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電子信息系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電子信息系

3. 3. 3.

電子信息系介紹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電子信息系設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自動化和通信

工程四個本科專業,現有本科學生1200餘人。系內現有專職教師三十與人。系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教授、副教授9人,高級工程師2人,中青年教師80%以上具有博士、碩士以上學位。近年來教師在教學改革和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了40餘篇論文,承擔了國家及省部級等科研項目 3項。系主任兼學科帶頭人為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曾先後到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做訪問研究,近年來主持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市級科技開發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建系以來,系內教學堅持以培養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具備紮實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能力的套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著重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目前系內擁有4000餘平的基礎和專業實驗室,其中包括電路基礎實驗室、高頻電子技術實驗室、模擬數字電子實驗室、汽車電子實驗室、積體電路實驗室、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實驗室、感測器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以及人才培養基地和實訓基地,實驗設備價值總計490多萬元。依託系內豐富的教學資源,開設大量實驗、實踐課程,系內電子實訓基地、單片機實驗室、ARM 嵌入式系統實驗室、電子製作實驗室實行開放式管理,全天候開放供學生使用,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目前已與珠三角地區多家大型企業共建產學研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電子信息系人才培養體系以其高質量的特點在珠三角地區贏得了良好的聲譽,許多知名電子類企業、跨國公司、高新技術研發機構、黨政機關每年都爭相到系內招聘畢業生,從2008年系內擁有首屆畢業生至今,連續三年學生就業率達95%以上,位列全校前列,學生堅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青睞,系內畢業生先後考取了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西安石油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瑞典耶夫勒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學府繼續深造。

機構設定

機構機構

發展歷史

電子信息系成立於2004年,是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最早成立的五個系之一。經過六年的著力建設、發展改革,如今已成為我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精良,管理制度完善,教風學風良好,教學質量優越的系室之一。
1、2004年我院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獲教育部審批,經學院研究決定成立電子信息系。2004年9月,招收第一屆學生186人;2005年9月,招收第二屆學生353人;2006年9月,招收第三屆學生230人。
2、2006年10月,司玉娟教授、張立教授成立系內新一屆領導班子,從此系內教學、科研開啟了新篇章。
3、2007年3月時任系實驗室主任閆維和教授牽頭在實驗樓組建系內16個基礎專業實驗室。
4、系領導積極為畢業生開拓就業市場,與多家單位建立產學研實習基地。
5、2007年5月舉辦學院第一屆電子設計大賽,篩選人才備戰全國電子設計大賽。
6、2007年10月電子信息科學與信息專業被學院定位特色專業。
7、2007年10月系學生組隊參加2007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廣東賽區比賽,獲一等獎。
8、2007年11月獲廣東賽區一等獎代表隊及指導教師閆維和教授進京參加全國電子大賽,獲全國二等獎。
9、2008年3月微電子學專業獲教育部審批。
10、司玉娟教授入選學院“百人工程”、南粵名師。
11、2008年9月參加廣東省電子設計大賽,獲二等獎。
12、2009年5月申報自動化、通信工程兩個專業。
13、司玉娟教授科研立項獲廣東省科技廳審批。
14、2009年9月參加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廣東賽區比賽,獲一等獎。

專業設定

1.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為基礎,以套用電子技術、嵌入式系統為方向,培養系統掌握現代電子、計算機、信息處理和嵌入式系統技術開發的能力,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具備設計、開發、套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受到良好的科學實驗訓練,能夠在電子、計算機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開發、產品設計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套用型、複合型人才。學生畢業後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電子設備和電子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電子產品開發的基本訓練;了解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動態。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受到科學實驗與科學思維的訓練,具有本學科及跨學科的套用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 掌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3. 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 熟悉國家電子信息產業政策及國內外有關智慧財產權的法律法規;
5. 了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狀況;
6. 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設計,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幹學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與套用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C程式設計、高頻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單片機原理及套用、電路CAD、EDA技術與VHDL感測器原理與套用、數字系統設計、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統基礎、嵌入式Linux編程與套用等。
課程實踐:課內實驗教學、課程設計、課外科技活動、教學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
就業方向
該專業畢業生具有寬領域工程技術適應性,就業面很廣,就業率高,畢業生實踐能力強,工作上手快,可以在電子信息類的相關企業中,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主要面向電子產品與設備的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各種電子產品與設備的裝配、調試、檢測、套用及維修技術工作,還可以到一些企事業單位一些機電設備、通信設備及計算機控制等設備的安全運行及維護管理工作。

