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序言
讀書幫助人們挺立,因為人們的自尊在於他用一生來讀書、學習。
本書所選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優美散文,如朱湘的《書》、豐子愷的《讀書》、魯迅的《讀書雜談》、何其芳的《盡信書,不如無書》等,這些文章雖然都是描述書及讀書的感受的,但各篇觀點又不盡相同。有的是寫讀書的體會,有的是寫購書、藏書的甘苦。所有的這些甘苦和體會,都是作者從自身的經歷、性格、情趣中衍生而來的經驗之談。這些觀點都是積極的、向上的,都閃爍著真理的光輝。
挑燈細看大師談論書與人生。書雖無語,人卻有心。通過閱讀書,閱讀大師談論的書,讓我們進入一個敞開的世界。
目錄
讀書雜談 魯迅
隨便翻翻 魯迅
讀書與瞑想 夏丐尊
我之於書 夏丐尊
讀 書 胡適
為什麼要讀書 胡適
牛津的書蟲 許地山
書巢記 葉聖陶
讀書的態度 葉聖陶
讀書百宜錄 張恨水
愛讀的書 茅盾
舊書鋪 茅盾
談讀書 朱光潛
讀 書 豐子愷
讀書並非為黃金 孫福熙
燒書記 鄭振鐸
“廢紙”劫 鄭振鐸
讀 書 老舍
選擇與鑑別 老舍
憶讀書 冰心
談談怎樣讀書 王力
書呆子 王力
我的讀書經驗 曹聚仁
西門買書記 阿英
書 巴金
讀書與生活 李霽野
讀書學習的零星感想 臧克家
書和讀書 馮至
我的愛讀書 施蟄存
書 吳伯簫
書的抒情 柯靈
藏書與讀書 季羨林
我和書 季羨林
學外語的竅門 季羨林
閱讀的莢學 金克木
與書對話 金克木
盡信書,不如無書 何其芳
讀書也要講“姿勢” 鄧拓
書痴是值得的 馮亦代
數書同讀 馮亦代
書 緣 馮亦代
書的夢 孫犁
讀書不知老已至 賈植芳
讀書與治學 周汝昌
書的故事 黃裳
書 痴 黃裳
讀廉價書 汪曾祺
讀雜書 汪曾祺
多讀、熟讀、細讀 吳小如
讀書要點、面、線結合 吳小如
讀書也不樂 陸文夫
讀出書之味 公劉
寸艮 書 宗璞
精讀與博覽 王梓坤
讀書的“連環套” 陳樂民
不可盲讀 藍翎
讀書樂與讀書不樂 邵燕祥
書的蠱惑 戴厚英
有聊才讀書 劉心武
無書的日子 馮驥才
藏書憂 余秋雨
好讀書 賈平凹
讀書示小妹生日書 賈平凹
我的精神家園 王小波
躺著讀書 陳村
宦讀人生 李書磊
編輯推薦
《文化名家談讀書》所選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優美散文,都是作者從自身的經歷、性格、情趣中衍生而來的經驗之談。聽名家大師談論書與人生,評價生活態度,剖析人生思想,讓自己浮躁的心隨之沉靜,讓自己的文化素養也在閱讀中得到提升!
