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電信學院

同濟電信學院

同濟電信學院,全稱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下設電氣工程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信息與通信工程系、控制科學與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等5個系和CAD研究中心、CIMS研究中心兩個中心。擁有“嵌入式系統”985平台、“嵌入式系統與服務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企業數位化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IC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Linux軟體人才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

學院介紹

設有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濟分中心、格線技術研究中心、基礎軟體中心、現代集成電磁仿真研發中心、半導體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網路化系統研究所、信息安全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與微軟、西門子、三菱重工、英特爾、摩托羅拉、諾基亞等12家IT著名企業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或技術中心。

學院學科領域寬廣,專業覆蓋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五個一級學科。目前擁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涵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5個二級博士點;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涵蓋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3個二級博士點。學院的碩士學位授權點多達15個。1998年以來還相繼拓展了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電氣工程、積體電路工程、軟體工程等6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

學院現設有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信息安全等7個本科專業。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共有研究生導師110名,其中博士生導師46名。學院還聘請了多名院士、知名教授為兼職導師。目前,全院在校研究生達到1430名,其中工程碩士研究生470名,本科學生2800名。

學院擁有良好的科研、教學環境,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濟分中心已進入全國高性能計算能力排行榜。教育部資助建設的標準軟體實驗室以及EDA、DSP和 PLC、單片機等實驗設備在教學科研中起到重要作用。近五年我院科研成果顯著,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863項目近30項,在並行工程、複雜系統、智慧型機器人、PN機理論、信息處理自動化及軟體智慧型化測試技術、信息安全等前沿領域取得了多項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套用前景的研究成果,並有多項成果被實際採用,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目前我院各學科承擔著數十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

學院歷史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成立於1998年6月。

為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推動管理體制改革,促進信息學科發展,1998年4月,同濟大學決定組建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6月,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成立。學院下設電氣工程系(原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計算中心、CAD研究中心和CIMS研究中心。

2000年4月,同濟大學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併。上海鐵道大學電氣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電信系(部分)併入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同時,上海鐵道大學電氣工程系保留原名稱;上海鐵道大學電信系(部分)與同濟大學的電氣工程系合併同時更名為信息與控制工程系;上海鐵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與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合併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

合併以後,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下設電氣工程系、信息與控制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育技術與計算中心、CAD研究中心和CIMS研究中心。

2000年6月,同濟大學半導體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成立,掛靠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2000年10月,同濟大學信息安全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掛靠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2001年10月,教育技術與計算中心從學院劃出。

2002年3月,同濟大學網路化系統研究所成立,掛靠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2002年10月,信息與控制工程系進行重組,分別組建了控制科學與工程系、信息與通信工程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三個單位。

2002年10月,學院將所屬院、系的實驗室進行整合,成立了學院實驗中心。

2002年10月,原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2002年10月,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濟分中心成立,掛靠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2003年12月,同濟大學基礎軟體工程中心成立,掛靠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經過建院初期及並校後對學科專業的全面整合,實現了按照所覆蓋的五個一級學科設系的管理模式。

2004年9月,同濟大學基礎軟體中心成立,掛靠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2004年10月,CST—同濟大學現代集成電磁仿真研發中心成立,掛靠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2005年5月,同濟大學格線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掛靠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2006年8月,同濟大學“企業數位化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掛靠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目前學院下設電氣工程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信息與通信工程系、控制科學與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等5個系和CAD研究中心、CIMS研究中心2箇中心。掛靠的單位有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濟分中心、格線技術研究中心、基礎軟體中心、現代集成電磁仿真研發中心、半導體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網路化系統研究所、信息安全技術研究中心等7箇中心、研究所。

歷屆領導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歷任領導

屆 別 書 記 副書記
第一屆(1998年7月起) 范學峰 張維東(2002年10月止)  肖輝(2002年10月起)  毛廣山(2000年9月起)  顧紹元(2000年9月起)
第二屆(2002年11月起) 范學峰 毛廣山 顧紹元 肖輝
第三屆(2006年7月起) 肖輝 喬非 王力生 王曉國(2008年4月止)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紀委歷任領導

屆 別 書 記 委 員
第一屆(1998年7月起) 毛廣山(兼) 楊燕琴 王力生
第二屆(2002年11月起) 毛廣山(兼) 莊玉良 王力生
第三屆(2006年7月起) 王力生(兼) 王曉國(2008年4月止)  何超敏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行政歷任領導

屆 別 院 長 副院長
第一屆(1998年7月至2003年4月) 王守覺院士(名譽院長) 李同保院士(顧問院長2001年4月起) 蕭蘊詩(1999年12月至2001年6月) 龔惠興院士(2001年6月起) 蕭蘊詩(常務) 張浩(2001年6月起主持工作,常務2002年6月起) 趙軼群(2002年2月止) 汪海航(2000年2月止) 顧大平(2000年2月起) 陶樹平(2000年9月至2002年4月) 蔣昌俊(2002年1月起) 岳繼光(2002年4月起)
第二屆(2003年4月起) 龔惠興院士(2006年5月止) 龔惠興院士(名譽院長2006年5月起) 蔣昌俊(2006年5月起) 張浩(常務2004年5月年止) 蔣昌俊(常務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 嚴雋薇 莊玉良 劉富強(2005年1月起)
第三屆(2006年11月起) 蔣昌俊(2009年6月止) 陳啟軍(主持工作) 莊玉良 劉富強 苗奪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