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鐘樓簡介
塔樓從地面至航標燈尖淨高為82.55米,是當時合肥地區的最高建築。
82.55米,放在現在實在是不起眼的高度,如今隨便一座20多層的建築就可以達到這樣一個高度,而當時,“大鐘樓”在周邊一片低矮的建築中無疑是科技和高度的代表。它準點播出的報時鐘聲整個老城區都可以清晰地聽見,不僅像合肥地方糧票等這樣一些票證上有它的身影,連商品包裝紙上也印著它的輪廓。
準點報時讓老合肥離不開“大鐘樓”了,這或許就是“大鐘樓”得名的由來吧。“大鐘樓”的報時也是“與時俱進”。剛開始時大鐘是機械報時,從早上6點到晚上9點,每逢整點就會奏響《東方紅》樂曲。雖然維護人員每天對時,但也免不了大鐘四面時間各不同。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鐘的“娘家”上海電動廠不再生產相關零配件了,機械大鐘被石英鐘所取代,整點報時音樂也換成了法國樂曲《鐘聲》(早七點報時仍播放《東方紅》)。2003年大鐘報時採用先進的GPS進行衛星校時,走時更準確。
歲月流逝,合肥人對“大鐘樓”的感情卻一直不變。2003年,“大鐘樓”開始進行外表貼玻璃幕牆的裝修,這次裝修後的“大鐘樓”穿上了一件亮閃閃的外衣。
在文學作品裡,“大鐘樓”也頻繁亮相。對那個時代來說,“大鐘樓”是確定無疑的合肥標誌性建築。當“東方紅”的旋律在城市上空奏響時,人們總會停止腳步,習慣性地向鐘聲方向尋找。
合肥風景
曾經,大鐘樓作為合肥的城市名片出現在合肥的宣傳畫冊上、出現在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的合肥圖片中、出現在與合肥有關的各種場合的報導中。大鐘樓竣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主機房、鐘樓、營業大廳等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14485平方米,主樓7層,鐘樓12層,總高82米。鐘體有2層樓高,四周用黑色大理石貼面。它自建成以後,一直是合肥電信總部的辦公場所。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在位於合肥西部的五里墩,建起了更加高大的合肥電信大樓,合肥電信的總部西遷以後,大鐘樓的功能才有所弱化。
大鐘樓,曾經是八十年代合肥地區的最高建築。做為曾經的城市地標,此時,雖然它已經被周圍許許多多的高樓所掩蓋,但置身近處,它的形象依然是高大的,看著鐘樓身上那黑白分明的鐘盤,一股親切感油然而生。
在每個有陽光的清晨,大鐘樓被東方的朝霞輝映著,那七點整的《東方紅》報時曲向我宣告著新一天的開始。
當風雨欲來之時,東南方向被濃黑的烏雲籠罩著,而大鐘樓突顯在黑雲之下,蒼白色的樓面與鐘面上的時刻被黑雲映襯得愈加蒼白清晰。
身處依然繁華的大鐘樓附近,雖然大鐘樓“變矮了”,但它依然是合肥的重要地標。在它周圍的各條馬路上,多少路公車依然報著“大鐘樓”的站名;當我們漫步在包河公園的小徑上時,往西處一看,大鐘樓依然在藍天下矗立;對於慣常行走在大鐘樓附近以及居住工作在它周圍的人們來說,定然還聽得到它悅耳的報時曲。
合肥第一樓
參與過大鐘樓建設的省三建公司的趙先生回憶:“大鐘樓建造前,這裡都是墳堆、土房子、雜樹林,蓋大鐘樓的時候,旁邊都沒有建築的,我們公司這片都是藕塘、池塘之類。大鐘樓那裡當年只有一個交警的指揮台,沒有馬路,蕪湖路就一條道,人行都是順著坡往上走的。蕪湖路上當時只有省圖書館、物資局兩個小紅樓,都只有兩三層,當時大鐘樓算是合肥第一高建築了。”
有十來年,在土路上建起的這座大鐘樓成為了合肥的名片,在合肥地方糧票上、合肥香菸紙盒上、商品包裝紙上都出現過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