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學科最初建立於1937年。但因時逢抗日戰爭,四年之中只有9人畢業,1945年抗戰勝利後到建國初的1951年迅速發展到幾百人。 1951年,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命令,同濟大學動物系、植物系調出,參與組建華東師範大學,並最終發展成為今天的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同濟大學都是一所以土建學科為主的全國重點工科院校,同濟的生命科學學科也中斷了33年。 1984年,同濟大學才又重新設立生物類專業。1997年5月,同濟大學在九十周年校慶時舉行了生命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的揭牌儀式。2002年正式招收全日制本科,並更名為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1984年,同濟大學才又重新設立生物、醫學類專業。1997年全國性學科專業目錄調整。同年五月,同濟大學在九十周年校慶是舉行了生命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的揭牌儀式。2002年正式招收全日制本科,並更名為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同濟大學在生命科學與技術領域的辦學歷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1907年同濟德文醫學堂創立開始,直至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將聞名國內外的同濟大學醫學院遷離同濟為止的45年中,曾培養了一大批生物方面的專門人才,同濟校友中在生命科學技術領域中的十多位兩院院士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1996年,在整合全校資源的基礎上,成立了“生命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2002年4月1日,更名為“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2002年,經教育部和國家計委批准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為首批“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學院目前設有生物技術系、生物醫學工程系、轉基因中心、生物工程中心、生命科學分析研究中心、生物技術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微量元素研究所、生物資源套用技術研究所、蛋白質研究所和模式生物技術開放實驗室。

學院在理工醫結合、跨學科培養複合型人才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與日本滋慶學園合作創辦了“醫療信息技術”高職專業;與上海轉基因研究中心合作創辦“生物技術”本科專業;與原上醫大、上二醫大、二軍大等就外科學、口腔醫學、運動醫學等學科採用醫工雙導師制合作培養了幾十名碩士、博士層次的複合型人才;與英國、美國、日本、德國等十多所大學、著名企業在生命科學技術領域開展了研究生合作培養、合作科研與廣泛的學術交流。

在科研方面,自主承擔或與國內外合作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省部級重點項目、國際合作等科研項目以及企業委託的開發性項目,並在生物技術、腦功能分析、康復醫學工程等方面擁有專利十多項。曾獲得多項國家、中科院、省部級科技成果獎。

在學科建設方面,學院自成立以來,除1997申請獲得的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外, 2003年申請獲得了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二級學科碩士點, 2005年申請獲得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規模與本科生相接近,培養學生的質量不斷提高。

在本科生人才培養方面,生物技術本科專業培養具有創新和創業能力的複合型專門人才。生物信息學本科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備生物信息學方面的套用及研發能力,具有創新和創業能力的複合型專門人才。

在人才培養基地方面,同濟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籌建於2001年9月,並於2002年獲教育部批准,成為全國36所“基地”高校之一。同濟大學“基地”建設依託於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聯合其他相關學院和企業,集教學、研發、產業於一體,為21世紀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培養既具有廣博的生物技術理論和技能,又具備創新、創業和經營能力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基地” 實行校企共同參與教學計畫的制定和方案的實施,共建專業實訓“基地”,探討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學研產”途徑。 “基地”承擔了全校非生命科學類專業學生的生命科學基礎普及教育和中西部地區的生命科學人才培養。通過幾年來的建設,“基地”的發展為我校生命科學的超常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並且逐步使同濟大學“基地”成為生物高新技術產業中人才鏈、技術鏈和產業鏈的結合體,為實現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跨越式發展做出貢獻。

目前學院現有專職、兼職人員中,中科院院士3人,教授12人,兼職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兼職副教授4人,講師19人, 歸國留學人員20餘人,多數中青年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是一支掌握高新技術、充滿活力的學科梯隊。

學科設定

生物醫學工程博士點(一級學科)

生物醫學工程是運用現代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的角度,在多層次上研究生物體特別是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為生命科學各學科提供工程學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用於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重建、衛生保健、人工材料、製品,裝置和系統研製開發的原理、方法和技術基礎的學科。因此本學科是工程技術科學同生物醫學相結合的新興邊緣學科。從本質上講,其又是生命科學中的一門工程性學科。

