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瑩[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曹瑩[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曹瑩,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導。

人物經歷

2000年,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本科畢業。

2005年,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細胞與發育專業,博士畢業。

博士期間,主要研究FGF信號通路在斑馬魚早期胚胎髮育中的作用。

2005年至2010年,耶魯大學醫學院遺傳系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多囊腎的分子機制。

2010年9月起,任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導。

研究方向

多囊腎

多囊腎是人類最普遍的單基因遺傳病,可分為顯性多囊腎和隱性多囊腎。其中顯性多囊腎的發病率為1/800,在中國約有150萬病人。50%的病人在60歲的時候進入疾病晚期,表現為腎衰竭,目前除了腎臟移植沒有其他有效的療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也越來越密切。因此,了解多囊腎的發病機制從而找到新的療法具有非常迫切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斑馬魚的腎臟不僅在功能和結構上是保守的,而且在分子水平上也是保守的。在人類中找到的多囊腎的致病基因在斑馬魚中突變以後也能導致多囊腎的形成,反之,在斑馬魚中找到的多囊腎的致病基因在哺乳動物模型中突變後也能導致多囊腎的形成。正因為這種分子機制的保守性,在斑馬魚中找到多囊腎的發病機制以及新的療法然後在哺乳動物模型甚至人身上去驗證會極大的加速我們對這一疾病的認識和解決。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細胞極性與多囊腎關係密切:細胞極性的異常能導致多囊腎的形成,反之,在多囊腎的表皮細胞中,其細胞極性異常。但它們之間具體怎么相互影響不是很清楚。

主要貢獻

通過以斑馬魚多囊腎為模型進行化學小分子的篩選,找到了一個跟表觀遺傳修飾相關的小分子VPA可以特異的抑制多囊腎的形成,並且在小鼠多囊腎模型中也有相同的效果,表明表觀遺傳修飾在多囊腎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其機理不是很清楚。

綜上,主要以斑馬魚為模型,從細胞極性和表觀遺傳變化兩方面入手,研究多囊腎的疾病機制,同時,用斑馬魚的多囊腎模型進行中草藥的篩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