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譯:戰爭與和平

名家名譯: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托爾斯泰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一部享譽世界的傑作,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這部小說以史詩般的宏大視野,描寫了1805年至1820年發生在俄國的重大歷史事件,把戰爭與和平、前線與後方、國內與國外、軍隊和社會、上層和下層連線起來,全面反應了時代風貌,也生動地刻畫了動盪不安的大時代里,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人們的悲喜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1、譯者高植曾被認為是國內翻譯托爾斯泰作品最權威的人,沈從文和徐志摩的學生。
2、這個譯本是直接翻譯俄文原書而來,而且高植在翻譯過程中還參照了最為權威的英文譯本,即牛津大學圖書公司出版的牛津古典叢書“莫德的托爾斯泰譯本”。
3、托爾斯泰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19世紀中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是大多數人所崇拜的對象

圖書目錄

戰爭與和平Ⅰ
戰爭與和平Ⅱ
戰爭與和平Ⅲ
戰爭與和平Ⅳ

序言

1
本書是依據莫斯科國家出版局一九四一年版的原書(四冊)翻譯的。翻譯時先後藉助毛德和迦納特的英譯本。毛德譯本的注釋大都借移在譯文裡。
為了保持原書的面目,對白中的外國文和引用的外國文都儘量保留,大體上照原文附註譯出,但凡是篇幅稍長,占一頁以上的,即從略。有些句子裡,法文和俄文混雜難分,甚至俄文名詞前用了法文冠詞,難以處理,只好在緊連著的譯句里重複若干已譯出的字。
人物中婦女姓氏的字尾全照原樣。你您二字在原文的對白中表示關係的親疏和感情的深淺,全照原樣。書中的軍下單位是軍團,軍團下單位是師。在度量衡方面,一律譯音,如皆夏其那(俄畝),獨俄里,仿照英里之為哩,用了個俚字。
毛德英譯本一九四三年版的一篇附註和史事年表,附譯於下(見 2,3)。
2
—開頭幾章的附註—
戰爭與和平第一卷寫俄軍在奧地利對抗法軍的戰爭,以奧斯特理茲戰役為收場。在霧月十八日(一七九九年十一月九日)政變之後,拿破崙由革命執政內閣中的將軍,一變而為法國的元首,名義是第一執政。三年後,他成了終身職的元首,又二年(一八○四年十二月),他做了法國皇帝。在一七九六—一七九七年,他在第一次義大利戰爭中,已經借坎坡·福米阿條約使他自己成了北義大利和萊茵河右岸的主人,並借一八○○年第二次義大利戰爭鞏固了、提高了他的地位。起初他並沒有遭到嚴重的反對。鄰邦普魯士與奧地利的土地受他的掠奪,但已一再挫敗,對他懼怕,並且由於瓜分波蘭,他們取得了失地的補償。
只有兩個重要的敵手對抗拿破崙,即是英國與俄國。年輕的沙皇,亞力山大一世,明白了拿破崙的野心對歐洲的危險,但是由於普奧兩國不願參加,並且在起初行動謹慎,所以拿破崙最初準備進攻英國。他占領了英國的屬國漢諾佛,一八○三年在布倫建立了一個巨大的設防的陣地,他在這裡集中了一個軍。他和西班牙聯合,預備了一個大艦隊掩護“布倫遠征”,並使侵英成為可能。海軍上將微爾涅甫本應統率艦隊進入海峽,可是他的努力沒有成功,他的艦隊於一八○五年被納爾遜在特拉法加角擊毀了。一八○四年曾發生了一件事,它對歐洲各國朝廷有了巨大的影響,促使他們反對拿破崙。關於卡杜達—皮歇格魯反對拿破崙的共謀的調查,顯露了他們和布爾朋皇室的勾結,並被誤認和皇室的後裔, L. A. M·德·布爾朋·康代,翁歧安公爵有關。拿破崙派法國騎憲兵在巴登領土中捉拿公爵,他們秘密地渡過萊茵河,把他押到巴黎附近的芬森城堡,在這裡,他被法國軍人們所組成的委員會在壓力之下做了
非法的審判,之後被槍斃了。
歐洲各國的朝廷無不談論“正義者的殉難”,但是只有亞力山大一世是採取行動的元首。俄國大使撤離巴黎,法國大使離開彼得堡。戰爭與和平開始時,一八○五年六月(譯者按為七月)在安娜·涉來爾的客廳中的談話,充滿了因為這個殺害事件而對拿破崙的憤慨。他被稱為兇手、基督叛徒、暴君,沒有人說他是皇帝,雖然他在半年之前就登位了。他們甚而不稱他拿破崙,只稱他保拿巴特( Bonaparte)或甚至布奧拿巴特(Buonaparte),這暗示他不是法國人,而是科西加人,含有諷刺之意。
在一八○五年六月,這個“惡徒”的惡行增多,引起歐洲的反感。最初,在三月間,他組成了義大利王國,在米蘭自行加冕為義大利王,稍遲,把熱那亞共和國併入法國,並組成盧卡小王國,他把這個小王國給了他的妹妹綺麗莎和妹丈。在本書的開頭,這些事件是作為新聞加以敘寫的。
安娜·涉來爾希望發西利公爵說出俄國要同法國打仗。她的預料是對的。亞力山大一世與歐洲其他國家所進行的談判快要成功了。這年三月,諾佛西操夫所談判的條約和英國訂立了,它的目的是在強迫拿破崙從漢諾佛和義大利撤退他的軍隊,並承認荷蘭與瑞士的獨立。五月,文村蓋羅德被派赴奧地利,提出英、俄、瑞典、奧地利、那不勒重新聯合作戰的計畫。遲疑不決的普魯士幾乎被迫參加了。這個計畫的詳情見一卷一部二十三章中老保爾康斯基和安德來公爵的談話。
拿破崙得悉反對他的各項準備,並想要破壞這個聯合,出乎意料地要同英國議和。英國請亞力山大做居間人,後者派諾佛西操夫到巴黎去做他的代表。但六月間諾佛西操夫抵達柏林時,聽到熱那亞已被侵占,便未去巴黎。戰爭此刻是不可避免了,它不久就爆發了,然而普魯士(普國大臣們好格維茲和哈爾頓堡均被提及)仍然沒有參加。
在這部小說的初稿中,托爾斯泰提到皮阿托利神甫的真名,但後來改為莫利奧神甫,給了他更重要的任務。皮阿托利曾經做過阿丹·擦爾托銳斯基的教師,是亞力山大一世的朋友和顧問,在那個時期,他和亞力山大有密切的接觸。皮阿托利的永久和平的計畫,有一個時候,引起了彼得堡的興趣,俄國在這個計畫中處於重要的地位。它對於亞力山大後來神聖同盟的計畫有點影響,應該列在那許多漸漸釀成國際聯盟的計畫與建議之內。
書中所寫的老保爾康斯基公爵是影射托爾斯泰的外祖父, H. C·福爾康斯基,他是葉卡切銳娜女皇時代的將軍。托爾斯泰的母親是他的獨生女。福爾康斯基沒有兒子,小說中安德來公爵是托爾斯泰創造出來的典型,他把他自己的若干方面和他的哥哥塞爾該·托爾斯泰的若干特質附麗在這個典型上。托爾斯泰的另一方面在小說中分給了彼挨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