本學科將重點發展生物信息、醫學信息和生物力學等專業的的新理論、新方法和相關的套用研究,並積極探索和生命各學科以及和電子、信息、材料科學等其他學科的交叉,為促進這些學科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本學科在促進科學和經濟發展,造福人類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學科緊緊圍繞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戰略目標,開展了一系列基礎與套用研究,在生物力學與人體功能重建、生物醫學信息與生物控制、套用生物技術、納米生物醫藥、生物信息學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學科於2003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現已畢業研究生11名。在近幾年裡,已承接了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市納米專項等項目多項,獲得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有些研究已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本學科的研究方向為:

1. 生物力學與人體組織與器官功能重建

2. 生物信息與醫學信息

3. 生物材料及其醫藥套用

4. 醫學影像學基礎與臨床研究

5. 蛋白質與基因工程

6. 生物醫學工程與基礎醫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點(二級學科)

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和最活躍的學科。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和方法不斷為生命科學其他領域廣泛運用,使本學科的研究越來越成為其它領域研究的基礎,也越來越突顯其重要性,在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造福人類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同濟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科博士點是2006年正式批准的,2006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該博士點具有德高望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戚正武等領銜,配有結構合理年輕精幹的學術隊伍。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三人、教授14人、副教授8人,是一支具有生物、化學與醫學等學科的交叉,學術思想活躍,體現了新學科活力的學術梯隊。

本學科點在近幾年裡,已承接了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攻關項目等多項,獲得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有些研究已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已申請專利多項,國內外發表論文幾百篇。

本學科的研究方向為:

1. 蛋白質研究:主要在蛋白酶及其抑制劑的研究,多肽與蛋白質毒素的研究,激素及其受體的研究,分子疫苗的基礎和套用研究。

2. 基因工程與胚胎工程:綜合採用轉基因技術、動物胚胎工程技術、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等生物技術,開展乳腺生物反應器、人源抗體轉基因動物、動物繁育性別選擇、生物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動物胚胎幹細胞等方面的研究,同時將這些研究套用於產業化開發。

3. 藥物設計及載藥體系的研究: 根據多肽和天然藥物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設計、開發出新的治療愛滋病和腫瘤等相關藥物,用納米材料作為上述藥物的載體進行載藥的研究和開發。

4. 環境生物與技術:發展新的環境生物分析手段,進行環境污染物的毒理與降解機理研究,並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進行環境與健康的研究。

5. 免疫細胞功能的調節:以免疫系統能夠針對外來不同的致病物質發動有效並適合的免疫應答,同時不損傷自身組織的基礎上,將免疫學的範圍延伸到與臨床疾病相關及免疫學理論的實際套用的各種免疫學新技術。

6. 植物細胞分化: 以植物細胞為主結合低溫電鏡技術 、免疫細胞化學電鏡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細胞發育和分化的細胞超微結構和細胞發育規律。

生物醫學工程碩士點(一級學科)  生物醫學工程是運用現代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原理和方法,在多層次上研究生物體特別是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為生命科學各學科提供現代自然科學和工程學原理、方法和手段。因此本學科是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同生物醫學相結合的新興邊緣學科。

本學科將重點發展生物信息、醫學信息和生物力學等專業的的新理論、新方法和相關的套用研究,並積極探索和生命各學科以及和電子、信息、材料科學等其他學科的交叉,為促進這些學科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本學科在促進科學和經濟發展,造福人類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本學科點1990年獲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緊緊圍繞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戰略目標,開展了一系列基礎與套用研究,在生物力學與人體功能重建、生物醫學信息與生物控制、套用生物技術、納米生物醫藥、生物信息學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多年來,本學科點承擔了一批包括863、973、重大攻關、自然基金等在內的國家與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獲得專利近十項,專著與教材十幾部。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被SCI摘錄。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為:

1. 生物醫學信息與生物控制

2. 套用生物技術

3. 生物力學與人體功能重建

4. 納米生物醫藥

5. 生物信息學

生物學碩士點(一級學科)

生物學一級學科涵蓋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態學等12個二級學科。我院可全面招收碩士研究生,今年擬在以下方向招生。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為:

1.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2. 植物學

3. 生態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點(二級學科)

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和最活躍的學科之一。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和方法不斷為生命科學其他領域研究廣泛運用,使本學科的研究越來越成為其它領域研究的基礎,也越來越突顯其重要性,在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造福人類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同濟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科碩士點於2003年正式批准,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該碩士點由德高望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領銜,配有一支具有生物、化學與環境等學科交叉,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團結敬業、富有開拓和創新精神的學術隊伍。實驗設備齊全、儀器先進,研究資料豐富,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本學科點在近幾年的時間裡,已承接了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等項目多項,獲得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不少已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已申請專利多項,國內外發表論文幾百篇。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為:

