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突飛猛進,定址在德勝路北山公園旁。1998年依照教育局黨委決定,兼併吉林市第十五中學,合址於琿春街249號。原有東西兩校區,西校區設在東北電力學院(今東北電力大學)西側—歡喜路三號,東校區(本部)即在琿春街北段,臨近吉林市衛生學校,吉林市工業經濟學校。後西校合歸本部,最終並作一個校區。
學校現有教學樓兩棟,行政區在北樓三層。學校有先進的電教設備,每個教室均配有白板、投影儀,另有設備一流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學生宿舍在西樓南側,可容納數百人;食堂在北樓後,可容納千人同時就餐;超市在食堂東側。
辦學條件
實驗中學現擁有占地48523平方米的校園和建築面積為17963平方米的教學樓,僅在遷校後三年內,已投入資金百餘萬元。現在“新老三室”齊備,擁有現代化的電教室、多媒體教室和設備一流的理、化、生實驗室,成為省首批電化教學示範校。實現了辦學條件的跨越式發展。
三十一中具有全市一流的教師隊伍,全校教職員工200餘人,高級教師35人,一級教師112人,國家、省、市級以上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40餘人,市級“全天候”教師5人、市有線電台特約教師4人、10餘名教師擔任省、市級學科理事會理事和學科中心指導組成員。自九十年代以來,學校先後承擔了十幾項國家、省、市級教育科研項目,有的已被定為國家、省、市級科研成果;現仍有五個國家、省、市級課題正在齊頭並進,教研教改走在各校前列。
升學情況
2001年高考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考入重點名牌大學的人數與正錄生相當;進入本科生錄取線的人數是當年入學正取生人數的2倍;進入大專錄取線的人數是當年正式生的3.5倍。王靖方同學1997年中考成績排在地區千名之外,不夠一中、毓文錄取分數線,2000年高考以總分617分名列吉林地區第十名全省第二十三名,已被北京大學化學系錄取。低於重點線的學生升入大學,高考升學率穩定在同類校先進水平。
相關資料
吉林市實驗中學始創於1948年,是吉林省教育廳直屬、吉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吉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國家教育部指定的基礎教育實驗基地校,清華、北大等全國名牌重點大學生源基地校。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全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全國貫徹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學校”、“長春市人民滿意學校”等榮譽稱號。
一、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學校確立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終生負責”的辦學理念;堅持“強化教育科研,打牢知識基礎,發展創造思維,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學策略;形成了“篤學、踐形、求是、創新”的校風,“嚴謹、多思、善誘、精深”的教風,“刻苦、靈活、互助、進取”的學風;堅持培養“基礎紮實,特長明顯,身心健康,素質全面”的創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標。為黨和國家培養了5萬餘名素質全面的優秀畢業生。
二、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學校現有教職工286人。特級教師12人,國家級骨幹教師8人,省級以上學科骨幹教師52人,省科研型名教師13人,市級以上學科骨幹教師90人,高級教師91人,中級教師72人,有碩士學歷和取得碩士學位的教師92人,66人在各級各類學術團體中擔任理事長、理事職務。
三、優良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設施學校現占地面積10萬M2,建築面積10.2萬M2。學校教學設施先進,現代化設備齊全,已建成網路多媒體教室54個,近千個信息點遍布校內各辦公室及教室,教育教學實現了“四網合一”。國際標準化體育場館全面投入使用。400米塑膠跑道、人工草坪田徑運動場、6個標準化室外籃球場、排球場和室內桌球館、籃球館、排球館、田徑館、體操館、美術教室、音樂教室、舞蹈訓練室、樂隊排練室,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優越條件。
四、顯著的教育教學成果
(一)、學校在歷年高考中進入重點本科線、普通本科線的比例一直位居吉林省最高水平之列。每年有數百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科大、人大、復旦、浙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學等國內名牌重點大學。
●在歷屆高考中,富雷、徐敬華、姜博、王珺、喬健榮獲高考狀元。
●臧天吾同學以686分榮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成績全國第一名。
●劉澤汀、郝彤兩名同學在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的同時,以優異的成績被香港科技大學錄取,並獲40萬港元及30萬港元獎學金,這是香港科大在東三省首批錄取的2人。
2000年以來,高考平均優秀率(600分以上)占全校高考總人數的30﹪左右,每年有15—20人考入清華、北大、科大、人大重點大學。每年近50﹪的學生高考成績達到重點線,85﹪的學生高考成績達到本科線,三本線上線率達到100﹪。(統招生100﹪進入重點線,計畫內擇校生98﹪進入重點線)
