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營簡介
台營鎮位於撫寧縣北部,距縣城約16公里,北靠萬里長城,南依洋河水庫,大秦鐵路和省級三撫公路貫通鎮域東西,是個依山傍水、交通順暢、風景如畫的山區農業大鎮。
台營鎮共轄69個行政村,13337戶,43660人,全鎮總面積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萬畝,山地、丘陵、盆地、河谷交織成色彩斑斕的地形圖,四季分明的氣候加之文明生態村的創建以及春季鳥語花香、秋季碩果纍纍的美景,將會使您流連忘返。
台營名稱由來
台頭營,亦作抬頭營,今稱台營,距撫寧縣城北偏西16公里,坐落在洋河水庫北岸。台頭營地區早就有人類活動。據2001年郭永春《古今台頭營》一書介紹,1983年、1987年青山口村南山先後出土燕國刀幣3.5公斤和數百枚。1983年野各莊村東出土漢代陶罐。據清光緒三年《撫寧縣誌》記載:“道光戊戌(十八年,1838年),台頭營民掘壕,得柏槨舁數十根,於外皆黃腸題湊也。再下則橫木平排,不知幾層,縫中水上溢,以細竹探之空洞,而深究未見棺,疑井穴也。木歸城隍廟修工,壕亦隨淤。”所謂黃腸題湊,是西漢時期的墓葬禮制,只有皇親國戚或者功勳卓著者才能使用。這些說明台頭營地區早在戰國時期就很繁榮。據1983年12月縣地名辦公室編《撫寧縣地名志》記載,據碑文記載:“漢武帝北征匈奴,創建台頭營。”漢武帝北伐匈奴,凱旋歸來,在北山(曬甲山)曬馬時,面南抬頭一觀,手指原台頭營處說:“可建營”。故樹碑建營,得名“抬頭營”。隨後陸續有人遷此地落戶,仍沿用“抬頭營”名稱,後作“台頭營”。據當地老人回憶,台營城原有一塊古碑,記載漢武帝北征匈奴時(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距今2219年)過此,見此地開闊,東西兩側又有高山為屏障,建營屯兵以拒匈奴。1948年解放軍拆除台頭營(1959年修建洋河水庫後舊址已湮沒於水庫中)城牆時古碑摔成兩截,額曰“創始台頭營”。創建年代不詳,後碎碑不知去向。2001年1月郭永春編《古今台頭營》一書中收錄的張煥民、王舜所繪1948年台頭營城概況圖示明,城東北角有“台頭營始建碑”,碑建在城牆上,故當地有“碑比城高”之說。可惜,歷代修志時均未收錄其碑文,留下千古之謎。
台營名人
許碧山(筆名昨非,生於1850年,卒於1912年,撫寧縣台營人,後居峪門口,我國清代末期有名的民間畫家。)
台營名吃
大餅裹肉
台營村名大全
台營鎮轄台營一村、台營二村、台營三村、台營四村、三里莊、台營五村、台營六村、台營七村、李各莊、毛各莊、吳家莊、代家汀、演武營、七家寨、巨各莊、野各莊、北台莊、呂良峪、陳莊、大楊各莊、華莊、小楊各莊、廟嶺溝、馬家坊、富裕莊、王莊戶、楚莊、孫莊、北王各莊、東溝、後麻達峪、前麻達峪、俞各莊、錢莊、郭家莊、渤河寨、麻姑營南關、麻姑營城裡、張家窩鋪、乾澗、乾澗嶺、沈莊、陳家窩鋪、山後、沙金溝、西張各莊、平坊店、牛角峪、北刁崖、黃土坎、西周各莊、竭家溝、巧嘴、冬暖莊、東周家莊、康各莊、柳各莊、石碑溝、袁家溝、青山口、河口、山神廟、扶崖溝、東勝寨、趙各莊、石槽峪、杜各莊、鹿各莊、北張各莊69個行政村。