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古梅

吉祥寺古梅

《吉祥寺古梅》是清代林古度創作的一首詩,出自《林茂之詩選》。 這首詩是作者在明亡後,客居南京城,觀賞古梅時所寫。詩中描寫了詩人觀看古梅的緣由,觀賞古梅時的感受。 該詩以花清冷幽潔的特性作為主題,巧妙地運用誇張、通感等修辭手法,創造出一種恍惚迷離而又氣爽神清的幻境,從而更加突出了梅花“冷香”的魅力。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吉祥寺古梅

一樹古梅花數畝,城中客子乍來看。

不知花氣清相逼,但覺山深春尚寒。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吉祥寺:在南京東郊。據載,寺後有梅數十畝,鐵乾虬枝,引人觀賞。

②客子:作者旅居南京,故自稱“客子”。乍(zhà):初次。

白話譯文

旅居南京,初次到吉祥寺賞梅。

身臨其境,只覺得山深境幽,春寒料峭,卻不曾想到這正是梅花冷香逼人的緣故。

創作背景

明亡後,詩人隱居在南京城,南京東郊有一座吉祥寺,寺里有古梅一株,據余賓碩《金陵覽古》“拜梅庵”條記載:“(吉祥)寺後高原有古梅一株,虬枝鐵乾,扶疏十畝。”老詩人作為客居南京的“客子”,也慕名前來。在漫步魅花叢中,寫下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古詩中詠梅之作屢見不鮮,自北宋林逋稱道梅花的“暗香”以來,詩人們更是常常筆底流香,盛讚梅花。林古度的這首《吉祥寺古梅》,也是眾多“梅花頌”中的一篇,表現了作者對梅花清冷香氣的由哀讚嘆。

開頭兩句用“賦”的寫法,總說古梅概貌並自己初來觀賞之緣起。首句直寫所見,“一樹古梅花數畝”,即上引《金陵覽古》“拜梅庵”條記載的內容,不同之處是突出了“花”,“扶疏十畝”的,不僅有盤曲環繞的“虬枝”,而且還有綴滿枝頭、“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的繁花。在用字上,以“一”領起,前四字與後三字似對非對,梅才“樹”,花有“數畝”,於描摹形相的同時,也流泄出詩人的讚嘆之情。詩人在明朝滅亡後就住在南京,故以“客子”自稱。從時間順序說,第二句在前,先有來游的客子,然後才見到盛開的古梅,這裡為了突出“吉祥寺古梅”,故將寫古梅的筆墨提前。一、二句看似平淡,但品味一下,又覺得不是無關詩趣的冗筆。正因為初來乍到,看到盛開的古梅,新鮮感自然特彆強烈,若不是“乍來看”,下文對於香氣獨特感受恐怕就不會那么深了。

三、四兩句凝聚著作者的親身體驗,也是此詩的意趣所在。作者本意是讚美梅花冷香撲面而來,但不從正面描寫梅香,而是說賞梅時只覺得春寒料峭,襲人肌骨,卻不知道這是梅花冷香逼人之故。這種春寒的感覺愈強,愈顯出梅花幽香之清冷逼人。明寫春寒,暗贊冷香;故意說“不知花氣”,實則是深深感到了花氣之冷,清冷到了使人都誤以為春寒浸身的程度。這就是作者故作不知梅香而蘊含的妙趣。花香,是嗅覺所聞;寒冷,是觸覺所感梅花的冷香竟使人產生寒的感覺,這是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段所產生的效果,真切地再現了梅花香氣的特徵。

這首詩融合了視覺、嗅覺,觸覺的感受來詠梅,清新自然,有一定的韻味。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王振漢《清詩鑑賞辭典》:“這篇《吉樣寺古梅》通過詠物吟志,顯其清風亮節,也可見其威武不能屈的鐘鐘快骨。梅花之香,喻詩人的志行高潔,冷香通人,又可見詩人對社會現實的冷峻態度。這樣,既是物,又是吟志,使審美客體與審美主體契合交融,這篇詠梅詩也達到形神兼備之妙。”

作者簡介

林古度(1580—1666),字茂之,一字那之,福建福清人。明末布衣,明亡後,隱居南京以終。早年與鍾惺、譚元春為友,但其詩不受鍾、譚的局限,有清新的風格。王士禛在清康熙九年(1670)選存他清順治八年(1611)以前的詩為《林茂之詩選》,是前期的作品。士禛題林古度墓詩有“老尚歌朱鳥,魂應拜杜鶥”句,可見入清後還寫有不少愴懷故國的詩篇,可惜因清代文網嚴酷,很少流傳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