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與名校

名人與名校

《名人與名校》是200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圖書信息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63340149, 9787563340149

條形碼: 9787563340149

尺寸: 20 x 13.8 x 1 cm

重量: 259 g

內容簡介

《名人與名校》內容簡介:名人辦名校,名校育名人,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以名人名校為基建起,校因人顯,人因校存,一所所名校即是一座座矗立千年的豐碑,銘記著中華文明轉型時期教育家們的種種開創性探索。 書中,不僅“名校”有個性,有自身的學術風格,而且“名人”也都是有獨特個性的人。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並非“千人一面”,而是充滿個性化。“人”與“校”相融為一個整體,既見人又見校;體現了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統一,是高等教育個性與共性的結合。這些就是該書的價值所在。

媒體評論

一百多年的中國高等教育歷史充分顯示:名校和名人緊密聯繫在一起。為高等教育做出卓越貢獻的著名教育家們,其教育思想和創造性思維體現於他們曾經耕耘過的高等學園中。由此我便想到,如果有人寫出百年來我國的名人與名校,仔細剖析二者間的血肉聯繫,從一個新的角度(一個側面)去寫我國高等教育史(不受“史”體例的局限),一定會引起教育界同人的極大興趣。

當人們正在這樣熱切盼望的時候,王國祥主編了這組關於名人與名校的專題文章。這些文章的題目使人有親切感,如《蔡元培與北京大學》、《梅貽琦與清華大學》、《張伯苓與南開大學》、《盛宣懷與上海交通大學》、《郭沫若與中國科技大學》,等等。這些名人大都是學

者兼教育家,有些則是社會活動家兼教育家,然而文章的主題要求寫出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其他可以略而不論,或者一筆帶過。在提煉他們的教育思想時,不能只是進行理論性闡述,而必須與他們所在高校的學科建設、學術成就和人才培養諸方面結合起來,使讀者能獲得具體形象的感知。要做到以上兩點是很不容易的。然而,我讀收在《名人與名校》一書中的13篇文章,獲得的印象是:“人”與“校”相融為一個整體,既見人又見校;體現了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統一,是高等教育個性與共性的結合。我覺得這些就是該書的價值所在。在文字表述上,沒有任何泛論和口號,將人與校的關係娓娓道來,如敘家常,這肯定會受到讀者的歡迎。

我還想特彆強調一下,《名人與名校》一書中,不僅“名校”有個性,有自身的學術風格,而且“名人”也都是有獨特個性的人。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並非“千人一面”,而是充滿個性化。我讀了這部書稿,獲益最多的一點就是名人與名校的個性化。所謂“個性化”,

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特點、特色——這些才是創新的結晶。如果高校“千校一面”,那有什麼創新性可言呢?當然,“名校”的特色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是在歲月滄桑的歷程中由教育家們、教職工們和莘莘學子共同創造的。教育家中最有創造性的人物就是該書所說的“名人”。

該書所收13篇文章中記述的“名人”都已離我們而去,但是他們給高校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並不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光彩;後人會在他們創造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和創新。舉例來看,本書中收有《陳嘉庚與廈門大學》一文,作者滿懷深情地來寫這篇文章,我們跟著他的筆走進優美的廈門大學校園,我們感受到這裡的一草一木以及廈大的學科特色等都凝聚著陳嘉庚先生的心血,現有的成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的拓展。《竺可楨與浙江大學》一文,讀了以後,我們仿佛看到竺可楨先生今天仍然在浙大校園漫步,他為今天浙大的發展而感到無比欣慰……是的,精神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都帶有一定的永恆性,它給人以巨大的精神動力,激發人們去創新去開拓。如果一所著名的高校沒有類似於此的永恆性,沒有一種精神力量,那么,她的“名”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國高等學校應當注意自身特色的形成和再創造,注意培養自己的個性並使個性得到發展。眾所周知,共性存在於個性中。如果沒有個性,也就失去了共性。從這個意義上說,作為《名人與名校》一書的一名讀者,我覺得該書有助於喚醒並加強人們的個性教育意識,這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21世紀,這種意識將成為教育界感興趣的問題之一。在這個時候,該書的出版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情。

張豈之

於清華大學

目錄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

→網羅百家 → 教授治校 →教育平民 →招收女生 →倡導“四育”

→革新史學 →貫通文理 →融合中西 →支持研究 →扶植社團

→建學生軍 →創道德會

梅貽琦與清華大學

→完善工程教育 →引導留學觀念 →延攬中外大師 →注重發展“五育”

陳垣與北京師範大學

→融入輔仁,長任校長 →慧眼覓才,扶植啟功 →寬容礪志,愛國拒日

→普及文史,為師垂範

吳玉章與中國人民大學

→革命育人,與時俱進 →籌建人大,不負重託 →以嚴治校,以嚴執教

→發展函授,普及教育

張伯苓與南開大學

→借鑑歐美,服務中國 →強調套用,開發能力 →折毀煙槍,以身作則

→大興體育,礪煉品質

張學良與東北大學

→巨資辦學,禮聘名士 →完善教育,體育為先 →嚴明學制,塑造人格

→保家救亡,時代先驅

成仿吾與東北師範大學

→興起聽課之風 →自我培養師資 →實踐革命教育 →完善師範教育

盛宣懷與上海交通大學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大辦工廠,學以致用 →嚴肅學風,嚴明校紀

→配套辦學,擇優留洋

馬相伯與復旦大學

→傾盡家產,創辦震旦 →訣離教會,再起復旦 →首開軍訓,自授博士

→大興演講,喚民救國

竺可楨與浙江大學

→呼喚自由求是 →創建導師制度 →健全學術機構 →流轉不廢教學

李達與武漢大學

→辦千人夜校 →同主席爭論 →引各方名師 →建哲學名系

郭沫若與中國科技大學

→鼓勵全面發展 →院校所繫結合 →面向尖端科技 →探索超常教育

陳嘉庚與廈門大學

→苦心經營,南方之強 →面向海洋,注重實用 →變賣大廈,維持廈大

→傾力以赴,終生奉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