挑燈細看大師談論書與人生。書雖無語,人卻有心。通過閱讀書,閱讀大師談論的書,讓我們進入一個敞開的世界。
精彩書摘
隨便翻翻
魯迅
我想講一點我的當作消閒的讀書——隨便翻翻。但如果弄得不好,會受害也說不定的。
我最初去讀書的地方是私塾,第一本讀的是《鑒略》,桌上除了這一本書和習字的描紅格,對字(這是做詩的準備)的課本之外,不許有別的書。但後來竟也慢慢地認識字了,一認識字,對於書就發生了興趣,家裡原有兩三箱破爛書,於是翻來翻去,大目的是找圖畫看,後來也看看文字。這樣就成了習慣,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葉內容,到得現在,還是如此,不用心,不費力,往往在作文或看非看不可的書籍之後,覺得疲勞的時候,也拿這玩意來作消遣了。而且它也的確能夠恢復疲勞。
倘要騙人,這方法很可以冒充博雅。現在有一些老實人,和我閒談之後,常說我書是看得很多的,略談一下,我也的確好像書看得很多,殊不知就為了常常隨手翻翻的緣故,卻並沒有本本細看。還有一種很容易到手的秘本,是《四庫書目提要》,倘還怕繁,那么,《簡明目錄》也可以,這可要細看,它能做成你好像看過許多書。不過我也曾用過正經工夫,如什麼“國學”之類,請過先生指教,留心過學者所開的參考書目。結果都不滿意。有些書目開得太多,要十來年才能看完,我還疑心他自己就沒有看;只開幾部的較好,可是這須看這位開書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糊塗蟲,那么,開出來的幾部一定也是極頂糊塗書,不看還好,一看就糊塗。
我並不是說,天下沒有指導後學看書的先生,有是有的,不過很難得。
這裡只說我消閒的看書——有些正經人是反對的,以為這么一來,就“雜”!“雜”,現在又算是很壞的形容詞。但我以為也有好處。譬如我們看一家的陳年賬簿,每天寫著“豆腐三文,青菜十文,魚五十文,醬油一文”,就知先前這幾個錢就可買一天的小菜,吃夠一家;看一本舊曆本,寫著“不宜出行,不宜沐浴,不宜上樑”,就知道先前是有這么多的禁忌。看見了來人筆記里的“食菜事魔”,明人筆記里的“十彪五虎”,就知道“喔呵,原來‘古已有之’。”但看完一部書,都是些那時的名人軼事,某將軍每餐要吃三十八碗飯,某先生體重一百七十五斤半;或是奇聞怪事,某村雷劈蜈蚣精,某婦產生人面蛇,毫無益處的也有。這時可得自己有主意了,知道這是幫閒文士所做的書。凡幫閒,他能令人消閒消得最壞,他用的是最壞的方法。倘不小心,被他誘過去,那就墜人陷阱,後來滿腦子是某將軍的飯量,某先生的體重,蜈蚣精和人面蛇了。
講扶乩的書,講婊子的書,倘有機會遇見,不要皺起眉頭,顯示憎厭之狀,也可以翻一翻;明知道和自己意見相反的書,已經過時的書,也用一樣的辦法。例如楊光先的《不得已》是清初的著作,但看起來,他的思想是活著的,現在意見和他相近的人們正多得很。這也有一點危險,也就是怕被它誘過去。治法是多翻,翻來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較,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鄉下人常常誤認一種硫化銅為金礦,空口是和他說不明白的,或者他還會趕緊藏起來,疑心你要白騙他的寶貝。但如果遇到一點真的金礦,只要用手掂一掂輕重,他就死心塌地:明白了。
“隨便翻翻”是用各種別的礦石來比的方法,很費事,沒有用真的金礦來比的明白,簡單。我看現在青年的常在間人該讀什麼書,就是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銅的欺騙。而且一識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識得了硫化銅,一舉兩得了。
但這樣的好東西,在中國現有的書里,卻不容易得到。我回憶自己的得到一點知識,真是苦得可憐。幼小時候,我知道中國在“盤古氏開闢天地”之後,有三皇五帝,……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20歲,又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25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直到今天八月里,因為要查一點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羅思”,侵入匈奧,還在征服全中國之前,那時的成吉思還是我們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的。
我久不看現行的歷史教科書了,不知道裡面怎么說;但在報章雜誌上,卻有時還看見以成吉思汗自豪的文章。事情早已過去了,原沒有什麼大關係,但也許正有著大關係,而且無論如何,總是說些真實的好。所以我想,無論是學文學的,學科學的,他應該先看一部關於歷史的簡明而可靠的書。但如果他專講天王星,或海王星,蝦蟆的神經細胞,或只詠梅花,叫妹妹,不發關於社會的議論,那么,自然,不看也可以的。
我自己,是因為懂一點日本文,在用日譯本《世界史教程》和新出的《中國社會史》應應急的,都比我歷來所見的歷史書類說得明確。
我還在希望中國有這兩部書。又希望不要一哄而來,一鬨而散,要譯,就譯他完;也不要刪節,要刪節,就得聲明,但最好還是譯得小心,完全,替作者和讀者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