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見於
《痧症全書》卷中:“吐痧,湯水入口即吐,研伏龍肝泡水澄飲即定,藥亦以此水煎,用金四方。”
吐痧是指人體患病的傳統治療方式。
《痧症全書》卷中:“吐痧,湯水入口即吐,研伏龍肝泡水澄飲即定,藥亦以此水煎,用金四方。”
吐蛔痧是一種疾病名稱,症狀有吐蛔、瀉蛔、食結、積結、血結等,一般是小孩患者居多。
概述 治療痧疹,病症名,既為人身宣洩邪毒之路,故其發也,由內達外,由血分而達於氣分,始於脾終於肺也。
痧疹起源 痧疹病理 痧疹症狀 痧疹治法 痧疹脈法《痧脹玉衡》是由清代的郭志邃撰寫於1675年,作者鑒於痧脹病症發病多、傳變快,治不對症,命在須臾,遂搜求前人有關痧脹的醫學文獻和學術經驗。
簡介 書名 作者 相關介紹 目錄感受時令不正之氣,或穢濁邪毒及飲食不潔所引起的一種季節性病證。又稱痧氣、痧脹。臨床上以突然頭暈,頭痛,脘腹脹悶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四肢攣急,甚至昏...
病因 辨證施治 其他治療閉痧,又稱痧脹,病名。即痧證。又名痧氣、痧穢。見《痧脹玉衡》 。
症狀 病因痧脹,病名。即痧證。又名痧氣、痧穢。見《痧脹玉衡》。
症狀防風散痧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痧脹玉衡》卷下。具有疏風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主治痧脹因於風者。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先將紫黑疹點用針挑之,可得狀如羊毛者,故名。 【治法】 1、前後心見毛孔有黑點者,可用針挑數處,用黑豆、芥麥研粉塗之,汗出而愈。
《痧病辨》是清代陸儋辰撰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於1923年,系《陸筦泉醫書十六種》之一。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