1.蛋白質研究

2.基因工程與胚胎工程

3.藥物設計及載藥體系

植物學(二級學科)  植物科學屬於基礎研究範疇。它的基本任務是認識和揭示植物界所存在各種層次的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包括結構與功能、生長發育、進化、分布及其與環境相互作用等規律;揭示新原理和探索新技術,為解決廣泛的套用問題提供基本理論和方法。植物科學的研究範疇包括:

植物形態學(Plant Morphology):研究植物個體構造、發育及系統發育中形態建成的科學。

植物生理學(Plant Physiology):研究植物生命活動及其規律性的科學。

植物遺傳學(Plant Genetics):研究植物的遺傳和變異規律性的科學。

植物生態學(Plant Ecology):研究植物與環境間相互關係的科學。

植物化學(Phytochemistry):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植物代謝產物的成分、結構、分布規律的科學,與中藥有效成分、植物系統分類有密切關係。

植物資源學(plant resourses): 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數量、用途及其開發的科學,與藥用植物學、植物分類學和保護生物學有密切關係。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為:

1. 植物細胞發育

以植物細胞為主結合低溫電鏡技術 、免疫細胞化學電鏡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細胞發育的超微結構及其分化規律。

2. 植物系統發育與分子進化

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結合形態學、細胞學等特徵,研究植物類群的系統發育關係。同時探討特定植物類群基因及其基因家族的進化規律。

3.植物遺傳學

植物重要基因的克隆、鑑定、功能分析和表達;植物體細胞遺傳轉化和表觀遺傳分析

4. 植物資源化學

重點開展植物生長(包括植物生長調節控制及其與環境的關係等)研究,探討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規律及其生理效應。

5.植物保護生物學

研究從保護生物物種及其生存環境著手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探討瀕危植物的生物學特性、遺傳結構特徵及其生境狀況與物種瀕危的關係,尋求瀕危植物保護和利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生態學(二級學科)

人類的科技和生產力水平迅猛發展,既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進步,也帶來了環境、人口、資源和全球氣候變化等關乎人類自身生存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大範圍生態退化、複合性環境污染和環境健康風險增加等多種生態環境問題,對社會、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及運動規律的自然學科,其研究對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同濟大學生態學碩士點順應時代的發展,不僅根據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需要,在生態學、毒理生態、景觀生態和環境生物技術等方面培養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套用型研究人才,還緊密圍繞國家和上海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依託同濟大學的綜合優勢,積極開展典型化學物質的安全和環境生態風險評價,受污染場址生態修復和利用技術,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飲用水安全與人體健康的理論和方法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為:

l、城市生態與套用

2、環境生物與技術

3、生態毒理與健康

生物工程(工程碩士)

生物工程專業是運用生物學、化學和工程學相結合的方法,利用生物體(或部分生物體)生產人類需要的產品或改造環境的套用技術體系。生物工程專業是以上游技術(基因重組、分子克隆等)為基礎,以下游技術(生物反應過程、生物物質的分離純化等)為重點、為生物技術的工業化和工程化培養人才的專業。生物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加工生物材料和利用生命過程,廣泛套用於功能食品開發、生物製藥、農產品綜合利用等領域,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新興產業的形成。本專業培養具備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和生物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或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環保等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有關的套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級人才。

本領域覆蓋的專業方向:基因工程、遺傳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動物胚胎工程、蛋白質工程、環境生物工程、植物資源套用技術以及組織工程。

科研平台:

學院已基本建立蛋白質研究為中心的技術平台;轉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組織工程、計算機輔助醫學等研發平台。形成了發育生物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醫學信息、生物資源、生物材料等學科鏈。

利用上述平台基礎,承擔了包括“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國家項目近20項,省市級課題近20項。

蛋白酶抑制劑,蠍神經毒蛋白與凝血纖溶有關的蛋白酶及其抑制劑的研究居國際前沿。在國內率先獲得人溶菌酶山羊乳腺生物反應器、人乳鐵蛋白山羊乳腺生物反應器、體細胞克隆薩能奶山羊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申請專利近40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