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

同聲是漢語辭彙, 拼音tóng shēng, 釋義:1、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2、謂眾口一辭;隨聲附和。3、指無實學而人云亦云者。4、指言語腔調相同。 出處《新書·胎教》。

拼音

tóng shēng

引證詳解

1、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①漢 賈誼 《新書·胎教》:“故同聲則處異而相應,意合則未見而相親。”
②晉 陸機 《駕言出北闕》詩:“良會罄美服,對酒宴同聲。”
③唐 李白 《贈僧崖公》詩:“江濆遇同聲,道崖乃僧英。”
④金 元好問 《自菊潭丹水還寄崧前故人》詩:“黃金鍊出相思句,寄與同聲別後看。”參見“同聲相應”。
⑤《大戴禮記·保傅》:“ 管仲 之所以北走 桓公 ,而無自危之心者,同聲於 鮑 也。”

2、謂眾口一辭;隨聲附和。
①漢 揚雄 《解嘲》:“是以欲談者捲舌而同聲,欲步者擬足而投跡。”
②《東周列國志》第六二回:“諸大夫同聲應曰:宜逐之。”
③歐陽山 《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聽,又雄壯,又有勁,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聲叫起好來。”

3、指無實學而人云亦云者。
《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今日且說箇賣卦先生去兗州府奉符縣前,開箇卜肆,用金紙糊著一把太阿寶劍,底下一箇招兒,寫道:‘斬天下無學同聲。’”

4、指言語腔調相同。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詞采》:“無論生為衣冠、仕宦,旦為小姐、夫人,出言吐詞當有雋雅舂容之度;即使生為僕從,旦作梅香,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浄、醜同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