2.測控技術與儀器

本專業是以高新技術綜合運用和系統集成為特點的寬口徑工科專業,以微機化智慧型化電子儀器和測控系統設計為專業特色,並向光、機、電相結合的精密儀器方向拓展。培養具有紮實的數學、物理和電子信息基礎知識,具備現代測控系統和智慧型儀器儀表設計研發能力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同時面向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療儀器和分析儀器等高新技術企業培養套用型技術人才。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精密儀器設計製造以及測量與控制方面基礎知識與套用能力,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測量與控制領域內有關技術、儀器與系統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1. 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 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機械學、電子學、光學、測量與控制、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3. 掌握光、機、電、計算機相結合的當代測控技術和實驗研究能力,具有本專業測控技術、儀器與系統的設計、開發能力;
4. 具有較強的外語套用能力;
5. 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主幹學科: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精密機械與儀器設計、精密機械製造工程、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微型計算機原理與套用、控制工程基礎、信號分析與處理、精密測控與系統等。 
課程實踐:包括金工、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以在中外合資、獨資企業、科研院所等部門從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領域的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從事自動化精密科學儀器、自動化監測、控制或生產系統的設計開發、運行管理等工作;從事機電、測控、儀器儀表、通信、家電等行業的商貿工作;在高等院校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教學研究工作;也可以考取碩士研究生,在國內外高等院校繼續深造。

3.自動化專業

自動化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製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套用等領域工作的新世紀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高素質的套用型人才。主要課程有電路原理、電子技術、機械設計基礎、自動控制原理及計算機系列課程等。使學生具有較寬廣的工程技術基礎和控制技術、信息處理、供配電技術、現場匯流排等系統厚實的專業知識。參加電路與電子技術綜合實訓、電力拖動運動控制實訓、電氣控制技術綜合實訓、工業現場匯流排控制實訓、嵌入式系統開發套用、機器人系統開發、感測器原理與檢測技術實訓、計算機系列上機操作、計算機控制技術、畢業設計(論文)、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電工技能實訓、專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的訓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要具備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套用和網路技術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在運動控制、工業過程控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科技開發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自動檢測與儀表、計算機技術與套用和網路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較好的工程實踐基本訓練,具有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
2.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電路理論、電子技術、控制理論、信息處理、計算機軟硬體基礎及套用等;
3.較好地掌握運動控制、工業過程控制及自動化儀表、電力電子技術及信息處理等方面的知識,具有本專業領域1-2個專業方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4.獲得較好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及系統開發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
5.在本專業領域內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
主幹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路原理、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原理及套用、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過程工程基礎、電機與電力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信號與系統分析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計算機套用基礎訓練、電子工藝實習、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等,一般安排在夏季學期。

4.汽車電子專業方向

在自動化專業里開設汽車電子專業方向。
現代汽車中電子裝備占整車成本達30%~50%以上,汽車上70%的革新都來自汽車電子及產品。汽車電子屬於高技術、高附加值、高增長的新興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容量和很強的技術滲透性與產業帶動性,現在汽車已進入電子時代,汽車電子技術已成為當代汽車技術領域關注和研究的重點,由此帶來汽車電子人才的需求劇增。該專業要求具有紮實的電工學、電子學、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網路技術、多通道數據傳輸技術、嵌入式軟體技術的理論基礎,掌握汽車上電氣與電子控制技術。
培養目標
經過四年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電氣自動化領域的基礎知識,了解汽車構造,掌握汽車電氣、汽車電子控制技術的基本知識。在駕駛員智慧型信息系統、智慧型車輛、智慧型交通系統領域的產品設計與開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實踐能力訓練。
主要專業方向課
在電氣自動化專業課基礎之上開設汽車構造、汽車電器、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檢測技術、電動汽車技術、汽車電子新技術等。
就業方向
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信息或汽車電子領域的多種工作,如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產品組裝、用戶現場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直接操作使用等技術維護、技術支持和技術服務工作;汽車工程管理、汽車後市場等多項工作。

