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地理環境
史家鎮轄7個行政村,78個社;1個社區,17個居民小組;總戶數6273戶,總人口2.0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53萬人;有1個總支,16個支部,536名黨員;有耕地7169.75畝,其中,田3320.4畝,土5709.08畝,人均耕地面積0.61畝。境內有小型水庫一座,庫容總量10.5萬立方米,灌區面積900畝,庫中淡水無污染,是發展淡水養殖和特種產品養殖的理想場所。有自來水廠一座,日供水量2000噸。農用電灌站二座,農用水渠道二條17.5公里,覆蓋灌溉面積7200畝。
生活狀況
轄區內重點企業4戶,總產值達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8戶,2004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420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7600萬元,實現經營收入3500萬元,入庫稅金330萬元,實現利潤3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858.2萬元,招商引資項目七個,協定引進資金3400萬元。2004年農業總產值3500萬元,糧食總產量4634噸,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853元。
1995年史家鎮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小城鎮。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我市二十二個民營經濟發展重點小城鎮之一。
政治建設
近年來,史家鎮黨委、政府在解放思想、轉變政府職能、改進領導工作方法、強化目標責任意識和加強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和收穫。特別是在改進領導工作方法方面克服了十個不夠。即解放思想不夠、自覺學習不夠、堅持原則不夠、工作中嚴謹性不夠、工作中統籌安排不夠、工作中創新意識不夠、工作及時性不夠、工作主動性不夠、政治敏銳性不夠、敢於接觸矛盾不夠。黨委一班人深知,在前進道路上有著無數的艱難困苦和無數目標任務等待完成,只有大力弘揚“迎難而上,團結協作”的“史家精神”,才能有一個又一個的新的跨越,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隨著我市“重振雄風,富民升位”目標的提出,城市建設進程越來越快,史家鎮的區位優勢更加明顯。鎮黨委、政府堅持“你發財、我發展”的雙贏方針,秉持“真誠合作、和衷共濟、互惠互利”的原則,繼續實行全方位開發,為各界人士的投資興業和高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和良好和諧的環境。
工業經濟
史家鎮的工業有著悠久的歷史,1985年有國有企業10家,其中包括史家砂磚廠、史家釀造廠、水泥廠、史家氮肥廠、史家煤磚廠、糧油加工廠、蠶繭站、建築隊、砂石廠等一批知名企業。1985年史家鎮工業總產值為400萬元,經營收入280萬元,利潤4萬元,入庫稅金17.59萬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企業的改制,企業或轉或並或停,到2004年全鎮國有企業全部實現改制。2001年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生豬加工企業——興發肉類食品有限公司,2004年該公司總產值達2.4個億,大力推動了史家鎮的工業發展。同時還有順昌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同興印染廠等企業都已作為市中區規模企業。到2004年,史家鎮工業總產值為42000萬元,其中規模企業產值38000萬元,實現利潤30萬元,工業增加值7600萬元,稅收120萬元。轄區內還有市屬企業內江市種豬場、四川省甜城建材有限公司。
農業經濟
史家鎮是一個農業鄉鎮,有著悠久的農業種植歷史。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在21000畝左右。其中糧食作物占15000畝左右。主要以水稻、玉米、紅苕、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為主,在平橋村、方田村以種植蔬菜為主。1985年全鎮糧食產量3600噸,隨著生產技術的改進、種子改良,糧食產量逐年增加,到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量為4634噸,比84年增加了1000噸,增長25%。
2001年,史家鎮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成渝高速公路沿線進行經濟林建設,栽植枇杷、檸檬500餘畝,2001年——2004年在乾田村、牛橋村、吊鐘村大力開展退耕還林工作,共完成檸檬、枇杷、巨桉等栽植2000餘畝。部分檸檬、枇杷已進入掛果期,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史家鎮的畜牧養殖以生豬為主,2004年成立了史家鎮優質生豬養殖協會,推動了全鎮生豬發展,全年生豬出欄19100頭。同時發展其他養殖業,全鎮有規模養雞場4家,年出欄小雞20萬隻。奶牛養殖場3家,奶牛25頭,年產奶量25000斤。2004年全鎮畜牧產值1400萬元。
全鎮漁業養殖面積198畝,其中包括一座小型水庫。魚類品種主要有鰱魚、鯽魚、鯉魚、草魚等。2004年全鎮水產品產量185噸,包括江河捕撈魚5噸。
第三產業

全鎮目前有旅館3家,床位45張,年營業額32萬元。史家交通便利,地處成渝交通要道,離內江城區較近,餐飲業較為發達。著名的有餐館本昌苑、光明火鍋店兩家,其中光明火鍋店特色菜黃臘丁遠近聞名,許多人慕名前來,增添了史家的魅力。
鎮內有郵電局一家,座落在史家鎮老街,占地面積100平方米,主要經營郵寄、電報、儲蓄等業務,2001年郵政、電信分家,分設為史家郵政支局、史家電信局,分別負責全鎮的郵政及電話業務。2004年底,全鎮七個村實行村村通程控電話,安裝數量達3500戶。全鎮2004有各類運輸車輛81輛,主要為水泥廠、興樂化工等公司運輸貨物,創造營業收入17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