(二)、2007年、2008年、2009年優異的高考成績
★2007年996人參加高考,有3人進入吉林省高考理科錄取總分前20名,(尹玄武705分,榮欣703分,谷航702分),考入清華、北大學習;有2人進入吉林省高考文科錄取總分前25名,(白添夫656分,陸芸652分)考入北京大學學習;文理科600以上共309人,占我校參加高考總人數的31﹪。
★2008年912人參加高考,文理科600以上共237人,占我校參加高考總人數的26﹪;450人達到重點線,占高考總人數的49﹪。
★2009年962人參加高考,常譯心,劉晏池同學分別以高考理科成績692分和682分被清華大學錄取;文理科600以上共116人,(當年全省文理科600以上總人數比上一年下降約60﹪)占我校參加高考總人數的12.1﹪;410人進入重點線,占我校參加高考總人數的43﹪,各項高考指標在長春市均位列第二。
★2010年本屆高三年級現已有7人被保送到重點高校,83人獲得全國29所著名高校自主加分資格。其中張榕、吳梓碩兩名同學在全國“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中榮獲金牌,提前錄取到北京大學元培實驗班學習。
(三)、學校重視學生的特長發展,各學科競賽成績卓著。參加全國高中奧林匹克學科競賽,有4個學科獲得8項第一名(個人與團體均獲第一),並在我校舉辦頒獎儀式。
●全國高中化學競賽連續十一年榮獲吉林賽區第一名。趙宇星(北京大學)、項征(北京大學)、顧岩(北京大學)、田瑞豐(中國科技大學)、丁博(中國科技大學)、鄭海鵬(清華大學)、王珺(中國科技大學)、遇昊(北京大學)、劉迪(北京大學)、楊曉虎(中國科技大學)、牛景澤(上海復旦大學)。
●全國高中物理競賽四次榮獲吉林賽區第一名。郭惠成(清華大學)、王小龍(北京大學)、汪翰(清華大學)、李智超(北京大學)。
●全國高中信息學競賽三次榮獲吉林賽區第一名。孫賀(上海復旦大學)、劉華虓(吉林大學)。
●全國高中生物競賽兩次榮獲吉林賽區第一名。王魁星(北京師範大學)、肖寒(中山大學)
(四)、創新教育工作成績斐然,馳名全國。在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連續七年榮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連續七年榮獲獎牌總數第一;有129名同學榮獲國家、省級大賽一二三等獎;在全國“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中,有九名同學榮獲全國“明天小小科學家”金牌;連續五年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有8名同學喜獲獎牌,創下了吉林省中學生在國際創新大賽中的最好成績,創新教育的顯著成果為學生高考保送加分、出國留學奠定了優勢基礎;有52名同學以優異的創新成果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全國名牌重點大學。學校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宋慶齡少年兒童科技發明示範基地”。
(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成果顯著。
●2008年王雨陽同學被團中央、全國學聯授予第六屆全國中學生“正泰品學獎”特等獎第一名,這也是東北三省,內蒙古四地唯一的一個特等獎(全國共十個),現已保送清華大學。
●董彬同學獲得2005年中央電視台“三星智力快車”節目年度總冠軍,保送到中國傳媒大學。
●在全國首屆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中我校榮獲團體總分和金牌總數第一名;祖培耕同學在2009年愛沙尼亞世界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中榮獲金牌;閆鐵峰同學在第三屆全國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中打破全國中學生百米記錄,榮獲國家健將級優秀中學生運動員稱號,保送到吉林大學學習。
●我校籃球隊代表中國中學生參加在美國夏威夷舉辦的“世界中學生籃球賽”榮獲亞軍,2009年參加全國體育傳統學校三對三籃球比賽榮獲全國冠軍,參加全國高中生籃球聯賽,榮獲吉林賽區第一名。
●學校藝術團參加國家“推新人”大賽,有6人獲得金獎,38人獲得一等獎,連續12年獲得長春市中學生軍樂表演特等獎;朱婧佳同學在吉林電視台舉辦的“吉林之星”大賽中,獲年度總冠軍;李海慧同學參加北京“華夏之星全國青少年音樂大賽”全國總決賽,榮獲童聲組金獎。
五、拓展成才渠道,創設學生髮展優勢快捷途徑
學校以優秀的辦學品質和突出的辦學成績,得到國內高校的一致認可,現已成為北大、清華、科大、人大、上海交大、復旦、浙大、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安交大等20多所國家重點大學、名牌大學的“優秀生源基地校”,在國內高校保送、自主招生等方面享受生源基地校優先政策,每年學校都推薦400多名學生參加高校保送或自主招生考試。
在國際合作辦學中,我校與美國緬因州州立大學、加拿大昆特蘭大學、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等國外高校建立合作辦學聯誼校,拓展國際交流途徑,幫助學生聯繫推薦國外著名高校。近三年來,有105名學生分別錄入國外著名大學學習。
學校還是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大學的優秀生源基地校,學校可以優先推薦優秀學生參加香港、新加坡大學測試選拔,近三年來已有42名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各大學學習。
在培養優質人才的過程中,學校積極提升辦學品質和辦學質量,加強內涵建設,開拓外延領域,以學生髮展為本,努力創設多元化成才途徑,打造適合學生成長的教育模式,發揮實驗校的旗幟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