5.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是一門工程學科,主要是在掌握電路、信號與系統、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工程方法對通信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通過該專業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電話網、廣播電視網、網際網路等各種通信系統的組成原理與套用技術,掌握提高信息傳送速度的理論方法和先進技術,並根據實際需要設計出新的通信系統模型,開發可迅速準確地傳送各種信息的通信模組等。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通信理論、通信工程實踐等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套用型人才;培養能夠在通信領域中系統地、較好地掌握信息的傳輸技術、交換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具有從事電子信息系統套用研究、產品開發、工程設計、運行維護、企業管理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套用現代通信技術與設備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競爭能力,適應現代通信與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需求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1. 具有電路、信號與系統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
2. 具有模擬電路、數字電路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實際電路的初步設計能力;
3. 掌握現代通信系統和計算機通信網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分析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4. 掌握典型通信系統和計算機通信網及其設備的組成、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具有對典型通信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的維護與管理能力;
5. 掌握單片機、DSP技術和可程式器件的套用技術,具有對信號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
6. 具有較寬廣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熟練的編程能力和微處理器系統的開發能力;
7. 掌握通信原理、數位訊號處理、光通信、有線與無線通信、寬頻通信、多媒體通信等諸多新技術;具有設計、開發、調測、維護、施工、管理及套用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基本能力;
8. 掌握一門外國語,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與套用、嵌入式系統基礎、電磁場理論、通信原理、數位訊號處理、現代通信網、光纖通信、數字移動通信、計算機網路技術、現代交換技術、寬頻網路接入技術、智慧型網及多媒體通信技術等。
課程實踐:電子技術實驗、電子系統課程設計、 資料庫套用開發實踐,嵌入式系統開發實踐,通信網專題實驗、光通信、有線與無線通信專題實驗、通信軟體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
就業方向
各大電信運營商公用電信網的運營維護與管理、通信專網的維護與管理、網路規劃與設計、工程施工與監理,通信產品研發、通信產品銷售及售後服務等。

6.微電子學

專業介紹
隨著電子產品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微電子技術已成為信息技術的基礎和核心,是當今信息社會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積體電路(IC)技術已成為我國重點發展的高科技領域。本專業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微電子技術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積體電路製造工藝和積體電路設計方法以及半導體元器件、感測器技術的設計與製造技術;掌握電子電路技術、計算機原理與套用、軟體設計與製作等基本知識;使學生成為具有掌握電子技術;微電子產品包括積體電路的設計開發能力的實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目標
學生主要學習微電子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科學實驗與科學思維的基本訓練,學習積體電路和新型半導體器件的設計、製造、分析及測試所必需的基本技術,具有微電子器件和積體電路分析、設計、製造等基本能力。畢業生應能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具體知識和能力:
1、掌握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和VLSI設計與製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積體電路和其它半導體器件的分析與設計方法;
2、熟悉積體電路設計的CAD系統,掌握硬體描述語言及邏輯模擬、電路模擬、時序分析等技術,具有套用EDA工具設計與分析積體電路的技能;
3、具有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版圖設計與可靠性分析的基本能力;
4、掌握積體電路製造工藝理論,具有從事微電子生產線上的技術管理工作;
5、掌握微電子各領域技術特別是在太陽能電池、LED綠色能源光源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技術。
6、掌握電子電路技術、計算機原理與套用、軟體設計與製作等基本知識,以能適應在相應專業(如通信、電子技術、自動控制、計算機套用等)的工作要求;
7、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8、了解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和其它新型半導體器件的套用前景、最新發展動態,以及電子產業發展狀,具有市場開拓和行銷能力;
9、熟悉國家電子產業政策、國內外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及其他法律法規。
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與健康個性和諧統一的,富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掌握微電子技術基本理論、技能與最新技術發展動向、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電子產品開發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良好的科學素養、一定的企業管理知識和創新能力能夠在微電子設計和生產領域及各類電子信息技術等領域從事科技開發、產品設計、工程技術與生產管理的高級技術套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
學生通過學習和訓練可以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紮實的理論基礎,具備微電子器件、積體電路系統的設計和製造能力。可以在微電子技術各領域內從事研發、製造、管理和銷售等方面工作。具體就業領域有: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新型元器件的設計與製造;太陽能電池及LED綠色能源的設計與製造;微型感測器和微系統的設計與製造;電子儀器儀表、控制系統等電子技術領域的設計與製造。
主要專業基礎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單片機原理及套用、電路CAD、感測器原理與套用、數字系統設計VHDL語言與套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可程式邏輯器件套用、嵌入式系統基礎及其自動控制等課程
主要專業課
半導體物理、微電子器件原理、半導體積體電路、積體電路設計工具與設計方法、積體電路製造工藝、半導體可靠性、半導體感測器以及MEMS技術。
實踐教學環節
本專業擁有400平方米的積體電路EDA實驗室,配置了兩台伺服器和六十台計算機,裝備ZENI積體電路EDA設計軟體,並且在珠海市積體電路培訓中心建立了實習基地,使學生掌握CADEANCE,SYNOPSYS等更多的工具軟體。專業還擁有一個160平方米的微電子實驗室,各種微電子系列實驗設備。通過實驗使學生對微電子各主要課程中基本理論加深理解。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課內實驗教學、課程設計、課外科技活動、教學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