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颱風眼四周存在垂直發展非常旺盛的雲體,它是由於低層暖濕空氣向颱風中心流入,在眼壁四周強烈輻合上升而形成向上伸展旺盛的雲體。而在眼區部分,因高空氣流下沉,抑制了雲的發展,這樣在颱風眼四周便出現了濃厚的側面近於垂直的雲體。從颱風中心看去,這些雲體仿佛是環繞颱風眼的壁牆,是颱風雲系中天氣活動最強烈的部分。
同心眼區是外圍眼壁為雙層或多層同心嵌套結構,單層眼壁間斷角度小於180°且不存在兩層或多層間斷角度同時大於90°情況的眼區。在紅外與可見光雲圖中,同心眼區出現時颱風多具有高度對稱性特徵,眼壁間區域往往也是天氣相對平靜的區域。
天氣情況
颱風眼區以下沉氣流為主,基本上是晴空少雲區,只在低層有少量層積雲。眼區中心的氣壓最低,風速也很小,為微風或靜風。颱風眼壁,在颱風眼外圍,有一個環狀的對流很強的雲帶,這是颱風結構最重要的一部分,颱風形成的12級以上的最強的狂風和高達10米以上的怒濤主要發生在眼壁區內。同時,颱風眼壁也是造成颱風暴雨的主要區域之一。在眼壁區內還會出現龍捲風、閃電、雷暴,有時還會伴有冰雹。
威力很強的颱風通常會出現同心眼壁的現象。颱風中心出現雙重眼壁,因此除了颱風眼區,兩層眼壁之間也存在一個下沉氣流區(如圖1)。即颱風經過時,會出現兩晴兩雨的天氣。但外層的眼牆會阻擋內層眼牆的發展,內層因為缺少能量支撐,一段時間之後消散,併入外層眼牆。颱風眼範圍也會因此擴大。
圖1 同心眼壁颱風結構
相關報導
颱風“杜鵑”於2003年8月28日於西太平洋洋面形成之後,堅定不移,矛頭直指廣東沿海,移速快、強度強、風眼明顯,具有同心眼壁結構(如圖2)。颱風“杜鵑”攜狂風暴雨橫掃珠三角地區,三次登入,攻城略地,重創廣東。
圖2 颱風“杜鵑”存在同心眼壁
2007年8月17日,颱風“聖帕”登入福建,影響廈門。因為“聖帕”颱風中心出現雙重眼牆,廈門在17日上午風力已經達到4~5級,陣風7級。但“聖帕”越逼越近,廈門卻出現了烈日炎炎的天氣。市區的晴熱天只不過是“聖帕”的障眼法,狂風驟雨很快就要來了。18日凌晨,超強颱風“聖帕”的中心位置位於北緯22.4度,東經122.4度,距廈門500公里,中心氣壓92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55米/秒,風力16級。颱風中心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