎮

向陽鎮是一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秦巴深處育明珠,漢水河畔竟風流。"美麗的向陽鎮棲任河而生,寄茶山而依,任、渚兩河“鴛鴦水”繪就向陽錦繡山河。清朝中葉以來,向陽就有了“小漢口”的美譽,商賈如雲,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客商在此都建有會館。臨江而建的“報恩塔”,飽經歷史滄桑,訴說一段知恩圖報的美麗傳說。時代的進步,歷史的變遷,到了本世紀初,向陽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襄渝鐵路橫貫全鎮,設有寬大的站台,漁紫公路穿境而過,西渝高速公路將跨境而過,任河渚河在此交匯,水路通向各地。境內有享譽全國的西北茶葉研究所,茶山秀美,民歌悠揚。

經濟發展

向陽鎮向陽鎮

向陽鎮黨委、政府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建設富硒生態經濟強縣戰略,面向市場,解決思想,調整結構,突顯特色,注重質量,提高效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出產業帶動、城鎮帶動、開放帶動的發展思路,打茶葉產業優勢牌,走發展富硒生態經濟特色路,把農業產業化、資源開發、小城鎮建設作為促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突破口來抓,全面推進茶、桑、畜牧產業化建設,有力地推動了鎮域經濟的發展。2002年全鎮全鎮農業總產值2050萬元,人均收入1290元,比2001年淨增10.4%。全鎮共建有天然無公害茶園12242畝,優質桑園4000畝,養羊9121隻,養豬10943頭。成為全鎮農業經濟龍頭的茶葉產業建設被鎮黨委、政府作為富民強鎮的農村主導產業,2003年全鎮建成天然無公害豐產密植茶園5733畝,達到人均1畝茶。

柳河縣向陽鎮

向陽鎮細辛

向陽鎮位於吉林省柳河縣縣域西南邊陲,地處兩省四縣交匯處。西部和北部分別與遼寧省新賓縣和清原縣為鄰,南與通化縣交接。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鎮13個行政村31個自然屯,總人口18600人。向陽鎮是一統河的發源地,乾支流總長達80多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全鎮耕地面積45432畝,其中水田面積13000畝,有林地1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53.7%,全鎮有小Ⅰ型水庫1座,小Ⅱ型水庫7座,塘壩5座,水利資源比較豐富,2005年全鎮優質玉米、優質水稻、優質大豆種植面積共43000畝,細辛貝母等各種中藥材及其他經濟作物總面積已達7000畝;生豬存出欄2.7萬頭,牛存出欄1.1萬頭,養羊6000隻,養雞61萬隻,林蛙30萬隻,發展速生豐產林5000畝;2005年全鎮實現總社會產值9315萬元,實現人均純收入3331元,完成招商引資70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184萬元。

衡南縣向陽鎮

向陽鎮生豬養殖

湖南省衡南縣向陽鎮,1993年成立建制鎮,鎮域面積128.4平方公里,共轄28個村,4個居委會,總人口4.1萬,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歷來為省市重點農業基地。近年來全鎮上下求發展求創新,採取得力措施,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引導,抓信息,想點子,找路子,要效益,走開發性的商品農業之路,發展優質農業,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保糧增瓜擴煙等措施進行巨觀調控,按穩糧重經的原則調整糧經種植比例,形成了糧棉油煙瓜菜的立體農業種植格局;傳統的四大家魚養殖歷史悠久,名聞遐邇,生豬養殖規模達50000多頭,建有500頭以上的豬場60個。

基礎設施完備,市鎮管理規範,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百年名校衡南一中便坐落在此。全鎮35000平方米道路全部硬化,擁有15萬千瓦的變電所和50000門程控電話終端局,交通便捷。近年來,憑藉地理、區位和資源優勢,圍繞實施“一產穩鎮、二產強鎮、三產活鎮、外向帶鎮、科教興鎮”五項戰略,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迅速,形成了以電子、機械、化工、輕工、建材行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新格局。春暉化工朝陽電機所生產的化肥、電機等產品遠銷國內外。鎮區水、電氣、路、通信、有線電視等設施齊全,商貿、旅遊、文教、衛生髮展喜人,新區錯落有致,勤勞智慧的向陽人民將以此為契機,發奮圖強,建設家園,一個蓬勃發展、蒸蒸日上、面向新世紀的省級新型小城鎮正在雁城大地上崛起、騰飛,並期待與八方來客攜手合作,共創向陽美好明天。

天峨縣向陽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天峨縣向陽鎮位於縣境中部,東連六排鎮坡結鄉,西接燕來鄉下老鄉,南與納直鄉、八臘鄉和百色樂業縣接壤,北與貴州省羅旬縣毗鄰,“兩河一線”(即紅水河布柳河、省道20343線)貫穿境內。鎮政府駐地向陽街,距天峨縣城33公里,西部大開發
向陽鎮向陽鎮

標誌性工程--龍灘水電站位於該鎮境內。全鎮總面積4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92公傾,其中水田528公傾。2003年,轄11個村民委員會,183個村民小組,有4303戶17051人。國內生產總值3274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8302萬元,總產值4576萬元;完成特產稅26.3萬元,農業稅22.7874萬元,折徵實物25.3193萬公斤,地稅22.76萬元,國稅1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95元,比上年增長7.97%。年內全鎮完成糧食總播面積2475公傾,其中,水稻886公傾,玉米836公傾,豆類350公傾,薯類403公傾,糧食總產量達7021噸;完成退耕還林2044.7畝,發放生活補助費31796元,兌現退耕還林糧食476940斤;完成貧困村茅草屋改造200戶,組織貧困人口勞務輸出3000人次;加大力度抓好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籌集資金17.5萬元,興建了林列、當明、林細、牛場、海洲、林潭六個村村委辦公樓。2003年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長抓毛竹與松樹,短抓經濟果木林”這一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思路,使優質米、瓜果蔬菜、水果、肉食品、水產品的生產成為全鎮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的五大支柱產業。

向陽鎮胡柚

目前,全鎮已形成規模的經營項目有:25000畝杉樹、10000畝油桐、3000畝蔬菜、800畝西瓜、3000畝龍眼荔枝、2000畝大果山楂、20000畝板粟、400畝水產養殖、2500畝毛竹、2個萬隻養殖場、5個珍稀動物飼養場,種植有蒼溪梨無核黃皮果楊梅草梅巨鋒葡萄羅漢果胡柚夏威夷糖桃布朗李奈李雲南石榴、核桃等名特優水果。利用庫區淹沒林木,引進外資860萬元,創建了4個木材加工廠,8個石料場,3紅磚廠。年內“三大糾紛”接案32件,調結32件,調處成功率達100%,協助縣調處辦調處“三大糾紛”12起;法庭接審案件47件,結案47件,結審率達100%。向陽鎮是龍灘水電站庫區移民重鎮,全鎮將有89.9%的良田、25%的旱地、58.5%的經濟果木林被淹沒,涉及搬遷人口9400多人,2004年4月底前需完成第一期搬遷人口4000多人,2008年底前需完成第二期搬遷5400多人。2003年,全面完成了375高程以下移民實物指標權屬分解落實和公示工作,290以下各個移民安置點工程全面啟動,除新集鎮納念點及八打點尚在平整地基外,其他各移民點已全部進入建房階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